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时间:2024-01-06 07:17:26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据资料显示,陶渊明的晚年很凄苦,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对陶渊明,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看到当时官场的污浊腐败,毅然辞官归隐,以示反抗的做法,无疑是极其不易的。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常恐霰雪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深恶痛绝,并决心与之决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则反映了诗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尚情操。在《咏荆轲》中,诗人对荆轲不畏强暴的豪侠行为作了高度评价。“雄发指危冠,猛气冲天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可谓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足见诗人并未完全忘怀政治,一味清淡。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难得而且是进步的,从而也使得诗人的作品得以流传千古。

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是人而不是“神”。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分,非人也。”陶渊明虽然认识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不愿同流合污,但却没有孔子所说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消极避世的隐居方式,所谓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只不过是他为自己辩解的一个借口而已,而在他的另一作品《桃花源记》中这种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不能不由他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决定了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没落分子,他也曾梦想过自己仕途腾达,平步青云,只是现实的残酷,官场的黑暗,仕途的不得志,使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风光旖旎的田园中求得心理平衡和精神寄托。

即便如此,陶渊明的反抗精神依然颇具可圈可点的地方。清末诗人龚自珍《舟中读陶》诗中有两句话:“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说陶渊明既有诸葛亮身居茅庐,闻名天下的壮志,也有屈原忠于信念,忧国忧民的意识。鲁迅先生也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今天我们学习探讨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未必没有现实意义。朋友,你说是吗?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