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化学品在生产、运输、使用等环节中,一不小心,就会泄漏,给环境带来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世界上发生的最严重的毒物泄漏事件,是印度“博帕尔惨案”。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印度博帕尔市邻的一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地下储气罐内的45吨剧毒液体异氰甲酯在三四小时内全部漏掉,滚滚浓烟严重污染周围环境,20万人受害,1500多人当场死亡。据调查,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博帕尔市居民中降生了许多畸形怪胎。“博帕尔惨案”发生后,博帕尔市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城”。
泄漏事故在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如1967年4月,日本大阪港一艘装着四乙基铅的万吨油轮,由于容器破裂,造成四乙基铜外溢,12名清洁工昏倒,其中8人死亡。1969年6月,一艘装运“因度萨朗”杀虫剂的货轮船舱泄漏,使4000万条鱼死亡,420公里河段内的水生动物几乎死绝。
有的化工厂把有毒的工业废料抛到海洋或埋在地下,这都威胁着人类。1978年,在美国纽约州勒甫河的旧河道上,一场暴风雨冲出了化工厂抛弃的许多装有毒物的圆桶,毒物从锈蚀的桶中泄漏出来,树木花草发黑枯死,玩耍的孩子手脸烧伤,居民白血球大增,同时也出现了孕妇流产和胎儿畸形的现象。
毒物泄漏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事。要使毒物不再危害我们以及子孙后代,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并有完善的法律作保证。
1984年12月2日午夜到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们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乡里。没有任何警告,没有任何征兆,一片“雾气”在博帕尔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圆40平方千米以内50万人的居住区已全部被“雾气”形成的云雾笼罩了。人们睡梦中惊醒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被灼伤。许多人在奔跑逃命时倒地身亡,还有一些人死在医院里,众多的受害者挤满了医院,医生却对有毒物质的性质一无所知。
多年后,有人这样写道:“每当回想起博帕尔时,我就禁不住要记起这样的画面:每分钟都有中毒者死去,他们的尸体被一个压一个地堆砌在一起,然后放到卡车上,运往火葬场和墓地;他们的坟墓成排堆列;尸体在落日的余晖中被火化;鸡、犬、牛、羊也无一幸免,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没有人烟的街道上;街上的房门都没上锁,却不知主人何时才能回来;存活下的人已惊吓得目瞪口呆,甚至无法表达心中的苦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恐惧的气氛和死尸的恶臭。这是我对灾难头几天的印象,至今仍不能磨灭。”
混乱,从一开始就是灾难的一部分。那时,SwaralPuri任博帕尔警察局局长,他回忆说:“1947年印度分治惨案发生的时候,我并不在场。但是,我听说了那个故事:人们只是惊惶地四处逃命。我在博帕尔看到的这一幕着实可以和那时候的那种惊慌混乱相比了。”
“空气中弥漫着剧毒气体。虽然实际上人们都是朝相反的方向跑的。但是我还是跑向杀虫剂厂。大概是晚上12点我到了工厂,我问那里的工作人员泄漏的是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可以解毒。但是他们没有回答我的任何问题。直到凌晨3点的时候,才有人从工厂来到警察局告诉我那种泄漏的气体是异氰酸钾。我从日常记录簿上撕下来一张纸,把这几个字写在上面。我现在还保存着这张纸,留作纪念。”
到灾难发生的第三天,统计数据显示,中毒死亡人数已达8000人,受伤人数达50万人。事件还造成122例的流产和死产,77名新生儿出生不久后即死去,9名婴儿畸形。19年后,死亡人数已升至2万人。此次灾难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中毒事件。
到底是什么气体能够含有如此剧毒,导致如此惨重的后果?一连串的证据表明,这个事件跟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印度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一个杀虫剂工厂有关。
危险是在灾难发生的前一天的下午产生的。在例行日常保养的过程中,由于该厂维修工人的失误导致了水突然流入到装有异氰酸钾气体的储藏罐内,生成了一种极其危险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其实,储藏罐内的异氰酸钾气体储量本身就值得怀疑。“异氰酸钾是一种化学过渡态物质,每个人都知道储藏它意味着要面临很大的危险。所以没有人敢管理大量的异氰酸钾气体,也没有人敢长时间的储藏它。”事发当晚负责交接班工作的ShakeelQuereshi说:“公司在管理这种放射性气体的时候太过于自负了,它从来没有真正的担心这种气体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而据调查,事实是,当时公司在杀虫剂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尽力削减安全措施方面的开支。在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险情时,杀虫剂厂的重要安全系统或者发生了故障或者被关闭了。
而且,在事发之后,该工厂仍没有向市民提供逃生信息,他们对市民的生命有着惊人的漠视。尽管向警察报告情况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工厂的管理者仍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的工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没有一个从工厂逃出来的人死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被告知要朝相反的方向跑,逃离城市,并且用蘸水的湿布保持眼睛的湿润。”ShakeelQuereshi说。但是当灾难迫近的时候,公司却没有对当地居民做出任何警告;当致使气体(包括异氰酸钾、氰化氢和其他毒气)从储藏罐中泄漏出来的时候,他们没有给予博帕尔市民最基本的建议——不要惊慌,要待在家里并保持眼睛湿润。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迅速决定把灾难的严重性和影响故意说得轻微些,想以此来挽回形象。灾难过后的几天,联合碳化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事务的负责人捷克森布朗宁仍旧把这种气体描述为“仅仅是一种强催泪瓦斯”。甚至在灾难已造成的后果——几千人死亡,更多人将一生被病魔缠绕——被公布后,公司还是继续着相同的做法。据悉,当时这个工厂泄漏了40吨的剧毒气体。
事发后的救助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当时唯一一所参加救治的省级医院是海密达医院。该医院的Satpathy医生对20000具受难者的尸体进行了尸体解剖,结果表明“从气体中毒者的尸体中我们可以找到至少27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只可能来源于他们所吸入的有毒气体。然而,公司却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说明该气体含有这些化学成分。”这位医生说,“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人知道正确治疗异氰酸钾气体中毒的方法,……由于公司处理这种气体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联合碳化公司有责任向公众和医疗组织建议治疗异氰酸钾气体中毒的一系列措施。但是我们没有收到任何由该公司提供的关于治疗措施的信息。”公司的调查信息,包括1963年和1970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的调查信息,都被视为“商业秘密”而一直没有公开。
幸存者也并不就是幸运者,大多数的幸存者都注定要面临早逝的悲惨命运,他们的肺部损坏无法修复,失去了工作能力,只有最微薄的救济金。而这些遗留下来的有毒的化学物质仍将影响着他们后代的健康。
博帕尔是印度一座7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984年12月2日午夜,正当人们酣睡的时候,死神无情地袭来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因年久失修,装有剧毒化学物质的储气罐阀门失灵,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毒气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汹涌溢出,向梦乡中的居民们猛扑过去。在这场浩劫中,2500多人无辜丧生,3000多人濒临死亡,12.5万人不同程度地遭到毒害,估计约有10万人将终身残疾。惨案发生后,博帕尔市的男女老少陷人一片恐慌之中,各国人民则给予普遍关注和同情。1984年发布的“世界十大新闻”中,竟然也列人了博帕尔事件,而且是最迟发生的一件。
1984年灾难事件
1984年11月4日。照片里的人都是博帕尔事件的受害者,他们的眼睛瞎了。联合碳化物工厂的有毒气体泄漏后,他们在博帕尔医院外等待治疗。
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异氰酸酯泄漏事件。官方公布瞬间死亡人数为2,259人,当地政府确认和气体泄露有关的死亡人数为3,787。还有大约8,000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丧命,另外还有大约8,000人因为气体泄露而死亡。根据一份2006年的官方文件显示,这次泄露共造成了558,125受伤包括38,478暂时局部残疾以及大约3,900严重和永久残疾。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
由于这次大灾难,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但也因这事件,很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点。新化工厂的设置,都会引发民众的抗争。
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经过在美国和印度多番诉讼,亦因这次惨剧要向印度政府赔偿四亿七千万美元,并要出售该集团持有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股权,用以兴建治疗受影响居民的医院和研究中心。不久,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被人狙击,虽然狙击失败,但董事局仍将美国联合碳化物分拆成若干公司,包括永备电池集团。而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在2001年2月,成为美国陶氏化工(Dow)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
造成博帕尔大惨案的罪魁祸首甲基异氰酸酯是一种活动性极强的剧毒液态气体,在21摄氏度时气化,连毒物学专业工作者也不愿意在实验室里研究它。1964年,印度农业“绿色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为亿万饥民的危机所困扰,急于解决全国粮食短缺问题,而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有无足够的化肥和农药。因此,当时世界著名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开办一座生产杀虫剂农药厂的建议,对印度政府来说正中下怀,求之不得。1969年,美国和印度专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规模的农药厂在博帕尔市近郊应运而生,试产3年后双方都表示满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颁发了在印度制造杀虫剂农药的生产许可证。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终于在博帕尔市郊建成。
1980年以前,博帕尔市的农药厂依靠进口的甲基异氰酸盐生产杀虫剂。之后,该厂根据工业自给自足的政策,开始自行生产这种剧毒原料。博帕尔市农药厂的液化甲基异氰酸盐气体被储存在3个不锈钢制的双层储气罐中。为了防止罐内温度在夏季烈日曝晒下升高,罐体大部分应掩埋在地表以下。罐壁间有致冷系统,以确保罐内毒气处于液化状态。万一罐壁破裂,毒气外逸,净化器可中和毒气;假如净化器失灵,自动点火装置可将毒气在燃烧塔上化为无毒气体。然而,这些安全措施形同虚设,在事发时不曾发挥任何作用。
惨案发生后,印度政府向受害者及死者家属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紧急救济。美国和印度的律师代表博帕尔市的受害者向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850亿美元的赔款和罚款。美国法院于1986年5月作出裁决,声称事故发生在印度,案子应由印度审理。1986年10月,印度博帕尔地区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此案。印度政府1986年11月22日正式向法院提出,要求该公司赔偿31.5亿美元。1989年2月14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该公司赔偿4.7亿美元,并责令其3月31日一次付清,该公司宣布接受这一裁决。印度一些律师和群众对这一裁决不满,纷纷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到1990年11月,辛格下台,事件仍未最后了结。至1994年,受害者才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获得4.5亿美元的赔偿。毒气泄漏带来的恶果将危害几代人。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一所农药厂发生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事因:管理错误加上工人生产中操作失误,过程中未能组织市民有效逃生,对病人救治时未能获得相关信息。
措施:
1、企业需要对危害较大的工艺系统等重大的危险源,需要进行系统的工艺危害分析,辨别工艺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工况的情形,找出相关的原因与后果,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的改进措施,加强日常监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2、工艺系统、流程等的改变,要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要求,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工艺系统的重要安全设施不能随意取消或绕过;如果确实需要这样做,应事先按照变更管理程序的要求,对新的做法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
3、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包括承包商)的培训和管理。
4、工艺安全需要高度重视。
5、加强对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根源分析。
一、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此次污染事件,因为是几种有害气体与煤烟、粉尘同时对人体产生了毒害,导致了60余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二、
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导致发病者有5911人,占全镇人口43%,死亡17人。
三、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发生英国伦敦市。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
四、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
日本水俣病事件:1952年-1972年间断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
六、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1972年间断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七、
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1961年-1970年间断发生在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八、
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8月发生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
扩展资料:
按引起公害病的原因,公害病事件可以分为4类:
1、大气污染公害事件:是由煤、石油等物质燃烧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
2、水体污染公害事件:是由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把大量化学物质和细菌、病毒排入水体造成的。
3、土壤污染公害事件:是因工业废水、废渣排入土壤造成的。
4、食品污染公害事件:是由有毒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和致病生物等进入食品造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大公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