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时间:2023-12-04 13:51:45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是什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扩展资料

1、目标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原则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构成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和“课程研制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有哪些应用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由这一定义可见,它包含三种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三种属性并非平行并列,而是逐步递进的关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这是“整合”的基本内容)是为了支持新型教与学方式;新型教与学方式是为了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则是为了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只有从这三种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有许多被称作典型或示范的所谓“整合课”,其实大多是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课,或者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尽管这类课对于突破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因为这样的“整合课”完全没有触动课堂教学结构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地位作用没有改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不用说创造性)也就难以充分发挥。这样的“整合课”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浅层次的整合,而非深层次的整合,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整合效果。
如果认为上述形式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只是对该现象的表层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
一般化的教学技术+特定的教学内容
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重构“科学教学(或有效教学)”的过程;
所以,同样是一个教学软件应用,在一些教学中变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在另一些教学中却成为“新瓶装旧酒”效果未见理想。

什么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构成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和“课程研制的整合”。

怎么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内涵是什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合理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哪三个基本属性

1.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学科本位型课程模式
2.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学科辅助型课程模式
3.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工具与手段的学科研究型课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新理念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逐步走入了学校校园,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大面积铺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许多专家与教学一线人士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21世纪我国这轮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
我国某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一席话:“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形式主义与浮躁的现象相当严重,我们称之为“浮肿病”和“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形象工程之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信息技术实际不受重视。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学活动中去。用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现状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些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在教学中过多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忽视传统手段的运用,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传统的手势,课件代替黑板,屏幕主宰课堂,电脑成了课本,课堂成了影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也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本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却过多利用动画模拟和软件验证功能,出现小题大作的现象,结果是事倍功半;还有部分教师把课件界面搞得五彩缤纷,喧宾夺主,学生注意力反而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等等问题说明,教师对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存在不足。
现状2:只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人才培养
硬件设备是以外在的物质形态存在的,易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一种投入上的满足,软件是知识形态的技术,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投入的过程,不能使人在感觉上立即得到投入上的满足,“潜件”主要是指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潜件”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以,各级教育部门对硬件设备建设的投入很大,很多学校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起了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室,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忽视了对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软件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的提高。致使很少教师能真正地懂信息技术、会用信息技术,不了解它们的长处、短处何在,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这些设备和技术教学利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即使少数教师使用这些设备,也只是迫于上公开课需要、或为了运筹教研活动,从而先进的设备最后成了面子工程,甚至有些校园网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出现设备闲置及老化等问题。
现状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达不到整合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它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目前很多学校还都是处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加之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显然,当前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还不能达到整合要求。
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领悟“整合”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具体包含下几层含义:
(1) 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整合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效率。
(2)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教学环境的作用。通过创设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接触信息技术,并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