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宋徽宗瘦金体》,下面是详解!
为什么宋赵佶书法称瘦金体...
为什么宋赵佶书法称瘦金体
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代皇帝,虽然他在政治上无能昏庸,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宋徽宗在其创作的书画上使用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的花押,据说象征“天下一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接下来请欣赏宋徽宗的瘦金体和书法。
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宋徽宗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瘦金体
字体简介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请问我想学瘦金体书法,上网查图片,字太小,没法练。请大家帮我解决两个问题。1字体,宋徽宗有哪些真迹?叫什么,上书店能买到吗?【说书名,出版社】2毛笔,听说他当年拿的是小狼还的...
请问我想学瘦金体书法,上网查图片,字太小,没法练。请大家帮我解决两个问题。1字体,宋徽宗有哪些真迹?叫什么,上书店能买到吗?【说书名,出版社】2毛笔,听说他当年拿的是小狼还的笔,现在比较少,比较大的商场能有卖吗?那笔有学名吗?
另外大家对练毛笔字有什么经验,请互相交流一下。一般练一种字体,多长时间能脸的差不多?展开
我给你提建议啊,1,你不要去书店买了,在淘宝上买更加方便,你可以搜索“赵佶”和“瘦金体”,就可以看到很多字帖,你就可以挑选了。2,关于毛笔,你说的是“纯狼毫”,现在有,但是很多说是真的,其实是假的。不要在大商场买,要去专门的卖文房四宝的地方,我不知道你是哪个城市的,就好像北京你就去琉璃厂,天津你就去鼓楼,到了真正卖毛笔的地方,找他要真的纯狼毫的笔,价格比较贵,大楷大小的,要80元左右。有10元的说是纯狼毫的,就是假的。
对书法的学习,我不建议你练习瘦金体,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太难。因为这个书体需要很强的用笔把握能力,笔画很细,你要写的很精准,线条很准确,没有几年写不出样子来的。初学建议学习颜真卿的字体,用心的话,3个月初见成效。
我的博客有我的字,可以交流。http://blog.sina.com.cn/liuxiaoshufa
宋徽宗的书法很好,但是为什么瘦金体没有被广泛流传呢?是因为不容易学习吗?...
宋徽宗的书法很好,但是为什么瘦金体没有被广泛流传呢?是因为不容易学习吗?
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个性但是没有被普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一、宋徽宗作为皇帝,他的字是不能被临摹的;二、宋灭亡后元明清时期的人认为宋徽宗是亡国之帝,他的字不值得被学习;三、瘦金体运用的工具要求高,并且相关理论知识流传较少学习的人也少没人能进行好的教学。
第一点:古时候皇帝的字是不能被轻易临摹外传的,宋时也没有人敢去临摹,如果有人去模仿很有可能被扣上仿造御笔的嫌疑。再者如果有人模仿了皇帝的字迹,随意传令这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民间没有太多宋徽宗的御笔流传,后世学习者也失去了更多瘦金体的资料。
第二点:宋徽宗作为败寇,后世的帝王文人会认为一个亡国之君的画作字迹不值得被追捧。明时就有皇帝称赞宋徽宗的字迹,马上就有臣子进言宋徽宗亡国之君一说。清时乾隆也曾称赞过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的乾隆也再一次提到了亡国之君的话题。由此来看瘦金体之所以不被普及宋徽宗占有很大因素。
第三点:首先瘦金体这一字体因为被临摹的较少,在后世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瘦金体的教学体系,其次瘦金体对于写字时用的笔以及纸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寻常人家也就很少会选择去学习,再者瘦金体难度较大,很多人难有坚持写下去的信心。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瘦金体未能被普及。
史料中记载的除了那两个人之后,后来就没什么人写这东西了。
自金章宗以后,瘦金体就一直是作为一个古董被束之高阁
元明清三朝仍然是科举取士,一般要求写字必须学欧颜柳三家,赵孟頫之后,明清两代学欧颜柳赵四家,最多也学学虞世南,褚遂良,文征明等人。
瘦金体一直到今天都不被认为是一种正统的书体,一直被当作一种正统楷书之外的变种异类。
然而,瘦金体给人的美好的视觉感受是不容忽视的,当代有一些瘦金体书法爱好者研究学习瘦金体,有的写得还不错。
比如,“西江逸士”邱金生:
其他写的不错的人还有如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刘佐仁。
在其他的人就水平一般。
你可以去查查邱金生,网上的视频,图片,教程比较多。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虽为一代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是才华横溢。他不仅擅文辞,通音律,尤精于书画。后人称赞他“书画精妙,亦古今首屈一指”。他的书法楷、行、草书无所不工,而最有名的则是他独创的“瘦金书”。这种艺术指一种具有瘦细、劲挺特色的楷书。它全用外拓法,如画兰竹,运笔挺劲犀利,轻落重收,书虽瘦细而有腴润飘逸之感。结构上既圆满秀丽,又通篇法度森严,犹如众宫女和乐起舞。翩翩穿梭而章节不乱,充分反映出宫廷生活的特色。“瘦金书”不仅能在宋代诸多书家中独树一帜,也是亘古唯有,它使得宋徽宗虽不能称雄政坛,却得以独步书坛。
“瘦金体”到底是宋徽宗创的,还是赵构创的呢?...
“瘦金体”到底是宋徽宗创的,还是赵构创的呢?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 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谁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朱励就带领差役闯入民户,用黄纸一盖,标明这是皇上所爱之物,不得损坏,然后拆门毁墙地搬运花石,用船队运送汴京。有一次船运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强征了几千民夫摇船拉纤,遇到桥梁太低或城墙水门太小,朱励就下令拆桥毁门。有的花石体积太大,河道不能运,朱励就下令由海道运送,常常船翻人亡。人民在此残害之下,痛苦不堪,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赵佶又派兵进行了血腥镇压。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 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赵佶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晦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公元1127年7月,赵佶要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并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赵佶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赵佶哭着 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赵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 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在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小赵的时候,他自创的“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就已经冠绝天下。“宋徽宗瘦金体”看上去简单,一笔一划,就像小学生临的字帖,一丝不苟。
实际上这种字体写起来非常难,因为它“瘦”,不仅是瘦,是瘦挺刚力,有曲铁断金之美。尤其是间架机构上,需要很深的功力。就像我们穿衣服,穿上臃肿的羽绒服,你看不出身材来。如果换上紧身衣或者比基尼呢,那可一目了然了,哪儿长哪儿短哪儿多哪儿少可就要凭真本事了。
由于他这个字体的特点是秀丽,所以后来在很多地方演变应用。我们现在的印刷体“仿宋”,就是由宋徽宗瘦金体演变过来的。另外,赵佶的草书、行书等等也是冠绝书坛。宋徽宗瘦金体的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依然瘦金神韵,笔走龙蛇,非常潇洒.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概述图片为《宋徽宗坐像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