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太极导引

时间:2024-01-29 09:58:44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导引之术起源于上古,春秋时代相当流行,导引也称引伸法,是由肢体动作,意念引导,呼吸吐纳相结合的防病保健养生方法。导引之目的为养形益寿,古时候的医家和道家都相当重视此道,都以此为治病养生之法,但也有少数人从中掺杂了神秘玄虚之说,作为长生不老修神仙之歧路。导引包括“导气”和“引体”两方面,按一定规律对肢体实施牵引动作,由上而下或自下向上,包括前后左右的屈伸俯仰,使全身四肢骨节筋膜得以屈蓄和伸展,此即引体导引。在意念带领下以体内气血有规律地循序而运行,由里达表和由表及里,无微不至地周流于全身,并配合于呼吸吐纳的收放开合,此为内气导引。导引之术应以服气、存思、咽津相配合,中医的按摩、推拿,针灸也为导引之法,导引加以呼吸吐纳就相当于现代的气功疗法。古代的三大导引术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现代的杂技、体操、跑步、瑜伽、武术锻炼等,都包含有肢体导引的内容,尤其是太极拳更为内外导引及吐纳的最佳选项。其他锻炼只是一枝一节之运动,太极拳锻炼讲究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整体性运动,对动作要求缓慢而柔顺,用意而不用拙力,动作连绵而不断,如若行云流水,这是实现内外导引的基本条件。运动中须求全身各部的阴阳虚实,动静开合,屈伸收放,包括行功心法的以心行气和以气运身,实现神形兼备,内外双修,这就属于最完美的导引吐纳之术。形体及四肢的外导引是抻筋拔骨,柔顺骨节,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脏腑及心意气血的内导引是松和通,通比松更为重要,气血畅通才能营养全身。

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便是太极拳意气运行的关键所在,也是练拳的行功心法,加以拳势呼吸,并与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相合。以心行气,心主神志,神志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也属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心意相通,以心行气即以意导气。意气运行必须全身内外节节放松,有了松才能通,心意通,气血通,劲力通,松是为了通,所以通比松更为重要。在心意带领下的气血由表及里之运行,还须不急不燥沉着应对,连绵不绝,不能有丝毫的僵持或滞留之处,才能使之收敛入脊骨返归至脏腑。在心意带领下的气血由里达表之运行,就必须顺遂而通畅,无微不至地通达于全身末梢及四肢八脉,随着心意便利流转自然顺遂,就能充溢全身。

以心行气又须绵绵不断,用意而不用拙力,切忌以力使气,又不能有丝毫的滞留之处。以气运身,内气在全身的运行过程必须缓慢均匀,平和而顺遂,毫无滞呆之处,犹如九曲珠那样曲折迂回,无微不至,才能以气血周流于全身。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虽动犹静,灵妙自然,鼓荡与收敛相对,也是内气开与合,放与收的关系,后天之拙力松净,先天之内劲则自然增生。由习惯而成自然,这是以心理去支配生理的作用,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导引吐纳亦为调养气血,后天之气有尽,先天之气无穷,气以直养而无害,养气的最佳位置在丹田,应于丹田善养我浩然之气。
*******************************

黄老师详解太极拳基本步法——猫步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