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梁武帝萧衍

时间:2024-01-14 11:35:17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三 屈死的尚书令

他为朝廷平定了叛乱,却招来更大的猜忌,终于被萧宝卷冤杀。临死前,他还担心其弟造反。

永元二年(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业降魏。北魏宣武帝乘机派骁骑大将军彭城王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率十万大军奔赴寿阳,大举伐齐。萧宝卷闻讯大惊,急调平西将军崔慧景从水路进攻寿阳,又令卫尉萧懿为豫州刺史,从陆路进攻寿阳,企图夺回这一北方重镇。

崔慧景历仕高帝、武帝、明帝三朝,是萧齐战功卓著的一员老将。萧宝卷即位后,日以屠戮为事,朝廷旧臣被诛杀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崔慧景自以年高位重,每日忧惧不安,渐生反叛之心。

三月,大军将发,军屯白下城(东晋南朝时首都建康附近滨江要地,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外。这时,恰好萧宝卷出游在此,乃召崔慧景单骑入城。只见他身穿戎服,端坐在城楼之上,远远望去,倒也有几分威严。崔慧景此时已成惊弓之鸟,不知萧宝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幸好接见时,萧宝卷只是勉励他几句,再没多少言语。崔慧景急忙拜辞,出城时早已汗流浃背。回到驻地,他才放下心来,对左右侍从说道:“此行好险,回想起来,我还有些后怕!”

崔慧景的儿子崔觉当时担任直阁将军。大军出发时,他前来送行。崔慧景和他秘密约定,大约四月份,大军将行至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崔觉便从建康出逃,前去与其父会合。

江夏王萧宝玄(萧宝卷之弟)当时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他见萧宝卷荒淫无道,便想取而代之。他听说崔慧景将率军北行,就派亲信余文兴对崔慧景说:“朝廷任用群小,猜害忠贤,功臣宿将,人人自危。江(祏)、刘(暄)、徐(孝嗣)、沈(文季)之事,君侯亲眼所见。您虽奉命远征,身处前线,亦不知灭亡何时。处此变乱之际,奉此无道之君,有功亦死,无功亦死。不若举事,或可成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君侯如今手握强兵,若北取广陵,收吴越劲卒,寡人举京口之军与君侯相应,取大功易如反掌。何去何从,望君侯三思。”

崔慧景本来早就有反叛之心,一听此言,正中下怀,便决定起事。大军在越过广陵几十里的时候,崔慧景召集麾下诸将,对他们说:“我受三帝(指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厚恩,当顾托之重。如今幼主昏狂,朝政坏乱,国家危在旦夕。我深感责任重大。今日乘此大军云集之机,欲与诸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诸君意下如何?”

诸将纷纷响应。于是,崔慧景回军向广陵进发。

广陵守将崔恭祖,是崔慧景的族人。他魁梧骁勇,气力绝人,作战经验丰富。见崔慧景率军到来,便与副将萧寅商量。萧寅知道崔恭祖已与崔慧景暗中通气,便对他说:“废昏立明,人情所乐。我们应当响应崔将军。”于是,二人打开广陵城门,迎接崔慧景入城。

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以整顿队伍,然后派崔觉和崔恭祖率精兵八千人向京口进发。

叛军很快兵临京口城下。萧宝玄本来和崔慧景相约一同起事,此时见崔慧景兵力不多,又中途变卦,杀掉崔慧景派来的使节,派兵坚守城池,抵御叛军。

两军在京口相持数日。叛军越聚越多,攻势越来越猛,京口眼看支持不住。这时,萧宝玄的亲信柳澄对他说:“崔将军威名久著,素称善战,且废昏立明,人心所向。今以乐归之众,挥师南下,大王以京口区区一城相抗,无疑以卵击石。况且我们与他先已有约,已成唇齿之势,如今中途反悔,于道义上也说不过去。不如与崔将军合兵一处共举大事。”萧宝玄点头称是。

当夜,萧宝玄令人登上京口城内的北固楼,点燃上千支蜡烛,以为烽火,大开城门,放崔军进城。崔慧景随即拥萧宝玄为主,向建康进发。

肖宝卷闻讯大惊,急派右卫将军左兴盛总督京城附近水陆各军迎击崔慧景。左兴盛以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阁将军徐元称等六将为先锋,屯驻在建康北面竹里城对抗崔慧景军。

萧宝玄写信给张佛护说:“寡人自京口还朝,将军为何执意阻遏?”

张佛护回信说:“小人世受国恩,每思图报。今受命在此戍守,自当尽职。殿下还朝,但请通过,小人怎敢阻遏?”于是,他舍萧宝玄于不顾,率军迎击崔慧景军。

叛军前锋崔觉、崔恭祖二人,都是骁勇善战之将。他们所率士兵都是一色轻装,也不埋锅造饭,只以几只船装载酒食以为军粮,置于长江之上。令士卒轮番作战,饥饿时自取船上酒食,故此行动迅速。每当城内炊烟升起,他们便督率士卒尽力攻打,闹得官军连饭也吃不上。官军又饥又困,士气大落。徐元称等想开门投降,张佛护执意不从。

四月十二日,崔恭祖率众大举攻城,很快将竹里城攻陷。张佛护匹马落荒逃走,被叛军追上杀死。徐元称临阵投降,其余四将全部战死。

萧宝卷又命中领军王莹都督诸军,在建康城外的湖头抵御叛军。王莹将部下几万人分别驻扎在交通要道上,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两军相持数日,叛军不能向前移动一步。正在彷徨无计之时,有一个名叫万副儿的猎户前来献计,说蒋山附近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建康。崔慧景大喜,重赏猎户。他派崔恭祖率一千余名精兵,乘夜从蒋山攀援而下,直抄官军后路。天明时,两相夹击,官军大败。王莹乘船从水路逃回建康。

后来,萧宝卷又派右卫将军左兴盛率军三万,出建康北篱门迎敌。两军刚一接触,官军便被杀得大败。左兴盛单骑逃走,被叛军杀死在一条船上。

不久,建康附近的东府、石头、白下、新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垒,为军事及交通重地)等城皆为叛军所攻克,台城也被重重包围起来。崔慧景的势力达到最盛阶段。

然而,恰在此时,局势发生了两个变化,使萧宝卷又一次躲过了灭顶之灾。

其一,叛军内部出现了诸多矛盾。

陈显达起事时,萧宝卷曾下令诸王入宫。巴陵王萧昭胄(竟陵王萧子良子)接受永泰元年时的教训(永泰元年王敬则谋反时,齐明帝曾召诸王入宫,欲加以杀害,后因故停止。事见上章),与其弟萧昭颖假扮僧人,逃往江西。崔慧景起兵后,萧昭胄兄弟前来投奔。崔慧景本来对萧宝玄出尔反尔就心怀不满,当时拥立他,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见萧昭胄前来投奔,便有意改立萧昭胄为主。但崔慧景的这个主张,却引起了崔恭祖、柳澄等人的反感。

包围建康以后,崔恭祖建议用火箭射击北掖门。崔慧景却认为,建康指日可下,此时采用火攻,烧毁的城楼将来还得重建,花费甚多,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崔慧景兴喜空谈,对佛教很感兴趣。包围建康以后,他认为大事已定,便不愿过问军事,每日和名士何点高谈阔论,兴趣盎然。崔恭祖等部将对此也深为不满。

其二,萧宝卷从寿阳前线调来了援军。

萧衍的长兄萧懿,先后担任过梁、南秦、益三州刺史,为安定长江中上游地区做出过贡献。裴叔业叛降北魏,萧宝卷令他为豫州刺史,率军前去进攻寿阳。萧军行军途中,遇到萧宝卷派来的使节,命他火速回援建康。萧懿接到命令后,连夜率领精兵数千人,从采石矶(地址在今马鞍山市南长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渡过长江,迅速来到建康城外。建康台城内守军见援军来到,纷纷奔走相告,士气大振。

次日清晨,萧懿正欲调兵遣将,与叛军决战,忽见帐外急匆匆闯进一个人来。定晴看时,认得是三弟萧衍帐下的亲信将领虞安福。萧懿知他有要事相告,连忙将他引入密室。

寒暄过后,萧懿问道:“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有何事相告?”

虞安福道:“三将军得知明公要来援救建康,特命卑职前来劝阻。”

萧懿不解,说道:“崔慧景反叛朝廷,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此是为臣下的效忠皇上的分内之事。我正欲起兵与叛军厮杀,三弟却派将军前来劝阻,这是为何?”

虞安福道:“卑职深知,明公雄才盖世,以崔慧景鼠窃狗偷之辈,如何能够低档?但明公可曾想过,消灭崔慧景后,明公便有不赏之功,即使遇有明君贤主,尚且难免遭受猜忌,何况当今这样的昏虐之君?所以卑职行前,三将军反复叮咛,让我劝谏明公,千万不要进兵。为自全 计,不如隔岸观火,待事态分明后再行定夺。”

萧懿道:“为人臣子,当事人以忠。我怎能坐看叛贼横行于天子脚下?”

虞安福道:“如若明公执意要进兵,也要把消灭崔慧景以后的事情仔细盘算一下。当今皇上昏虐残暴,天人共愤。灭贼以后,明公当乘战胜之威,勒兵入宫,行伊、霍故事(伊:伊尹,商初大臣,曾帮助商汤灭夏。商汤去世后,历佐卜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又将他接回复位。霍:指霍光。西汉大臣。汉昭帝年幼即位,他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汉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荒淫无道,不久即被他废掉,又迎立汉宣帝。后世因以伊、霍故事喻指废昏立明),此乃万世之功也。明公如若不愿这样行事,也应以抗魏为名,离开京师,重任外藩。只有手握兵权,内畏外怀,方可自全。千万不要因贪图爵位而交出兵权,以免后悔。”

萧懿道:“将军此番话语,实乃肺腑之言,萧懿不胜感激。但此时抗击崔慧景乃第一要务,至于以后怎样,实在难以预料,还是不提为好。”

虞安福见萧懿不听劝告,只好赶回襄阳向萧衍复命。

早在萧懿南下之时,崔恭祖便建议派兵前往截击,不让其渡过长江。但崔慧景认为台城指日可下,届时萧懿的援军自然溃散,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萧懿率军来到建康,崔恭祖又建议乘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崔慧景又没有听从。这样,叛军白白丧失了战机。

萧懿布置完毕后,下令向叛军展开进攻。崔慧景命其子崔觉率军数千人应战。双方激战多时,叛军被杀得大败,赴水死者二千人。崔觉单骑逃回。

在竹里之战时,崔觉和崔恭祖都以为自己的功劳大,彼此争执不下。崔慧景偏袒其子,崔恭祖十分不满。攻下东府城后,崔恭祖掠得一个美貌歌妓,崔觉又依仗父势将歌妓夺走,崔恭祖对此十分愤恨。

崔觉被萧懿战败之后,崔恭祖见萧懿来势凶猛,料难取胜,加上对崔慧景父子素怀不满,便生叛逃之心。当天夜里,他便和另一骁将刘灵运率所部将士赴台城向官军投降。崔恭祖是崔慧景帐下第一员战将,他的叛逃,使叛军的士气更加低落。

崔慧景见大势已去,便率心腹数骑偷偷逃走,想渡江投降北魏。路上又被官军几次截杀,逃到江边时,只剩下孤身一人,被一个渔夫杀死,时年六十三岁。崔觉扮作一个道士逃走,后来也被俘获杀死。

崔慧景失败后,萧宝玄也狼狈逃走。数日后,被人搜出,献给萧宝卷。萧宝卷见状大喜,决定戏弄萧宝玄一番。他命人将萧宝玄带入后堂,用布障将其团团围住。然后,命令左右恩悻几十人在布障四周鸣鼓呐喊,用刀枪向萧宝玄身上乱刺。萧宝玄犹如困在笼中的野兽,四处奔跑着,尽力躲避着袭来的刀剑。但由于活动空间太小,尽管他手脚灵活,还是被屡屡刺中。可怜萧宝玄一个帝室之胄,须臾间便被刺得遍体鳞伤。萧宝卷在一旁欣赏着这个残忍的游戏,乐得手舞足蹈。他得意地对萧宝玄说:“前一阵子你包围台城,我每天都惶恐不安,如今我也让你尝尝这个滋味!”

过了一会儿,萧宝卷玩够了,从侍从手中夺过一把剑来,一剑便把萧宝玄刺死。

叛军盛时,萧宝玄率军驻扎在东府城,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前来投奔他。崔慧景失败后,从萧宝玄处搜得很多名单,萧宝卷下令将它们全部烧掉。他说:“我的弟弟尚且背叛我,,何况他人?这些人就不要追究了!”短短一句话,使得很多人侥幸活命。

在平定崔慧景叛乱的过程中,萧懿立了大功。事后,萧宝卷任命他为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此时,宿臣旧将诛除殆尽,朝政十分紊乱。萧懿到任后,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对萧宝卷的荒诞行径,他也时加劝阻。怎奈萧宝卷不可救药,依旧我行我素,巡游出幸,更加频繁。萧懿回天乏力,每日忧心忡忡。

几个月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十月里的一天,萧懿正在府中闷坐,左右报告说长史徐曜甫来访,萧懿忙叫请进。这徐曜甫跟随萧懿多年,两人过从甚密,无所不谈。萧懿正在愁闷之时,见徐曜甫来访,自然十分高兴。

宾主寒暄一阵后,谈话逐渐转入正题。

徐曜甫道:“近来明公总是郁郁寡欢,莫非有何心事?”

萧懿道:“国事败坏如此,我怎么能不心焦!”

徐曜甫道:“明公身居宰辅,为何不设法重振朝纲?”

萧懿道:“我虽然身为尚书令,但并无实权。主上昵近群小,对他们言听计从,并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哪能有所作为?”

徐曜甫道:“主上昏虐残暴,早已丧失人心。几个月来的频繁兵变,便是明证。明公天资英武,天下人望。何不乘昏君出游之际,举兵将其废掉?”

萧懿道:“萧某自幼熟读圣贤之书,立志忠君报国,如何能行此犯上作乱之事!”

徐曜甫道:“恕我冒昧,明公所说,乃迂腐之言。孟子曰:‘民之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废此无道之君,解天下于倒悬,功在社稷,如何行不得?”

萧懿道:“先生不要再说了,让萧某行此不义之事,萧某万万不从!”

徐曜甫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乃仰天长叹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明公不用卑职之言,到那时便悔之晚矣!”

说罢,向萧懿拱了拱手,也不再言语,转身扬长而去。

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也便不欢而散。

果然不出徐曜甫所料,几天后,大祸便降临到萧懿头上。

原来,萧懿秉性刚正,办事严明,深为萧宝卷左右嬖悻所忌。他们便向萧宝卷屡进谗言,说萧懿要谋反。那萧宝卷被几个月来的兵变吓坏了,听说萧懿想要谋反,也不令人查明事情真伪,便下令鸩杀萧懿。

不料,萧宝卷的密谋被徐曜甫侦知。他连忙一边派人在江边准备船只,以便亲自跑到萧懿府中报信,劝其西奔襄阳,投奔萧衍。

令徐曜甫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萧懿得知消息后,却不肯逃走。他说:“古往今来,岂有叛逃的宰相?人固有一死,为社稷而死,死得其所!”

徐曜甫再三苦劝,萧懿执意不从。徐曜甫无奈,只好拜辞而去,独自逃命去了。

不久,萧懿便被萧宝卷鸩杀于府中。临死时,他还对萧宝卷派来鸩杀他的使者说:“家弟雄才大略,雍州兵强马壮,知我已死,必然起兵报仇。我深为朝廷担忧!”

萧懿有弟九人,除三弟萧衍远在襄阳以外,其余的都跟随长兄在建康供职。听说萧懿被杀,弟侄们纷纷躲藏起来。萧宝卷下令在全城搜查,萧家因平时善结人心,所以没有一人告发其下落者。只有五弟萧融隐藏之处被朝廷侦知,在萧懿死后不久遇害。

在杀害萧懿的同时,萧宝卷又派郑植以看望其弟为名,前往襄阳刺杀萧衍。郑植的弟弟郑绍叔是萧衍帐下长史,甚得萧衍信任。他得知消息后,立即报告了萧衍。

萧衍决定借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这天,他在郑绍叔家设宴招待郑植。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微有醉意,萧衍起身对郑植说道:“听说朝廷派你前来刺杀我,你为何不趁此机会行事?”

郑植闻言大惊,连忙跪倒在地,说道:“植有何能,敢来刺杀将军。不过,昏君确有此意,还望将军早作准备。”

萧衍见郑植说出实话,也就不再理会。酒后,他让郑绍叔领着郑植参观水陆营寨。但见旌旗猎猎,战马萧萧,舟舰如云,士卒精壮。郑植被这威武的气势惊得呆了,忙对其弟说道:“雍州有如此实力,朝廷意欲图之,谈何容易!”

郑绍叔道:“兄长回到京城,请将这里的情况对天子言明。朝廷若前来进攻,绍叔请以此众与朝廷决一死战!只是战事一起,我兄弟二人便成敌对,望兄长多多保重!”

郑植道:“愚兄虽然迂腐,也知利害逆顺,到时定会见机行事,贤弟但请放心。”

说罢,二人挥泪相别。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