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Swallow)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
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这个鸟叫做白鹡鸰
白鹡鸰
介绍:
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重23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物种特征:
白鹡鸰,额头顶前部和脸白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跖黑色。
生活习性:
白鹡鸰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群。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遇人则斜着起飞,边飞边鸣。鸣声似‘jilin-jilin-’,声音清脆响亮,飞行姿式呈波浪式,有时也较长时间地站在一个地方,尾不住地上下摆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
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cm。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黄色,脚黄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八哥在中国南方的种群数量较普遍,既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也是颇受欢迎的笼养鸟。它能模仿其他鸟的鸣叫,也能模仿简单的人语,在国内广被人们笼养,而且被引种到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地。
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
游隼(读作 损)
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
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中文学名
游隼
拉丁学名
Falco peregrinus
别 称
花梨鹰、鸽虎.鸭虎、青燕
扩展
是报复动物嘛能养嘛
补充
不会报复,但要吃肉,有一定野性,不会训练最好不养。以免被它伤到
斑鸫(学名:Turdus naumanni):中型鸟类,体长20-24cm。有2亚种,其羽色变化较大,其中北方亚种体色较暗,上体从头至尾暗橄榄褐色杂有黑色;下体白色,喉、颈侧、两胁和胸具黑色斑点,有时在胸部密集成横带;两翅和尾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具宽的棕色羽缘;眉纹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辉棕色。指名亚种体色较淡,上体灰褐色,眉纹淡棕红色,腰和尾上覆羽有时具栗斑或为棕红色,翅黑色,外翈羽缘棕白或棕红色,尾基部和外侧尾棕红;颏、喉、胸和两胁栗色,具白色羽缘,喉侧具黑色斑点。
栖息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树林、白杨林、杉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昆虫为食。
公布于西伯利亚地区,从叶尼塞河流域往东到堪察加半岛,越冬于朝鲜、日本、蒙古,偶见于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
这种鸟叫树鹨(shu liu),又称麦溜子。
这种鸟很特别可以养在靛颏笼里 可以养在百灵笼 可以吃颗粒 可以吃面食 可以吃谷物。
此鸟为北方常见鸟,体长15厘米,背部橄榄色,喉部及两肋皮黄,胸及两肋的黑色纵纹浓密,在地面及树上休息,鸣唱音高且快,带有鹪鹩特色的颤音,喜食昆虫及部分植物种子,系杂食性鸟类,因此也极易饲养,耐粗饲耐低温食量也不大,便便并不多,3-5天打扫一次即可,因此更适合上班族的朋友饲养。
详情请百度查看。
斑鸠亦作turtle dove。亦译欧斑鸠。
鸠鸽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斑鸠属(Streptopelia)的欧洲和北非鸟类,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体长28公分(11吋)。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候鸟,在非洲北部越冬。
turtledove一词也泛指斑鸠属的其他种类,包括领鸽(S. decaocto)、环颈鸽(S. capicola)。
这些身体细长、飞行迅速的猎禽广布于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环颈斑鸠是驯养的斑鸠变种,现在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有新大陆野生种群;有时把它列为一个种
斑鸠(Streptopelia turtur)
中药名:[斑鸠]
释名:斑佳、锦鸠、鹁鸠、祝鸠。
叫声﹕咕咕
气味:(鸠肉)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令人不噎。
附方:鸠屎同夜明砂,等分为末,只入耳中,可治 ,耳出脓及耳多耵聍。
鸟是飞禽的总称,是适应于陆地和空中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长羽毛,能维持身体的恒温;胸部有突起的龙骨突,全身骨骼多空隙,内充气体,故身体轻便;前肢成翼,后肢行走,多数能飞行,活动范围广泛,也有的翼退化,而不能飞行,活动区域相对较小,如鸵鸟、企鹅及多数家禽等。角质喙,没有牙齿,有些鸟种具有迁徙行为。大大提高了雏鸟的成活。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还有迁徙的习性。种类和数量很多,踪迹遍布全球。有的鸟类一年四季在它的生殖地区内生活、繁殖,不因季节变化而迁徙,称为“留鸟”;还有些鸟类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深秋由北向南按时迁徙,这种鸟叫“候鸟”。鸟类与人类关系密切。家禽可提供肉、蛋;一些益鸟可消灭害虫和鼠类,保护农作物及林木,如燕子、猫头鹰等;有些鸟可供观赏。为保护生态环境,要爱护益鸟,禁止捕杀。
种类
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生态多样,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
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
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么多的鸟类中,最大的要数鸵鸟,它是鸟中的"巨人"。非洲鸵鸟体高2.5米,最重的可达75千克。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鸟,体长只有50毫米,体重也就同一枚硬币一样重。鸟能飞翔,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鸵鸟双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不能飞翔。企鹅是退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有的鸟虽然可以飞行但飞行的距离不是特别远,如家鸡由于双翅短小,不能高飞,但至少可以飞几十米远;而家鸭彻底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算高山兀鹫了,飞行高度可在10,000米以上。飞行最快的是雨燕,短距离飞行最快时速可达360多千米。大地回春,鸟类就开始进行求爱、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鸟由于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狭长尖细。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
许多鸟类在迁徙途中会采取"V”形编队。这是因为鸟类迁徙的路程都很长,体力消耗特别大,呈"V”形编队有助于鸟类在漫长的旅途中节省能量。鸟儿在飞行过程中会有“滑流”,追随在头鸟之后的鸟如果处于“滑流”中会减少体能的消耗。如果领头鸟累了,它后面的某一只鸟会自动补位,所以在迁徙途中很少有鸟儿因体力不支而掉队。
主要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