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柳编之乡”的是“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三河尖乡”,那里是知名的柳编乡镇 。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被用做生活工具,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慢慢的也被人们熟知了,现在会的人也比较少了,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就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
如今会柳编这种传统手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但这种传统手艺不能被磨灭,是需要一直都要延续下去的。
抚州。
位于江西东部,"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东邻福建,南接赣州市达广东,北临鄱阳湖。隋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抚州市下辖10县1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市政府驻临川区。抚州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抚州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旴语文化之邦"的美誉,临川文学人物名扬全国。地处东经115°35′~117°18′、北纬26°29′~28°30′之间。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约169公里,全市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1.27%。文化之邦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四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墨客聚会之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学士来临川(抚州)任职和宦游。
中国柳编之乡其实是小噶子乡,而王家坝精神发源地实则来源于大噶子县!那么问题来了,柳编之乡和王家坝精神有什么关系?
郯城县沙墩镇共辖41个行政村,4.6万人,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5.9万亩。地处沂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杞柳之乡”。 该镇种杞柳、编柳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镇拥有杞柳种植面积2.5万亩,柳编专业村20个,柳编企业32家,其中年创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有自营出口权企业8家。柳编专业户近万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所产的杞柳工艺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法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2.2亿元。该镇为全国最大的杞柳生产基地,享有“天下杞柳第一镇”的美称,被中国农业部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乡是我国著名的柳编之乡
做柳编的好多地方都有。咱们临沭这边的也有。
中国柳编之乡——固始县
中国襄阳(程河)第二届柳编文化节在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举办
中国柳编之乡---山东临沂吕南县
正红正红柳编之乡说明文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素有“柳编之乡”之称。程河镇因盛产柳编工艺品,产品远销欧美、新加坡、意大利、英、法、德、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享誉全国、闻名海外。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程河镇柳编,被于誉为全国“柳编之乡”。
程河镇柳编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位于襄阳东北部,气候温和湿润,空气质量高,风景秀美,乡土风情和善,程河镇是襄洲区的一个大镇,物产丰富!原来,这里是唐河的洪泛区,过去,一到汛期,农田常遭水淹。而柳条不怕涝,易生长,农民用它编成柳制品,聊补生活。时间一长,程河柳编竟大有了名气。当地农民一直流传着“只种不编,一亩三千(元);连种带编,一亩六千”的谚语。[2]
”柳编之乡“—程河柳编也称襄阳柳编,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程河是中国三大柳编出口基地之一(山东、河南、安徽均有柳编工艺品)。程河柳编以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和精湛的编技享誉海内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柳编工艺品是指农民通过种植柳条来编辑各式各样的花篮、礼品蓝等等而闻名全国的一个地方特色编辑手艺!
家乡的山虽然没有黄山巍峨,没有峨眉山有名,但家乡的山,在我心中是最美丽的山,最富饶的山。
家乡的山,一年四季她就像爱美的姑娘不停的变换着自己漂亮的衣服,或绿色、或彩色,或金色、或白色、春天满山遍野的麦苗,和各种新生的农作物正郁郁葱葱一眼望去春天的山翠绿翠绿、夏天山上开满了格式各样的花,有红色、黄色、还有小麦成熟的颜色。秋天山里的羊肥牛壮,很多农作物也都成熟了,乡亲们为丰收快乐的忙碌起来,山里充满了的欢声笑语,冬天仿佛让山进入了梦乡,一切都那么沉静,谁也不愿意去吵醒她,只有白雪姑娘在寒冷的冬夜悄悄为她盖上雪白的被子。
家乡的山没虽然没有响亮的名字,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啊!我爱家乡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