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论书势

时间:2023-12-09 17:02:26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古代论书势,包含草书势,隶书势,篆势等,可以说是一种审美的关照,重点都在于对书法所形成的意象之回溯与想像,乃属于书法审美的一环,当中有非常多的对书体形态特征的描述,从字势(画面)中去想像作者创作时的种种情况,包含行笔的动作,线条的型态,通篇体势,和法度的遵循等等,可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运用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批评。

卫恒字势中云:

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姿势体态)和体(大小之类)均,发止(起止)无间(间断)。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有法度)。或方员(笔形或体形)靡则(没有一定的法则),因事制权(随形体与当时书写情况变化)。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笔画)。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形容曲线和直线)。或引笔奋力(引导笔锋,挥笔,用力疾书),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形容笔势翩飞)。或纵肆阿那(纵笔摇曳),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古人对字势的描述,与其对书法艺术的美感经验与字体的特征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书法形象本身具有意象性,能赋予人类视觉以一种想像力,与心灵的联想。这便是东汉至魏晋时期强调‘书势’而非‘书法’的原因之一。因为势本身具有隐含的动态性,方向与力量,此力非物理性之力,而是一种艺术心理,由视觉产生。‘势’由角度轻重疾徐等物理性因素构成,内含节奏韵律,即时间之流;‘法’则是一种技巧规范,规定笔画运行中所应遵循的步骤和原则。两者重点不同。

不论草,篆,隶,最后都描述了远望与近观之不同~~可见古人对书法的欣赏,既重视整体,又不放过细节。

卫恒四体书势中,除了字势与隶势出自其之手笔,其他篆势草势分别引用蔡邕和崔瑗的文字,这些文本应该在汉末魏晋即已流传在书法界,是广为人知的着作。卫恒为了使内容上与这些前代文献保持一致与统一,因此,字势和隶势的描述方式,基本上根据蔡邕和崔瑗的形式而来。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一种模式,各段对不同书体的描摹,也是根据古文、篆、隶、草,不同书体的特征而来,以凸显各种书体的审美特性。而难免有些意象,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遣词造句上也有些变化。

毕竟因为文学性的语言,是需要表现出辞采的丰富性,但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体验,几乎是大同小异的,先说明字体产生的背景与由来,继而指出其现实功能,然后对字的体势与形状特征做一种视觉想像的描述,这种描述方式从蔡邕九势当中便可见端倪,足见其为东汉以来的书法审美传统。从文献当中可以发现,古代书法对于字体笔势连贯与呼应的特征是相当重视的。这也是从东汉以来蔡邕九势中使形势递相映带的一种具体化表现。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