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搜一下《中华博物》网。
在它的子栏目《汉语字典》,有许多。例如,你查看《海》字,就会出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类的篆刻印章。再如,你查看《无》,就会有许多印章,如《高山流水》等各种各样的印章,而且是篆书字体的。
这个篆刻印章作品好坏的欣赏要建议在长期的学习当中,这样你才有那样的感觉。
而且也可以学点篆刻印章欣赏方面的知识,比如去http://www.godseal.com。这样你就有自己的见解了。
印章的艺术美:
1、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2、欣赏印章可以从边款来赏鉴:
边款,就是铭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记录。按照钟鼎等铭文的称法,“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领域,不论阴阳,通常统称为边款或款识,很少有把印章阳文款识称为“边识”的。
上古印章极少署款,文彭以双刀行书款开了风气,此后的印家各显身手,使印章边款迅速上升为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像绘画题跋一样的作用。在款识的刻制上,也同样显示出印家们精彩的刀法和高超美妙的书法境界,值得我们细加品鉴和赏析。
扩展资料:
印章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单是指印文,而且也适合款识,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 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
1、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
2、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3、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
4、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作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划也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
扩展资料:
印章钤印的讲究:
1、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中国的印章与篆刻艺术:方寸之地 气象万千
楼主你好,鉴于你是初学者。我建议你准备,小篆字翻译字典,合金篆刻刀,印泥,石料,砂纸,铅笔,橡皮,白纸,如果你有书法功底的话就不用准备铅笔了,用毛笔就好。
你可以上百度上搜篆刻教学视频。。如果你想速成的话你可以临摹一些好的篆刻作品。。或者去一些教学班学习一下。。再有就是挑选石料时应注意。。对于透明石料,在暗处对着灯光,或对着阳光,检查其质地是否均匀,有类似玻璃颗粒的不要,有很多其它质地的成分的不要,会损坏刻刀。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买著名的石头,如青田,寿山等等,这样的石头一般都质地均匀。不过因为你是初学者还是不要买这种比较贵的石料。。。还有就是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了
1.跑刀
初学刻印,由于握刀不稳,无名指又抵不住印章,用力过猛,往往造成“跑刀”。跑刀一会伤及笔画,二会造成左手受伤,镌刻时要格外注意。防范的办法是:行刀时,右手无名指一定要抵住印章,握石的左手要低于印面1厘米,用力要适度。至于用印床夹住印章镌刻,虽能防止伤手,但遇随形石等仍须以手握石,故两者均需掌握。
2.石屑飞扬
镌刻印章时,首先要磨平印面,这样就容易造成石屑气扬,日久天长对人体有害。故在磨平大批石料和印章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最好用废旧砂轮片来磨,边磨边用清水冲洗,即可避免石屑的危害。另外,镌刻印章时,也会产生石屑,此时不要边刻边吹,而应用右手无名指抹平石屑,使之填入石章凹陷部位。石屑过多,可用手指抹入容器中,接着镌刻即可。
3.刀之锐钝
对于刻刀的锐、钝问题,过去众说纷纭。有的人主张用刀要锋利;有的则认为用钝刀治印古朴浑厚应为上乘。我们认为,刀之所以能刻石,一是硬度高,二是尖刃锋利。尖刃不锋利,刻刀入石就很困难。所以,刀的锐、钝,应理解为刀口开得大小更为合适。锐者,刀口角度小,呈V状;钝者,刀口角度大,呈V状。但刀锋必须快利。锐者以刻小印和朱文印为佳。钝者以刻巨印和白文印为好。二者用途不一,各有千秋。不必硬性规定何者为优,何者为劣。
注意了这几点就应该没问题了。。。。祝你成功。。。望。。谢谢
字体一般为篆书,形式有朱文和白文;内容一般有姓名印、表字印、号印、年号印、斋堂馆阁类印、收藏鉴赏印、成语或吉语印。
另外还有用于书信的书柬印、书画作品开头的引首印、用于密押的押字印。现在的篆刻艺术文字内容已经非常宽泛,几乎任何内容皆可入印。
扩展资料:
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用印制度规定,唯天子才可称玺。至此,玺印又成为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的象征。汉承秦制,皇帝称玺,一般臣下称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后的官印,尺寸逐渐变大,多为九鼎文。武则天执政后,因恶“玺”音同死,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
此外,印章还有一些别称,如宋代的“记”、“朱记”、“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关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后逐渐淘汰,唯有“印”、“章”延续至今。
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变,但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