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也有“智慧”?“懒惰”不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怎能说也有智慧?作者以此为题,可谓是曲径通幽啊,通过一个特殊的视角挖掘出了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懒惰,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为工作增添趣味,可以产生发明创造,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者通过两个方面论述了懒惰的作用,一是从体力劳动上论述“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少走几步路的良心用苦”,一是从精神劳动上论述“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人类的进步”,前者用大量的事例进行论述,后者则用道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呼应了开头。
文章的开头,作者用“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引出问题,激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从反面述说了没有懒汉,社会“恐怕”没有进步,勤劳的人将面对枯燥的工作。作者用了“露西收拾餐具”的事例,论述了打击她的“懒”,必定会造成她长大后对工作的倦怠。接着,作者用饭店服务员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在对比中论述了“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老”。作者为了论述第一个分论点,用了“第一条船诞生”的故事,通过层递式的论述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为了阐述懒汉的发明创造,作者又举了懒汉汉弗莱"波特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还举了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通过观察懒汉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勤快的人,效率低些;懒惰的人,效率高点。这里面要有个前提,就是“偷懒取巧”必须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绝非是为了懒而懒,这不是真懒,而是“懒”中有智。这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极大的启发,比如工作上的问题,有先后轻重的问题,每天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千万不可毫无头绪,不知所措,碌碌无为,有时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可以偷懒不去做;学习上的问题,除了多读书外,切不可只为书而读书,不能做两脚书柜,只会读书,不会思考,不会运用,那样只能做一个书呆子,有时对一些文化价值不高或粗制滥造的书可弃之如敝履,偷着懒而不去读又有何妨?不要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式处事,要经常变换方式,寻求多个途径,以获得创造的乐趣。
作者为了论述第二个分论点,举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的人也该是懒汉,用“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证明了精神上的懒惰也促进了文明的进步。正是有了懒汉们精神上的懒惰,我们才能不断地获得新发明、新发现,才能促进科技的进步,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两个方面的论述紧密结合,充分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懒惰的智慧”——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懒汉自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只要是为了寻求问题的多样化答案,能够有所创新,就应该给予正视,毕竟懒汉哲学富于启发性和创造性。但这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懒汉寻求“好喝懒做、无所事事”的借口,我们要的是一种富有创造的智慧——懒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