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双败淘汰制,淘汰赛制的双败淘汰

时间:2023-12-23 04:19:00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淘汰赛制的双败淘汰

双败淘汰制是一种竞赛形式,与普通的淘汰制输掉一场即被淘汰不同,参赛者只有在输掉两场比赛后才丧失争夺冠军的可能。
双败淘汰制的比赛一般分两个组进行,胜者组与负者组。在第一轮比赛后,获胜者编入胜者组,失败者编入负者组继续比赛。之后的每一轮,在负者组中的失败者将被淘汰;胜者组的情况也类似,只是失败者仅被淘汰出胜者组降入负者组,只有在负者组中再次失败(即总共有两次失败)后才会被淘汰出整个比赛。
与普通单败淘汰制类似,一般双败淘汰制也有2的次方数(如4、8、16)参赛者,以保证每一轮都有偶数名参赛者。 每一轮败者组的比赛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当前败者组中的幸存者相互对阵,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由第一阶段中败者组的胜者对阵刚刚在本轮由胜者组中淘汰下来的选手。
以一个8名选手参加的双败淘汰制比赛为例:
第一轮比赛四场比赛后,各自有4名选手依据结果编入胜者组或败者组第二轮比赛胜者组4名选手相互比赛,败者编入败者组败者组选手在第一阶段先相互比赛,并淘汰掉2名选手剩下的2名选手再进入第二阶段,与刚在胜者组淘汰到败者组的2名选手比赛,获胜的2名进入第三轮第三轮比赛(即败者组决赛)败者组剩下的这2名选手在第一阶段先淘汰掉1名(已累积二败绩)剩下1名进入第二阶段,对阵胜者组决赛中的失败者败者组决赛中的胜者(到此仅败过1场)将与胜者组决赛中的胜者(到此从未败过),争夺最后的冠军。
在胜者组第一名与败者组第一名最后决赛时,又有两种可能:有些比赛规定任何一方胜利即获得最终的冠军;而有些比赛规定如果败者组第一名获胜,因为二者总成绩均为一败,还需要加赛一场决出最终的冠军,这种赛制又称作完全双败淘汰制。 优点
■双败淘汰制相对于单败淘汰制的优点之一是,无需进行额外的安慰赛或排位赛即可确定第3、4名。 减少优秀选手因抽签不佳而致最终名次低于较差选手。
缺点
■双败淘汰制的主要缺点在于比赛场次比单败淘汰制大大增加。由于参赛者失败2场才会被淘汰,对于有N名参赛者的比赛,需要2*N-1(或者2*N-2,如果冠军一场未负)场比赛才能决出冠军。
■另一个缺点是,胜者组的第一名有可能只在最后决赛时输掉一场,却输掉了冠军,但一般认为由于胜者组第一名比败者组第一名要少赛几场,相当于轮空几轮,所以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弥补的方案就是上面提到的完全双败淘汰,再加赛一场决定冠军。

台球双败淘汰制

编排:
1、30人先进行1轮淘汰赛,设2个种子选手轮空,其余28人参加第一轮。获胜的14人进入胜者组,失败的14人进入败者组

2、败者组第一轮:14人参赛,抽签2人轮空,12人参赛,失败的6人被淘汰,胜利者6人和轮空的2人共8人进入败者组第二轮(此时剩24人)

3、胜者组第一轮:首轮获胜的14人+2个种子选手共16人参赛,失败的8人降入败者组,胜利者进入胜者组第二轮

4、败者组第二轮:胜者组第一轮的失败者8人和败者组第一轮胜利者8人配对两两比赛,获胜的8人进入败者组第三轮。(此时剩16人)

5、败者组第三轮:8人参加,两两比赛,获胜的4人进入败者组第四轮(此时剩12人)

6、胜者组第二轮:8人参赛,获胜的进入胜者组半决赛,失败者降入败者组

7、败者组第四轮:胜者组第二轮的失败者4人和败者组第三轮胜利者4人配对两两比赛,获胜的4人进入败者组第五轮。(此时剩8人)

8、败者组第五轮:4人参加,获胜的2人进入败者组第六轮(此时剩6人)

9、胜者组第三轮(半决赛):4人参加,获胜的进入胜者组决赛,失败者降入败者组

10、败者组第六轮:胜者组半决赛的失败者2人和败者组第五轮胜利者2人配对两两比赛,获胜的2人进入败者组半决赛。(此时剩4人)

11、败者组半决赛:2人参加,获胜的进入败者组决赛,失败的获得本次比赛的第四名(此时剩3人)

12、胜者组决赛:2人参加,获胜的进入总决赛,失败的降入败者组参加败者组决赛

13、败者组决赛:2人参加,获胜的就是败者组冠军,失败的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三名(此时剩2人)

14、总决赛:胜者组冠军-败者组冠军

乒乓球双败淘汰赛制怎样编排

比赛规则简单说来,以32人为例:
1. 最开始32 个人抽签定次序,然后捉对比赛。 胜利的16人进入胜者组,输的16人进入败者组。
2. 之后胜者组再次捉对比赛,胜利的8人依旧保留胜者组,输的调入败者组,为一败。
3. 同时败者组16人也比赛,决出胜利的8人,其他8人则双败淘汰了, 加上从胜者组败下来的8人继续组合16人再比赛。
4. 就这样下去,胜者组人越来越少,败者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淘汰着。慢慢的大家都2败淘汰了,淘汰的先后就是名次了。最后从未败过的胜者组冠军vs 一次失败的败者组冠军决定总冠军。
5. 若决赛中胜者组冠军输了, 则此时两个人都是一败,还要继续打一次最后一场比赛,最后一场比赛必然有人2败,那么这个人终被淘汰,为亚军,站立最后的那个人,冠军。
特点:
1. 每一个人,除了冠军有可能全胜或者一败,其他所有参赛者都会败2次,每个人都会而且仅需要支付2盘比赛的台费,也相当公平。
2. 保护选手,对于有实力的选手,一次失败不要紧,还有机会再来一次,比赛中常见败者组的人最终取得冠军的例子
3. 进入胜者组的选手,比赛时间短, 进入败者组的选手,人数一般是胜者组2倍,所花费的时间也更多,所以对于进入胜者组的人来说夺冠可以节约精力。比如胜者组冠军通常4场比赛即可结束,败者组冠军夺冠通常要打8场,更考验比赛的耐力。

乒乓球双败淘汰赛制21人怎么排列

应该是将所有人编成一定的比赛秩序(数字号码1-21号,由相邻的两个人进行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与相邻的负者进行比赛。负两场被淘汰,仅负一场者为亚军,全胜者为冠军。这是双淘汰赛的概念。
按上面说的,我想21人是单数,应该有一位抽签决定自胜一场假如是1号位轮空(算自胜一轮),2-3 4-5 6-7 8-9 10-11 12-13,14-15 16-17 18-19 20-21 假如这轮胜的是2、5、7、8、10、13、15、16、18、20;负的队3-4 6-9 11-12 14-17 19-21(无论谁负将被淘汰),本轮3、6、11、17、19胜,4、9、12、14、21号【双败】淘汰。一负的继续 3-6 11-17 19-1 ,本轮3、11、19胜,6、17淘汰继续1【只负一场】对3 11-19 ,这次3、11胜 1、19双败淘汰,接着3-11 3号胜 11淘汰
接下来首轮获胜的2、5、7、8、10、13、15、16、18、20和3号继续比赛.2-5 7-8
10-13 15-16 18-20继续双败淘汰,这个首轮获胜组队组最后剩下全胜的是冠军),仅负一场的首轮获胜组队负方与【双败仅存】仅剩下的3号争第二(两个仅负一场的争亚军)。
以上是我的意见,供参考~

请给我详细介绍比赛的双败淘汰制度.

双败淘汰制是淘汰赛的一种,他是淘汰赛的第一轮,胜者进入胜者组,负者进入负者组。第二轮的淘汰赛,第一轮的胜者组再捉队淘汰,胜者继续进入第三轮的胜者组,负者进入负者组。第一轮的负者组也捉对厮杀,负者两败淘汰,胜者与第二轮进入负者组的再捉对厮杀。以下类推,直至到最后两名胜者组,两名负者组,胜者组的胜者进入决赛,负者组的胜者再与刚刚在胜者组的落败的比赛一场,两人的胜者进入决赛。这种赛制的好处,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力强大偶然输一次者仍然有机会夺得冠军,而对具有绝对实力的人也更增加了夺冠的把握,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体力。它的不足就是增加了比赛的场次和更多的占用了时间。

比赛中的双败淘汰有什么好处?

双败淘汰赛与淘汰赛相仿,也是负者出局,但负一场后并未被淘汰,只是跌入负者组,在负者组再负者(即总共已负两场)才被淘汰。 以8支队伍为例: 第一轮:8支队伍两两对垒,结束后,4支进入胜者组,4支进入败者组。 第二轮:胜者组4支两两对垒,将有2支继续留在胜者组,2支进入败者组。 败者组4支两两对垒,淘汰2支队伍。剩下2支队伍。 第三轮:胜者组两支队伍休息。 败者组4支队伍(第二轮由胜者组掉进败者组的2支+败者组剩下的2支)两两对垒,结束后,剩下2支。 第四轮:胜者组2支队伍争夺胜者组冠军。(输的被打进败者组) 败者组2支队伍淘汰一支。 第五轮:胜者组冠军休息。 败者组2支队伍争夺败者组冠军。(季军产生) 第六轮:胜者组冠军VS败者组冠军(如败者组冠军胜,还需加赛一场)→产生总冠军。 这种赛制可以给参赛选手或参赛队多一次机会,但会使赛程拖长,一般用于参赛选手或参赛队员数在16-32个时选用这种赛制。

单败赛制好,还是以前双败好

双败淘汰制规则: 从淘汰赛开始,每轮的胜者进入胜者组,负者进入败者组,败者组再败则被淘汰,胜者组的每轮负者降入败者组,如此直至胜者组和败者组的冠军进入最后的冠亚军决赛,冠亚军决赛中败者组冠军需获胜两场方为获得最后胜利,胜者组冠军获胜一场即获得胜利。 双败复活赛规则: 分阶段进行两次单败淘汰赛,即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正赛中获得全胜的选手直接晋级决赛,第二个阶段是所有输过比赛的选手根据失败轮次排序再战,从中全胜的选手获得另一个决赛权。也就是说,输过比赛的选手也有可能成为冠军,与该选手争夺最后一个决赛资格的失败者为第三名。这样一来,选手不会因为一轮比赛就被淘汰出局,也不会因为超水平发挥而跃升为黑马。 懂不懂是你的问题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