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汪踊蕉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指导老师为许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不是花中偏爱菊,下面是汪踊蕉作业题的详细。
出自 元稹·《菊花》 意思是 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隐身意指;我只爱这一种花,再无其它.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相近.
大意为:不是我偏爱菊花,只不过此花开过之后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菊花在秋天开放,正是别的花凋落的季节)!
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如果以词解意的话
就是说 不是在花中偏爱菊花 而是菊花凋零以后,就无花可赏了
花中 两字 就是 花朵中 众花中的意思
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赏析: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提示: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因此,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可以说,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
提示: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提示:偏的意思:特别、特意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
提示: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提示:元稹zhěn(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