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是土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 它以《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面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三个专业的学生开设。为保证教学质量,选择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筑力学》,由李前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一次出版。从教学情况看,所选教材能满足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满意率较高。
课程主要内容有:1.物体的受力分析;2.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3.四种基本变形构件的内力、应力、强度及刚度的分析、计算; 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刚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力学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建筑力学》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材料拉伸压缩和弯曲等力学实验讲解,加深对抽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把建筑力学和专业课的知识结合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使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贯穿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第一章 绪论
计算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
实际对象——力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
力学模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模型的概念和建立力学模型的思想是建立力学学习的一个重点。
我们将通过物体间的接触与联接方式的简化以及物体受力和传力的关系来体会建模思想和建模过程
本章内容: 结构与构件
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荷载的分类
1:结构与构件: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结构。组成结构的各独立部分称构件。结构一般按几何特征可分为三类:
杆件结构:它的横截面的尺寸远远小它的长度的尺寸,有梁、柱。
薄壁结构::厚度方向的尺寸远远小于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有板和壳(曲 面的板)。
实体结构:三个方向的尺寸在同一个量级上,有水坝。?
由杆件结构按照一定的方式联合到一起的结构叫做杆系结构。建筑中主要是杆系结构。
2: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建筑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
理想刚体:受力作用而不变形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物体上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 理想变形体:受外界条件作用而不变形的物体。
当物体变形因素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与所研究的问题影响甚微时,可不考虑物体变形,可将物体视为刚体。
当变形因素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时,将物体视为变形体。 建筑中的构件基本上都是轴向受力的。 理想变形体假设:
1:连续性——材料是密实无隙的连续分布(宏观上的,理想的假设); 2:均匀性——物体上任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质相同(理想的假设); 3:各向同性——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理想的假设);
分析刚体或变形体时所遵循的原则:针对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略去一些次要因素,保留对问题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将实际结构抽象化为理想结构。
变形体的分类:
弹性变形:撤去荷载随之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撤去荷载仍有残留变形。? (我们主要研究弹性变形)
3:构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按轴线曲直可分为:直杆、曲杆和折杆。
杆件受力变形的基本形式:
轴向拉压;定义:一对方向相反的外力沿轴线作用于杆件,杆件的变形主 要表现为长度发生伸长或缩短的改变。
横向剪切;定义:一对相距很近的、方向相反的平行外力沿杆件横向作用 于杆件,杆件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横截面沿力作用方向发 生错动。
轴向扭转;定义:一对方向相反的力偶作用天杆件的两个横截面上,杆件 的两个相邻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面内弯曲;定义:一对方向相反的力偶作用天杆件的纵向平面内,杆件的 轴线变为曲线。
4: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为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设计的结构 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就需要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及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为合理选择材料确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