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笔夫

时间:2024-01-22 07:43:17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编者按

自2018年1月26日郑正良同志谢世以来,纪念他的文字一直没有停歇,同学、同事、学生、亲人和朋友都情不自禁地在怀念这位正直善良的逝者。遗体告别仪式那晚,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几百人纷纷自发前往20多里外的殡仪馆送别,场面之感人,无一不啜泣。有人感叹,人到百年,能如此,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3月31日,郑正良同志正式入土为安,安眠于白鹤山,湖南幼专党委书记、校长郭立纯先生和城区有关高校、市局领导以及郑正良同志(曾自名“笔夫”)的生前至亲挚友近200人,在获悉笔夫先生的骨灰於3月31日在白鹤山公墓安放时,自发赶往墓地,亲手堆上一抷净土、撒下一抷菊花,向笔夫先生做最后的道别。受郑正良同志遗孀黄丽华女士之托,特辑录几首(篇)诗文来答谢各位亲朋好友,并借以表达对郑正良同志的哀思!

笔夫长眠白鹤山 黄鹤翱翔九重天

爸爸 您睡吧

各位领导,各位亲友:

首先,我代表我的母亲及全家,感谢大家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冒着大雪严寒和巨大的风险用尽一切办法赶到这里,和我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我知道有一中的老师们艰难徒步二十多里路过来的,还有从广东驱车几百公里连夜赶来的,还有排除万难挤着火车站过来的,还有在路上还在往这边赶路的,等等等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表达我的心情,只能再次表示感谢,感动!

父亲患病十六年,靠着非人的意志力拼尽全力活着,如今,他终于能够不再被病痛折磨,安然睡去,安息吧,我最亲爱的爸爸。在父亲患病的这十多年里,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亲友给予他的无私关怀,特别在最后的住院期间,大家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再次感谢。

父亲的一生充满磨难艰辛,也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奋斗史。他出身农民家庭,是家里的长子,能吃苦,肯奋斗,父亲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甚至大家庭的命运,当然也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

父亲辛劳一生,每件事情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是党的好干部,是好领导,好同事,好老师,好朋友,好长辈,好哥哥,好儿子,好老公,好爸爸。除了这些,在我心中,父亲是文人,是诗人,是教育家,他是完美主义,充满浪漫情怀,怀有赤子之心的良师益友。

父亲在最后的时光里跟我说,不要和别人比美丽,比财富,要比健康比心态。父亲还说不要搞追悼会,不要立碑,他不想给别人哪怕是至爱至亲添一点麻烦,父亲还让我不要悲伤,怀有豁达超然之心,我想,他这些话也是想跟在座的各位说的。

斯人已逝,祝愿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再次感谢所有的领导和亲友!谢谢

您的女儿:思达/2018.01.27

清明祭正良

今天,我们送你 ,将你入土为安!从此,你将长眠这“白鹤山”之巅。 正良啊!你没有走远,在这里一一你依旧可听沅 水抚琴、可观“柳湖”竞帆;在这里一一你可 和唱青松之涛、将身躯化做 芳泥 ,在这里一一你将与日月共生、与天地永存。 要知道,你将长在你家人的心中熠熠生辉,要知道,你将长在你 子孙的心中守护永恒,让你不会感到孤寂。 对于生者,我们已把你的事情办完,永存思念,对于你,却没有把生者的事办完 ,因为,虽然你已长眠于此,但你应当, 将你殷切之心化做天堂的庇佑之光,,永远照耀你亲人之顶。正良先生千古!

郑正良葬礼祭语

戊戌年清明

2018.3.31

二姐夫:吴一民

一粒民国的汗珠从你额头渗出
——悼郑正良同学

黄曙辉
题记:2018年1月26日凌晨,大学同学郑正良去世,不胜悲痛。正良与我,一直是很好的兄弟,他在同学和同事们中,也是最好的朋友,他的去世,无疑是大家难以置信的事情。长歌当哭,今天,写下此诗,表示悼念之情。
白雪茫茫。风雪中,一行行急促的脚印
趋向静默的你
我像一个失去魂魄的人
一袭黑衣,飘飞在风雪迷茫的夜空
追一缕在春天远逝的香风
而寒风凌冽。我的骨子里有呼啸的白毛风刮过
一地坚硬,寒气逼人
恍如从一把青光宝剑里射出的怒
正良,只有你知道
我的剑气,为谁而起
我们都是心怀侠气的剑客
我们用文字仗剑天涯——
横眉冷对,千夫所指
俯首甘为,孺子之牛
无问西东,只在内心的喜马拉雅山巅
凌虚御风,放歌高蹈
为青春年少的梦,为干净纯美的诗
为山楂树下朴实无华的爱情
为无数颗希望的种子在春天睁开眼睛
为九曲黄河一般曲折而奇诡不屈的生命
——我们,相逢又揖别,忘记归程
遥望着你,方格的围脖,衣袂飘飘
像要去远方赴一场约会,抑或是一次杏坛开讲
三千弟子待在江东。此去岐山,你不忍挥手
只一粒民国的汗珠从你额头渗出
酷似一个意味无穷的隐喻
我看到了大隐之隐。在一声无语的泪光里
天地黯然,众多的足迹在雪地上嘎嘎作响
而每一只脚,都踩踏在我的心上。冰刀划过天际
我在一线尖利的风上追到你的影子
但是怎么也拽不到你的衣角
老兄!恕不远送!此去你要多多保重
今夜,我会在每一朵雪花上写下你的名字
我要像你我从前在雪地里一样,再次狂啸长吟
我要写一首兄弟情深的诗给你,趁着还是黑夜
不让你看到雪花在我眼眶里如何悲伤地,消融
2018-1-29

忘不了你,老郑!

老郑走了!甚至来不及像平时那样向我们微笑着点点头、潇洒的挥挥手。
不是约好,海南回来再相聚的吗?不是说好,我们要一起制定下个暑假自驾游计划的吗?
我真想不到,海南之行前一天的相聚竟成为了最后!我更想不到,那次面对面的交流竟成为了永远!!
老郑,你走了——我真的忘不了——近三十年的相处相交、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

我不会忘记,在制定津市师范学校教务规程时,你几乎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实践、虚心学习、潜心寻索的工作作风和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拼命精神。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参加首届湘北片中等师范学校青年教师历史教学比武时,你作为教务科长和我一起反复磨课并亲自陪我参赛的情景,从教学设计到板书提纲,一等奖的荣誉中无不渗透着你的心血和希望。从此,你就成为了我教学中无声的楷模和力量!

我忘不了,在教务科工作时,你领导我们团结奋进的时光。出个通知,你反复叮咛,看有无错字别字、看标点符号是否运用恰当、看语句顺不顺畅、看语义表达清不清晰、看书写格式规不规范。你说,写出去的东西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学校!正是这样,养就了我今天工作中的严谨与周详。

我更忘不了,我们一起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奋力拼抢的那些激荡人心的场面!

我怎么忘得了,我搬家来常德时,你送给我的小方桌。看着它,我就会想起你,老郑!

我怎么能忘记,这些年我们间的交流。病魔的摧残,让具有演说家天赋的你变得说话艰难,我们只能先用QQ,继而用微博,接着用微信。我们谈社会、谈人生、谈教育、谈生活,尽管没有你的高屋建瓴,但我们总能观点一致,产生共鸣。打开电脑、拿出手机,就会想起你,老郑!

我又怎么会忘记,在与病魔抗争的这些年,你的自信、你的乐观、你的坚强、你的开朗!我们一起在春天的花海中徜徉、我们一起在四方桌上摸“红中”捉麻将、我们一起在阳光风雨中垂钓、我们一起参加学生的聚会狂欢,在澧县、在安乡、在石门、在桃源、在汉寿、在鼎城、在武陵……只要身处其中,就会想起你,老郑!

这几天,我反复翻看着我们在一起的照片,我真的忘不了,老郑!你那双温暖的大手、那双深邃的眼睛、还有那睿智的思想!

有情有义有担当,亦师亦友亦兄长。
一生潇洒傲霜雪,跨坎越坷慨而慷。
皇姑岭下初相识,白鹤山上分阴阳。
才学思品千秋存。美誉哀赞万古扬。

老郑,我们不会忘记你!安息吧。

雷志元于2018年1月30日

同学正良

大江南北

热情、开朗、帅气的正良同学,永远离开了。

助我、帮我、引领我的好兄弟,永远离开了。

走廊里优雅的二胡曲回旋不断。

合唱团精准的指挥棒挥舞不停。

酒桌上慷慨激昂的朗诵余音不绝。

海南椰树下快乐跳跃的身影晃动。

好兄弟,同学正良,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附录:

《岳麓山下的那些日子》

——致圣坤

笔夫

岳麓山下的那些日子

在和你重新链接上的那一刻

完全的复活了

那是两位翩翩学子

诗意葱茏的岁月

在晨光里朗读外语

或者把自编的情歌

抛向丛林的深处

借湘江的软风

传递浪漫的信息

当时江花红胜火

霜叶如霞款款飞

在流光溢彩的夜色中

去追赶一场场舞会

跨越千年的隔离

把另一半牵在手里

幸运的生命之树

一次次在音乐中旋转

在旋转中彻底陶醉

在灯火明亮的大楼里

去聆听一场场讲座

呈向日葵的姿态

沐浴先贤的光辉

那宿舍的一番番辩论

是灵光的乍现

是匝地的春雷

最是夜幕隐退的时候

我们用健美的脚步

把那些日子串起来

把所有的季节串起来

在风雨阴晴中

在酷暑严寒中

树起人生成长的石碑

那些日子如种子

在你的庭院里生长

如今早已挂满了金果

而我的庭院只剩荒芜

只有江风轻轻的吹

2010.4.13

《岳麓山下的那些日子》

----回赠正良

岳麓山下的那些日子

我以欣赏的目光

像兄长样把你追随

你青春的舞步

变成很多怀春女子的梦境

你指挥棒的恣意挥洒

牵动全院的目光

赢得掌声如雷

你的才华如滔滔沅江

你的诗情像涓涓澧水

经年的耕耘

化作桃李芳菲

我的思念

是麓山的一条小溪

随湘江北去

在洞庭湖的春波里

和你相会

2010.4.13

大美不言——遥忆恩师郑正良先生

聂爱英

● 初 见

30年前的乡村丫头就两种,一种就是大大咧咧无所畏惧,说不上教养也谈不来文明;一种就是小心翼翼心门微启,羡慕那阳光仰慕这大方。我就是后者,经过考场惨烈拼杀高分录取的乡下丫头,津市师范首届第67号学生——聂爱英。

1988年10月4日,我掀开了师范生活金黄的第一页。就在这个金黄的秋季,我遇见了一位散发着馥郁芳香的语文老师——周秋菊,她为人如名,讲课如名,朴实中有低调地奢华,静静地听她的语文课,每次总有让你从泥泞中渐渐拔腿,从深海底徐徐仰浮的畅快。乡间丫头开始真正体会到文字的温度、厚度和力度,我仿佛发现了文学的美妙。从小学就喜欢写作的我,涩涩地开始了笔耕之路。

第二个年头的秋天,语文课换人了,换成了你!一年的师范生活,已经让我开始懂得怎么样打扮自己,由于贫穷,我没有像样的化妆品,但我学会了搭配,知道了怎样打扮可谓清纯。早听说语文老师换成了男老师,“郑正良”这三个字我们女生宿舍讨论过很多次,综合评价:一定是老的,一定是一脸板肉的,一定是喜欢瞪眼睛的,一定是喜欢故意重重咳嗽的!

第一节语文课,我没有精致打扮,因为我以为一位老头老师是不会欣赏我朴素美的。铃声响过之后,您来了——教室里鸦雀无声!不怕您笑话,我瞬间花痴了!一米七多的高个,俊朗,潇洒,真可谓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横挑的剑眉赛过周恩来,深邃的眼光微含笑,唇轻启音纯正,就连那乌黑斜理的头发都仿佛洋溢着青春。瞬间脑补着:你的女友该是何等曼妙的丽人。一定是长发飘飘且齐腰,纤手若葱且有涡,笑靥莹莹羞答答妩媚媚……

【津市师范郑老师】

“谁是聂爱英?”

我痴痴地倚着手肘游着魂,同桌捅了我一下,“叫你呢!”

“啊——到!”我回过神来,触电般站立,同学一阵讪笑,我找不到地缝,忐忑地站着,不敢看您。

“你是聂爱英啊,眼睛很有神哦!”他扬了扬手中的一个作业本,“周老师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我看了,还真的很有文采呢!”

那一刻我真能飞起来了!

我知道我的眼睛大,很多人说我的眼睛好看,但刚刚一定是没有神的,郑老师您是在批评我啊,竟然这么悄无痕迹,你知我知的境界是如此美妙!您还知道我的文章,还和周老师一样认可我!人生最难得的是遇到一个懂我赏我的师者,没想到我竟然遇到了两个!周老师,我谢谢您把我成功传递给了郑老师。我暗暗下定决心,不仅从明天起认真打扮,更要好好地写作,不负您第一个表扬的良苦用心!您的鼓励给我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这是一粒饱胀的种子。

●剪 影

01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您深情款款,微微翘首凝望着窗外,右手典型的朗诵者的标准姿态——缓缓伸出,不高不低,仿佛您的指尖不远处就是那楚楚动人的秦罗敷;目之凝处,眉之皱处,都是诗人无尽的爱慕与思念;抑扬顿挫中,我们感受到了秦罗女美得那么脱尘,那么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洁。

02

彩灯绚丽地旋转,音乐绮丽柔美,鼓点铿锵中透着轻盈,元旦迎春晚会开始了。乡村出生的我不敢走近流光溢彩的临时舞厅,只在厚厚的窗帘缝里顾盼流连。您一袭白色绅士的礼服,后背笔直,皮鞋铮亮,微笑依旧温暖迷人。我们的文娱委员张璟,人美而秀雅,大大方方地成了您的舞伴。你们的脸上,绽放出莲花般的笑容!那旋转的舞裙,轻快的舞步,让人们忘却了您的年龄!绅士的礼服衬托出您挺拔的身姿;飘摆的长裙,辉映着艳阳般灿烂的笑容!就这样,那艳丽的,像盛开的喇叭花一样的裙摆,紧紧跟随和围绕着您那绅士的礼服!音乐的情绪因为你们变得时而沉静,时而激昂,就这样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高尚而圣洁。你们是那么优雅,那么快乐!我们的目光跟着音乐,跟着您跳动,旋转,飞翔.......

03

和机电学校老师之间的男子篮球赛开始了,您一身红衣白边的运动短装,白鞋白袜,挺拔的身姿,成了一块凝聚女生目光的磁铁。只见您从三分线绕过防守队员,冲到篮板下,奋力一跳,高扬起右手一把将篮球扣在手中,迈开三大步,“倏”地一声将篮球灌入篮圈。这短短的一瞬,惹得全场女生尖叫连连,用现在的娱乐圈的话说,全场都成了您的粉丝。

●相 伴

“聂爱英,你的文章发表了,祝贺你啊!”一天中午,我正在走廊埋头洗头,您轻轻地走到我身后,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我知道,是那篇小小说《那小屋》。第一次文字变成铅字,我着实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头发正泡在水里,急不可耐地伸出湿手欲接过报纸。

您把报纸往后一躲,“不能这么拿,会弄坏的。我来念给你听吧。”您就站在走廊,玉树临风地站在走廊,字正腔圆地一本正经地给我念起了我的处女作,尽管很稚嫩,但您还是满含真情。我没想到我的文章在您的朗诵中还能这般美好。此刻,您就像一个接受检查的学生,我仿佛站在台上的老师,您竟然笑着问我:“我哪里读得不好?”那儒雅的笑,是那么温暖,如三月暖阳。我受之有愧,更是受宠若惊。

“我们建立文学社吧,你任社长怎么样?”您笑吟吟地看着我,把我瞬间大掉的头慢慢冷静下来,因为您的笑容是有力量的,里面是满满的信任和鼓励,毋庸置疑。

从此我们忙碌起来,一个第一次触电铅字的少年,是很容易被点燃热情的,但是热情诚然可贵,经验却匮乏得让我频频想要放弃,事情太多:招兵买马,策划活动,安排课程,筹划刊物.......您亲力亲为,一路相伴相携。当《采撷》校刊出版的时候,您和周老师累得脸都瘦削了。我们成长了,是您和周老师还有很多语文老师滋养着我们的文学之梦。后来文学社频频发文,都与您及其他语文老师的功劳分不开。

记得那次我拿到了省级师范联盟征文的一等奖,证书寄到学校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记得那是周集会,当一切惯例仪式结束的时候,您飒爽英姿出现在升旗台上,用浑厚的似中央新闻主播的嗓音郑重地朗读我的获奖证书的时候,全场为我欢呼,我清晰的记得您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是我们津市师范的骄傲!”我牢牢地记住了您当时的神情,当时的声音。我心底里一直在默念“谢谢,谢谢您,老师!”

●别 离

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是就不肯相信三年的师范生活就这样从笔尖溜走。在我们写毕业箴言的时候,您给一个个同学耐心地想,认真地写。我想小学时候老师写期末评语也没有您这么认真吧。我们眼眶湿润着,默默地传递着大小不同,轻巧别致的同学录。

我的同学录是窄窄的那种,只有手掌宽,一乍那么长,嫩绿的封面。我耐心地等着您一个个地留言,最后,您走到我身边,还是那儒雅的微笑,您说:“聂爱英,久等了吧!我要好好的送你你几句话!”

我虔诚地打开同学录的第一页,上面我早就写下了我的肺腑之言:我最敬佩的指导老师,衷心谢谢您三年不倦的教诲!您认真地看着,眉头微皱,然后凝神提笔,非常认真地填写着:

爱好.志向:美学 无愧天地

最敬慕的人:毛泽东 鲁迅

最爱看的书:《庄子》

最喜欢的歌:《北京的颂歌》

通讯地址:津市师范

电话号码:3159

异动:未知

赠言:

会有成功,会有失败;会有痛苦,会有欢乐;——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郑正良

91.4.3

我当时好想好想拥抱一下您,但乡里来的丫头我是后一种,不过那种感激会永远滋养着我的文学之梦。

带着您的殷殷嘱托,我离开了,离开了这个让我成熟让我无畏的地方。没想到我一下就入了尘埃,繁杂的工作,平庸的环境,沉重的生活,让我知道了颠沛流离,知道了酸甜苦辣。老师啊,我很难再无忧无虑地拿起您信任的那支笔;老师啊,您知道我为什么不敢和您联系?我知道您多次打听我,期待着我的文学之梦扬帆远航。可是,我紧紧地关上文学之门,埋葬了梦想,因为社会让我知道了稚嫩,让我知道没有您的庇佑,我的文学梦只能尘封。我不敢东望,那里有您!我常常祈祷:老师啊,您一定要安好!

●重 逢

2016年盛夏,25年津市师范首届联谊会在常德举行。毕业后我第一次看到您。见到您的第一眼,我诧异极了,同学偷偷告诉我您染疾多年,手术过,师母精心照顾,所以您的气色还行。在联谊会上,周秋菊老师和蔡华老师深情地朗诵着当年迎接我们第一届学生的欢迎词,我仿佛看到了您当年的风姿。

您认真地听着,眼里饱含热泪。如果不是喉疾,台上深情款款朗诵的一定有您,因为您的朗诵是可以让我们为之癫狂的。您想起了什么呢?想起了我吗?您无声泪流的样子让我们很心疼。

当年的班级男子篮球队和老师联盟成两个战队,您不能上场了,您没有坐在观众席上 ,静静地坐在篮球架下,盘着腿,尽管很瘦很瘦,但精神矍铄。老师啊,您可否记得,那个喜欢看您打篮球的我就陪在您身边,使劲地呐喊着,那天,我的呐喊是最洪亮的,是最放肆的。老师啊,您可知道,您当年也是激情叫好的一位啊,您现在喉疾失音,就让我替您呐喊助威吧!我在您身边欢呼着雀跃着,您盈盈微笑看着我,一如当年。你伸出瘦长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我知道您是在告诉我,我喊出的就是您对球员的赞赏,我叫出的是您不甘的青春。

我虽然陪在您身边,但是我一直没敢仔细看您,我怕您回看我,我怕看见您眼中对我的失望,我更怕看出您眼中的苦难与悲戚。但是周秋菊老师悄悄告诉我,您很顽强,您创造了奇迹。老师啊,回来之后,我常常翻出您当年的照片,回响您当年的叮咛,祈愿老天,让我的老师自然安好,因为好人应该一生平安。

●永 别

2018年1月28日,我正在家中包饺子,忽然听到微信有消息提示,打开一看,是同学发过来的悼文,老师啊,您真走了?

屋外落下的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十年不遇。铺天盖地,白皑皑一片,纯净极了,您信奉庄子,您“无为而治”,让我们课堂生长成最喜欢的模样;您“无为而治”,让自己的一生淡薄名利,无畏病魔。您“道义”当先,广交四海朋友,善结杏林良缘。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正是您一生执拗的追寻与写照:天地不言语,它自是美丽着;高山不言语,自是巍峨着;青天不言语,自是广博着。您播撒的大美,无处不在,无处不巍峨!

厚雪之际,天地茫茫,是您选择的这纯白,是您选择的这清冷,您就这样无畏一生,傲然一生!

老师啊,原谅我,原谅愚生忤逆,有悖当年约定!老师啊,原谅我,原谅愚生怯懦,不敢冒雪辞行!

老师啊,今天翻开当年的记忆,目睹您的亲笔题词,胸堵闷,喉哽咽,叫我情何以堪,斯人不再,言犹在耳,怎不叫我涕泪连连。就在您毅然离去的今天,我又提起了笔,我不敢再辜负,我定会顺着已经停歇多年的方向前行!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恩师走好!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谨以此文,遥忆恩师郑正良!

杯杯清酒,盛满了对你的思念;朵朵菊花,包裹着对你的牵挂。行行清泪,寄托着对往日的回想;缕缕青烟,飘游着对你的回望。"正气高风千秋在;良操美德万古存!你的心思天地晓;未尽遗愿大家还。”安息吧!笔夫

郑正良同志生平介绍

郑正良同志,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文化, 中学特级教师。1957年7月15日他出生于汉寿县罐头 嘴镇,1973年1月至1976年10月,他中学毕业后随 即在家乡汉寿县罐头嘴任民办教师,1976年10月至1 978年9月进入常德师范音乐班学习,1978年9月至1 981年7月考入常德师专中文专业学习并以优异成绩 毕业,取得大学专科文凭。1984年8月考入湖南教育 学院中文系脱产就读,1986年6月获湖南师大本科学 历,被授予学士学位。 1981年7月他被分配到桃源师范学校仼语文教师 1984年8月调津市市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88年7 月调原津市师范工作,1990年3月任津市师范教务科 副科长,同年11月任科长,1995年9月起任津市师范 副校长,2000年1月调常德市一中任党委书记,200 3年6月兼任一中副校长,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任 一中校长、党委书记,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任一 中校长、党委副书记。在津市师范工作期间,他被评 为语文高级讲师、特级教师。2006年8月调市教育局 任正处级督学,2009年9月更名为调研员。2015年 提前退休。在市教育局工作期间,他曾被聘为第七届 省人民政府督学,常德市第二届朗诵演讲协会副主席 ,《常德教育》主编等。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