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老挝。蛤蚧多栖息在悬崖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大,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大壁虎是药用动物的一种,其药性以其尾部最佳,可滋阴补肺。
一、形态特征
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大约12~16厘米,尾长10~14厘米,体重50~100克。它的外貌与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头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象蛤蟆的头,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部的两侧;口也大,上下颌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颈部短而粗。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背部有明显的颗粒状疣粒分布在鳞片之间。体色变异较大,基色就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蓝色、绣灰色、青黑色、青蓝色等,头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蓝褐色、青灰色等颜色的横条纹,身体上散布有6~7行横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点,还有砖红色、紫灰色或棕灰色,密布桔黄色及蓝灰色小圆斑点,以及不规则的宽横斑。背部疣粒状的小鳞片之间还杂有均匀散布的粗大疣鳞。尾巴较圆而长,但长度不及体长,有6~7条白色环纹,基部较粗,容易折断,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没有白色环。四肢不很发达,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单行褶皱皮瓣,能吸附墙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鳞,具有圆形的股孔,叫做股窝,数目为14~22个,雌性没有或者不明显。
二、产品分布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据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林地区外,其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三、性状鉴别
7药材性状该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0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2真伪鉴别
①真品蛤蚧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固定于竹片上而呈扁片状,头部及躯干长10~15厘米,尾长10~14厘米,腹背部宽6~10厘米;头大,扁长,略呈三角形,眼大而凹陷成窟隆,无活动眼睑,眼间距下凹呈沟状,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腹部色稍浅,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全身密布圆形、多角形而微有光泽的细鳞;四肢指、趾各5个,除第1指、趾外,均有爪,指、趾间具蹼迹;尾细长而结实,上粗下细,有6~8个深浅相同的环纹,中部可见骨节,色与背部相同;质坚韧,闻之气腥,口尝味微咸。
②伪品蜡皮蜥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呈不规则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长12~14厘米,腹背部宽3~7厘米,头略小,呈三角形,有活动眼睑,头背鳞片具棱,口内有异形大齿,背部灰棕色,密布灰红棕色斑点;尾粗且长,可达20~25厘米,灰棕色;爪发达,呈钩状,但指、趾间无蹼迹。
→牙生于颚边,无大牙;背与腹部鳞片近等大;足有吸盘是蛤蚧。
牙生于颚内,有大牙;背部鳞片远比腹部鳞片细小;足无吸盘是伪蛤蚧。
四、基本知识
7入药部位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7成分
含动物淀粉、蛋白质、脂肪。
性味归经
【性味】咸,平。
【归经】归肺、肾经。
7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7炮制方法
①炮制: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
②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炮制蛤蚧10对,约用黄酒半斤)
③干制:用刀背轻击蛤蚧头背枕部,将其处死,挖出眼珠,剖腹去内脏,用干布抹干,再以竹片将其四肢、头、腹撑开,并用白纸将尾固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焙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一对,扎好即成。
服用注意
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①《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7濒危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五、功效作用
7功能主治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7药理作用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品种未注明)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海马为弱。
(
7)性激素样作用①雌激素作用
蛤蚧醇提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小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最增加)。蛤蚧醇提物(GEA)对雌大鼠附性器宫(子宫及阴道)主要为直接作用,但其完整作用须经卵巢、垂体及下丘脑。蛤蚧体、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子宫及卵巢增重,蛤蚧尾增重作用较蛤蚧体强。体、尾分别与求偶素比较,尾的增重作用超过求偶素,体的增重作用接近求偶素。蛤蚧体及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阴道开放的时间提前,而蛤蚧尾组又较蛤蚧体组时间提前。
②雄激素样作用
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醇提物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蛤蚧体和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去势雄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而尾的增重作用较体强,但不及睾丸素;蛤蚧醇提物能缩短雄性果蝇交配潜伏期,延长交配时间,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只能使雄小鼠睾丸增重,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而脂溶性部分对雌小鼠子宫及雄小鼠睾丸均可增重。蛤蚧尾的性激素样作用较蛤蚧体增强,可能与尾的锌含量较体高有关。
(
7)平喘作用
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而蛤蚧水煎剂无明显作用。但也有报道蚧蚧醇提物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疼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无松弛作用。
(
)免疫增强作用
蛤蚧身和尾的醇提物均可加强豚鼠白细胞的运动力、肺和支气管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功能和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蛤蚧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脾重,并能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后血清的溶血含量,蛤蚧尾醇提物能增强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抗体效价和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蛤蚧体仅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而头则无明显影响。
(
7)延缓衰老作用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GEA)可延长雄雌果蝇平均寿命及半数致死时间,提高果蝇飞翔活力和耐寒力,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初步证实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7)抗炎作用及其它作用
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对甲醛性大鼠踝关节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并可使幼年大鼠胸腺蒌缩,还能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表现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但不能对抗蛋清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桂圆肉和蛤蚧的醇提物除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外,尚能增加正常小鼠体重,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着的对抗作用,并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碳粒廓清指数。
六、食用食疗
7食用宜忌①宜食
适宜患有肺萎、肺结核、肺痨久咳、行动气促、泌尿系结石、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咳嗽、虚喘、男子阳痿遗精、老年体质虚弱等病症者食用。
②忌食
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食用。尤其是患有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大叶性肺炎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7食疗附方
①蛤蚧补骨脂粉
【材料及做法】蛤蚧1对,酒炒后烘干;补骨脂25g。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5g,温酒送服。
【功效】补骨脂辛、苦,大温,善于温肾壮阳;蛤蚧善于补肾壮阳。二药配用,尤为恰当。用于肾虚阳痿,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等。
②人参蛤蚧粥
【材料及做法】蛤蚧1对,用酒和蜜涂,炙熟;人参1支(或15g),与蛤蚧共研为细末,分作6份(原方系熔蜡和药末作饼6个)。每次用糯米约30g,煮成稀粥,投药1分,搅匀,趁热空腹缓缓服用。
【功效】源于《圣济总录》(原称独圣饼)。本方以人参与蛤蚧配伍,大补肺气而平喘嗽。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喘息咳嗽或浮肿。现代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或心性喘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