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者是清朝末年的王懿荣。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开了“龙骨”这味药,然而他却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龙骨”上有着许多非常有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
为了一探究竟,他大量收购“龙骨”。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对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而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定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而且早于金文和篆书。
并且王懿荣进一步追根溯源,最终发现这些甲骨大都产自河南章德府安阳县小商屯,进而发现了“殷墟”。
扩展资料
甲骨文诞生的背景
殷商时期,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
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知。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甲骨文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大约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耕作时,率先发现了一些刻画有独特符号的龟甲兽骨。据说一位叫李成的农民把它当作了赚钱的药材卖给药店的老板,药店老板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将它认定为有药用价值的“龙骨”而加以收购,“龙骨”因此大量流入民间。一个名叫王懿荣的山东人,他与“龙骨”第一次偶然相遇,就独具慧眼,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商晚期兽骨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
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
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大体弄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为中心,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是殷王居住的宫殿区,发掘出宫殿基址数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积5000平方米。
洹河北部是殷王陵区,先后发掘出十几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宫殿附近发现了两座甲骨文档案库和铸铜、制玉、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殷墟发掘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丰,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
扩展资料:
甲骨文虽然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但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也不过120多年。因此,甲骨文的研究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甲骨文作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档案的资料,其内容相当丰富,学者研究主要可分成四大类:一,阶级和国家。二,社会生产。三,科学文化。四,其他。
先民们对气象、年成、天时、疾病、灾害等缺乏科学的认知,所做重大事情的决策,往往要祭祀上天,祖先占卜之后再作出决定,以求得上苍的保佑和心灵的安稳。
贞人作为当时的书法家,或掌握知识的神祗官,将占卜的内容书写在龟甲兽骨上,在其骨的背面钻成若干个小孔,再进行火烧,出现龟裂,以定凶吉。通常一个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
贞人通过问天、神,将其结果再传达给君王或百姓,因此,贞人也即是上帝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代书法家。由于当时书写材料的匮乏,再加上有一种宗教仪式的神秘感,贞人怀着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来从事书写和镌刻工作,不敢胡乱书写或任意挥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1、对中国文化史的完善,对汉字形成和演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2、是中国商文化史的最好实特佐证。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以实特形式展示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未发现前,西方人只承认周朝是我国最早的朝代,以前的历史权当是神话。
3、甲骨文上的信息给后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
4、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个标志是城市与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只有在出现文字之后才可以被叫做文明史,之前叫史前社会.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它的被发现,使得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大大地提前。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
?
扩展资料:
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
甲骨文发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
甲骨文发现后,金石学家、古董商人、外国人开始大量搜购。这些非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据统计,从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十万片以上。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
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
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大体弄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郊的殷墟,它以小屯村为中心,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带是殷王居住的宫殿区,发掘出宫殿基址数十座,最大的一座面积5000平方米。
洹河北部是殷王陵区,先后发掘出十几座大墓、一千多座小墓,以及大批祭祀坑。在宫殿附近发现了两座甲骨文档案库和铸铜、制玉、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殷墟发掘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丰,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骨文
我国最早发现了甲骨文的是王懿荣。
清朝末年,确切地说是1899年,北京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病,遂清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王懿荣马上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购药。药拿回家后,王懿荣逐一审视,当他无意间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的文字时,禁不住大吃一惊。
因为,王懿荣是一个造诣颇深的金石学家,他意识到这种文字肯定有价值。于是,寻根剖底,查明来历,又专门派人到那家药铺中将带有文字的“龙骨”以每字2两银子的高价全数买下来。至此,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在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中重见天日了。
扩展资料:
甲骨文的发现历程:
1、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尚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的符号被确认为的商代文字是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既十分偶然又极富戏剧色彩。
3、在清朝光绪25年秋,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画着一些符号。于是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
4、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
5、2014年10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宋镇豪16日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机构的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1800多片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甲骨文
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出现在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最早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扩展资料:
甲骨文出现意义:
甲骨文的出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推到商,由于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可以猜想在更早的时期中国就有文字了,只是目前还未有发现夏文字。
与甲骨文同时代的字体还有金文,主要见于钟、鼎等礼器上。甲骨文之后,便进入列国时代的文字篆文,有大篆,小篆,鸟篆等字体,而后早在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又出现了隶书,我们目前的字体,大都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