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索俊忱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诸葛亮的成就,指导老师为毕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诸葛亮的主要成就_-诸葛亮的成就,下面是索俊忱作业题的详细。
主要成就:
1.协助刘备建立并稳定蜀汉;
2.发展内政,促进了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
3.征服西南夷,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少数民族政策.
下面是具体的介绍.
一、书法篇: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8226;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8226;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8226;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通“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háng zhèn )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主要成就:
1.协助刘备建立并稳定蜀汉;
2.发展内政,促进了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
3.征服西南夷,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少数民族政策.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当然最有名的就是《前出师表》.
《出师表》(前、后)、《诫子书》等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杜甫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提示: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
提示:主要成就: 1.协助刘备建立并稳定蜀汉; 2.发展内政,促进了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 3.征服西南夷,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少数民族政策。 下面是具体的介绍。 一、书法篇: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
提示:1未出茅庐而有三分天下的理论 2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阻曹军连胜势头 3赤壁鏖兵,联吴破曹 4以退为进,巧借荆州,使刘氏天下终有寸土 5谋取西川,奠定刘氏基业 6劝主进皇位,成就一代名相 7 治国安邦,遴选才俊 8忠诚不二,辅弼幼主 9六出祁山,...
提示: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
提示:1.提出三分天下的政治构想; 2.治蜀; 3.刘备死后,稳定了蜀汉的局面; 4.平定南中; 5.对魏国的军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