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究竟为什么这么厉害

时间:2024-01-01 04:51:19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副热带高压究竟为什么这么厉害

“随着副高的加强,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将迎来一轮高温天气”、“副高外围所携带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维持,上述地区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在天气播报员的口中,副高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尤其是夏天一到,副高的名头更是响亮,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走向,似乎大多数的天气变化都与其形影不离。什么是副高?它又与我国的天气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那些年来他们常提起的——“副热带高压”。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两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砖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而我们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酷暑天气的罪魁祸首
刚刚我们说到了副高的成因,现在就来谈谈,副高究竟能够对我国的天气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这不,前一阵子(6月26日至30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就是副高的“杰作”。从下面这张500hpa天气图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几乎都在588线的控制之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500hpa图上的588位势什米等高线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强度)。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甚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高强盛,则该地区还会出现干旱灾害。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怎么有的

一、副热带高压是制约大气环流变化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之一。
二、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形成副热带高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今年为什么副热带高压这么强盛

我是学气象的。我明确告诉你,不正常。就天气来说,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江淮今年的梅雨基本没下,往年的高温天数也没这么多;就大形势来讲,今年的西太平洋副高和伊朗高压靠的特别近,差点打通形成高压坝,这些都不正常!!!原因:不知道。现在的气象研究主要还是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找共同点,进而得出规律,真正研究为什么的是很少的。这个问题的详细原因哪怕你问比我更专业的人估计也回答不上来,因为这涉及到全球范围大气环流的变化,太复杂。我个人觉得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还有,别听气象局官方的解释,动不动就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说事,其实它们究其根源还是气候异常。

扩展

怎么排除了厄尔尼诺

副热带高压为什么会崩溃?

夏天,陆地升温快成为低压,因而切断副热带高压带,令其保留在海洋上。

副热带高压对于人类都有何利弊

就讲讲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影响。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极锋雨带4月在华南登陆,5月到南岭6月中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越过20°N,在20°-25°N间徘徊;极锋雨带到达长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7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黄淮地区受极锋雨带影响进入雨季,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出现第三次北跳,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华北、东北进入雨季。8月下旬,伴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南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撤到25°N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上旬副高脊线回撤到20°N以南地区,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处特别热

不矛盾。
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堆积下沉形成的,因为赤道气流上升后气流流向副热带,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到达北纬30度附近时气流无法北进,被迫堆积下沉,对流层中每下沉1000米气温升高6度,导致副热带降水偏少,但是副热带收集到的太阳辐射的热量时很多的,导致了副热带地区干热。
你所说的冷高压是热力收缩气流下沉形成的,比如极地高压、亚洲高压和夏威夷高压,这些地区位于副极地或者极地地区,热量少,导致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这与暖性高压不一样,因而不能说高压控制的地方天气冷

为什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

没有直接的关联,还待进一步研究与论证。今年西北副高异常强盛,属于百年一遇,与大气环流有直接关系,造成极端天气增多,大气环流异常与太阳活动,地球引力等有关,就其规律性而言,是有规律性的,可能10年,或30年,甚至50年,100年一遇。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为何它控制的地区总是晴朗,炎热的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夏季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随着季节的变更,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什么叫副热带高压,难道有正热带高压吗?

北纬30度附近地区处在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具有热带和温带的一些特点(因此称之为副热带),气流在赤道上升,在高空向两极流动,当流到北纬30度附近地区时,由于持续受到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运动方向由南北向逐渐转为东西向,阻碍后续气流运动因此气流被迫下沉形成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在海洋上明显、终年存在、而在大陆只有冬天

北半球夏季时,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太阳辐射能达最大值,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简称副高)势力强大。按理,北纬30°附近应由副高带完全控制。事实上,北半球有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存在,将其切断(请注意太平洋与大西洋上南北部的岛屿名),大陆因温度比海洋高而形成了低压区,尤其是亚欧大陆,由于面积大增温最强烈,形成的印度热低压最突出,完整的副高带被切断,且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冬季时,因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气温低,所以副高带势力微弱,副极地低压带势力相对强大。按理,北纬60°附近应由它完全控制,同样地也因大陆的存在将其切断,亚欧大陆由于温度最低而形成的高压——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 范围最广。于是,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切断,且只保留在海洋上。综上所述,北半球夏季气压分布状况如上页表。冬季和夏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带断裂成两个范围很大的气压区,气压呈块状分布特征。冬季,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中心附近为1040百帕左右的亚洲冷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中心附近约998百帕左右的阿留申低压。夏季,在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中心附近为996百帕左右的亚洲热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了中心附近为1026百帕左右的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亚洲东部是全世界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在全世界,亚洲东部的季风范围面积最大,类型多,从南到北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具有世界上全部季风类型,而且季风随季节变化而转变风向的规律性和季风盛行时劲吹的势力都很强,所以说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而且面向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海洋上和陆地上所形成的高低气压区的范围大,气压强度差异很大。因此形成季风的气压梯度力大、范围广,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南部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亚洲东部盛行东南季风,南部盛行西南季风,特别是在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以上就是副热带高压在海洋上明显、终年存在、而在大陆只有冬天存在的原因。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