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轧钢工人

时间:2024-01-27 14:49:33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朝鲜电影《轧钢工人》,讲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三位主人公在同一艘舰艇上复役,解放后重逢于一个轧钢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恢复生产重整被敌人破坏的轧钢厂的火热战斗中,互助互爱,胜利地完成了修复钢器的任务。以及在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在他们重逢的时候,悠扬的旋律绽放在我们耳边。

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视频版

歌声缠绵话重逢

——朝鲜电影《轧钢工人》

(文/桂林)

那是哪一年的事已记不清了。当时昆明只有一所铁路中学,大家习惯叫“铁中”。学校没有围墙,自然也没有大门,仅有几幢四层教学楼,住在周边的小孩子们常会到那边玩耍。

那天,我和两个小男孩吃完晚饭去学校转悠,一阵悠扬的脚踏风琴声飘了过来。

3 1 7 6︱3 6 1 3︱2 6 4 3.23︱2 4 3 2︱3 2 3 1︱7 3 23 1 76︱……

我们沿着音乐的节拍走去,在二楼一间教室的窗户边停住,看见一个小女生背对着窗户在专心弹奏。我们没有惊动她,在教室窗外静静聆听,教室内另外两个女生也陶醉其中。说真的,尽管她弹得还很生疏,断断续续不连贯,但我在心里却认定这就是天籁之音。

后来我看了朝鲜电影《轧钢工人》,才知道自己在心里认定的天籁之音就是这个电影的插曲“重逢”。

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1957年,朝鲜平壤钢铁厂为全面完成9000吨的五年计划指标,人们忘我地工作着。战时在海军服役的太振现在钢铁厂轧钢车间任作业班长,日伪时期留下的这台唯一的轧钢机不能连续轧钢,形成了钢铁生产的瓶颈。太振和同志们针对问题一起试验连续轧钢,但由于受电动机负荷制约,试验每每跳闸未能成功。

战友重逢,激起多少联想。

————————————————————————————————

恰在这时,以前同在鱼雷艇上的机要员明姬来到平壤钢铁厂。原来战后明姬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钢铁科研所专门从事电动机研究工作,这次她是来钢铁厂实习的。在海军服役时,明姬和太振两人曾经相爱,但在一次冲上敌舰的战斗中太振失踪,本以为太振已经牺牲,今天战友重逢,大家分外高兴(重逢音乐响起)。

但是革命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既有保守当权者拖后腿,也有思想落后者闹情绪,还有阶级敌人搞破坏,当然,更多的还是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经过曲曲折折,最后试验终于成功。

随着岁月的流逝,轧钢工人怀着一颗赤胆忠心,把日伪时期只能产1万吨的轧钢机,提高到能产25万吨、40万吨、50万吨,最后突破了65万吨。

《轧钢工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电影插曲却很厚重,养育了一代人(至少给了那个年月的人们许多美的享受)。我记得,1975年中国大地出现了一种新乐器——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中革命者弹的吉他。那一年三月三耍西山,突然发现年轻的伙子们都身背吉他上山。为了让 “重逢”乐谱不仅限于口琴吹奏,我买了一把青松牌吉他(当时还有红棉牌的),我在同学四狗的指导下很快就让“重逢”乐曲响了起来,身边常常吸引来一群小伙伴。

由于太爱这首乐曲了,一次一个小伙伴借来了乌兰巴干的《草原烽火》大家传看,我看后深深地被小说女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于是就把乌云其其格动人的爱情故事在“重逢”的曲子下重新填词,然后大家传唱,感到生活充满了乐趣。

今天声乐发展,我们不仅欣赏了“海豚音”,还领略了“忐忑”,但是,“重逢”悠扬的曲调依然萦绕心中,我还想再走进那没有围墙的学校,在窗口静静聆听小女生的琴声。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音频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05朝鲜电影 轧钢工人 插曲重逢来自老歌回放

-*-*-*-*-*-*-老歌大家听 点歌送祝福 -*-*-*-*-*-*-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