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托,在茶道中配套茶盏使用,给茶盏作托盘使用的茶器。《唐语林》有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倾,乃以蜡环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环代蜡。宁善之,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传者,更环其底,以为百状焉。”因此,多以为茶托始于唐。
一直到江西省吉安县南朝墓葬有青瓷茶托出土,修正了茶托始于唐代的这一结论。其后在南昌及福建建瓯等地也先后出土了青瓷茶托,可见这种茶具在当时已很流行。
在南朝,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茶盏的造型、釉汁、装饰也渐趋多样化,出现了由茶盏和托盘配套的茶托。唐代逐渐增多,盏托托口一般较矮,口沿卷曲作荷叶形。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盏托几乎成了茶盏的固定附件,托圈增高。明代盏托呈船形,又叫“茶舟 ”、“茶船 ”。唐代流行金属茶器,日本崇尚唐文化,故日本也流行使用金属茶器。因此,清代与民国时期,日本使用的建水、茶托等均以金属器皿居多。
笔者对建水、茶仓、茶托的喜爱,源于“798”的“诚斋”。在At Café的门口,就非常容易看到“诚斋”的店面,在一众画廊之间尤为显眼。
从透明的玻璃窗探看进去,尚不能发现空间真正的妙处,迈步进入,立刻有一种空间延伸后的深邃感。一楼主要是茶具卖场,来自各地的茶壶,各式各样不同时期的茶盏。茶柜是两侧依墙而立的白色橱柜,各种茶器安静地分列其间。室内中央由青砖垒砌的低矮案几上亦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茶盏等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