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山老师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华夏诗联协会副会长,北京陕北人书画艺术研究会艺术总监,西安秦风画院院长、西安中国画研究院院士。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踏碎荆棘坎坷路,驭电追风上征途。
黎山先生出生在民歌的故乡榆林。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师从马刚,刘文西,刘宝申等名家。并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有幸受到了画马名家刘勃舒,韦江凡,石齐,贾浩文的指导。使其在绘画艺术上更是如虎添翼,尤其是在他潜心主攻的画马方面,可谓是日臻成熟,笔墨韵已达炉火纯情的地步。
提起画马,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中,徐悲鸿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他笔下的马更是享誉国内外。黎山先生画马借鉴了徐悲鸿的技法,继承和光大了徐悲鸿一派的阔笔写实传统。但能画出马之神韵者,可谓凤毛麟角,然黎山先生的马几乎成为画坛异军,无论是单骑还是数马奔腾都姿态各异,曳电生风,气势磅礡,让人领略到画家势不可挡的激情与奔放。
为画好马,黎山先生多次奔赴内蒙古大草原,餐风露宿,不分昼夜,以马为友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形态,动态,神态。这期间他拍摄了无数的录像,照片,画了数千张速写,将马的各种状态神韵拿捏到了他的笔下。把多年来对马的理解与寄情,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透过一匹匹横空跃起的骏马,将自己所崇尚的:雄伟、遒劲、豪放、秀美以及忠厚、耐劳”等美感品性毫无保留的展示了出来。那扑面而来,奔涌而至的壮观场面向我们展示出画家抑制不住的创作激情和积极向上的人格追求。画出了波澜壮阔的气魄和力度;画出了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时代精神。当然也画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和挚爱。
细观近作《百骏图》作品内融汇了一百匹形态各异的骏马良驹。他用自己独到的笔墨语言,恰到好处的画出了马的精、气、神。“或腾或跃、动地而来;或晴空卷雪,黑白相间;或春光绮丽,交颈偎依;或添犊情深,世间挚爱;或长风嘶鸣,悠忽而至;或奋蹄疾驰,绝尘而去……”可谓是百态千姿,形神各异。令观画者大有阅尽天下骏马良驹的感觉。
笔与墨作为绘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画家情感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中国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拥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笔墨精神。黎山先生作画,笔飞墨舞,点染交施,信手拈来,随笔抹去,若轻若重。寥寥淡墨、草草逸笔,看似不太经意,实则气韵生动,韵味十足。石涛说:“画者,从于心者也”。黎山先生深知画作乃心物熔冶之结晶,只有画家胸中生发出郁勃之精神,气韵也才能跃然于纸上。古人把“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总结为文人画之要素,也说明画家的主体意识在绘画创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哲学中备受推崇的《中庸》有这样的论述:“尽其心则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尽其天”,透过对黎山先生作品的认知,不难发现黎山先生对这种精神有着多么透彻的理解。
黎山先生为人朴实坦诚,性格率真,儒雅倜傥,是位颇具人格魅力和艺术水准的画家。为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艺术创作上,更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每幅作品都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堪称为当今佳作。正值艺术创作黄金时期的他,如同他笔下的骏马,在茫茫无际的艺术空间中奔腾不息,勇往直前,随心舒卷,海阔天空,已达到天马行空的境界。美协主席刘大为,著名批评家郭硕,俞悦,曹子云,中国美术研究院刘振光,瞿墨等看了黎山先生的画展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愿黎山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传世大作贡献人们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