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蕤仁

时间:2024-01-27 14:32:18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别名

蕤核、蕤核仁、蕤子、蕤李子、美仁子、棫仁、白挼仁、小马茹子、单花扁核木、山桃、马茹、马茹刺、茹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疏风散热,养肝明目,安神。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目暗羞明,夜寐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去油研成膏点眼或煎水洗。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或齿叶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间釆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蕤核产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和四川等省区。生山坡阳处或山脚下,海拔900-1100米。性耐干旱。齿叶扁核木产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生于山坡、山谷以及沟边黄土丘陵地,海拔800-2000米。

性状

干燥成熟果核,呈类卵圆形,稍扁,两侧略不对称,长7~10mm,宽6~8mm,厚3~5mm。表面淡黄棕色或深棕色,有明显的网状沟纹,间有棕褐色果肉残留,顶端尖,两侧略不对称。质坚硬。种子扁平卵圆形,长6-7mm,宽约5mm,厚约2mm,种皮膜质,浅棕色或红棕色,两面有深色纵脉纹3-5条,尖端侧有淡色短种脐,圆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深色种脊,易剥落;子叶2片,白色肥厚,有油脂。气微,味微苦。以浅棕色、颗粒饱满肥厚、表面纹理清楚者为佳。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方选

1.蕤仁散《太平圣惠方》

治眼生花翳:蕤仁23克,决明子23克,黄连30克(去须),柴胡30克(去苗),葳蕤30克,川大黄23克(锉碎,微炒),黄耆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津,每子食后温服。

2.蕤仁丸《圣济总录》

治眼目生疮,疼痛赤肿,心躁,视物不明:蕤仁(去皮)、决明子(微炒)、秦皮(去粗皮,锉)、车前子、甘菊花、黄连(去须)、防风(去叉)、蓝实、槐子各45克,柴胡(去苗)、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山芋、芎劳、大黄(锉,炒令香)各30克,甘草(炙)45克,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3.蕤仁丸《奇效良方》

治内外障眼:蕤仁90克,车前子、黄连(去须)各60克,麦门冬(去心,焙)23克,青葙子(汤浸)、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生地黄、羚羊角末、防风(去叉)各45克,人参、天门冬(焙,去心)、丹砂、升麻、苦参(炒)、地肤子、菊花、玄参(炒)、羌活(去芦)、决明子(炒)、地骨皮、甘草(炙)各38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煎百合汤送下。

4.蕤仁洗眼汤《圣济总录》

治眼中飞血赤脉,及发痛:

蕤仁(去皮,研)刃克、苦竹叶(洗,细切)3握,细辛(去苗叶)15克,上药三味,以水1.2升,煎取600毫升,滤去滓,微洗眼,冷即再暖,以愈为度。

5.点眼蕤仁煎《圣济总录》

热毒攻注,目眦肿结赤痛:蕤仁(去皮,研)1两,秦皮(去粗皮)1两,黄柏(去粗皮)1两,青竹茹(洗,切)1两,栀子仁半两。上锉。以水3升,入铜器内,煎取1升,以绵滤取清汁点眼,日3-5度。

5.点眼蕤仁煎《圣济总录》

风毒坠睛:蕤仁(去皮,研)2两,黄连(去须,锉)1两,地骨皮(取白者用)1两,曾青(研如粉)1两,青盐1分,古钱10文,蜜2盏。以新绵裹6味,安新瓷瓶中,与蜜相和,煮一复时后,以重绵滤去滓令尽,依前安瓶子中,着露地两宿去毒。每点黍米大,每日3-5次。

6.百点膏《兰室秘藏》

散风清热,去翳除障。治翳膜遮睛,视物不明,有如云气之状:蕤仁(去皮、尖)0.9克,当归身、甘草各1.8克,防风2.4克,黄连(拣治)6克,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为度,人蜜少许,再熬片刻即可。每用少许点眼,日用五至七次。

7.春雪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并皆疗之:脑子(研)二钱半,蕤仁(去皮.壳.压去油)二两。用生蜜六钱重,将脑子、蕤仁同搜和。每用铜筋子或金银钗股,大小眦时复少许点之。及治连眶赤烂,以油纸涂药贴。

8.决明洗眼方《千金》

眼漠漠无所见:蕤仁18铢,秦皮18铢,黄连18铢,萤火虫7枚,决明子1合。以水8合,微火煎取3合,冷以绵注洗目,日3次。方中蕤仁、川连、决明、萤火4味,皆出前治五脏客热上冲眼内外受风冷目痛不明方中,但参入秦皮1味以治目中青翳白膜,专取苦降达肝之意。

9.洗眼汤《备急千金要方》

清热解毒,泻肝明目。治肝经实热上冲。眼赤热痛,羞明眵多,目生障翳,舌质红,脉弦数者:秦皮、黄柏、决明子、黄连、黄芩、蕤仁各9克,栀子7枚,大枣5枚,上八味,?咀。以水400毫升浸,煎取120毫升,澄清,仰卧洗目,每日1~2次。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泻火解毒;秦皮清肝明目,退翳消肿;栀子泻三焦之火,决明子泻肝胆之风热;蕤仁祛风散热,养肝明目,善治目赤肿痛。综合诸药,皆为人肝泻火,清热解毒要药,故此方泻肝明目之功甚佳。但诸药苦寒,能从火化,耗伤阴血,故复配大枣甘润滋养,可免伤阴耗血之弊。对病毒性、细菌性角膜炎、结膜炎等均可使用。

文献摘录

1.《玉揪药解》

味甘,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明目止疼,退赤收泪。蕤仁理肺疏肝,治眼病赤肿,目烂泪流,鼻痈衄血,痞痰阻隔。生治多睡,熟治不眠。

2.《药性切用》

味甘微寒,入肝而消风清热,退翳明目,有养肝益阴之功。生研用。

3.《药笼小品》

微寒。消风清热,和肝明目,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目病不缘风热,而因虚者勿用。

4.《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脾三经。主心腹结气结痰,鼻中衄血,眼?上下风肿烂弦,左右?热障?肉,清火止泪,益水生光。破核取仁,去皮尖研用。

按∶心肝与脾。皆血之脏,而蕤仁入之,夫目之有疾,血之故也。今得其甘以养血,温以和血,而肿胀诸患,从兹息矣。

雷公云∶凡使先用热水浸去皮尖,作两片,用芒硝、木通、甘草、三味,和蕤仁同水煮一伏时,后漉出,去诸药,取蕤仁研成膏,加减入药中使。凡修事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甘草七两。

5.《得配本草》

甘,微寒。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破心气,下结痰,治鼻衄,疗目疾。凡心肝脾血分病由风热者所需。水浸去皮尖,研用。治好眠,生用。治不眠,熟用。用通草少加芒硝水,煮一伏时,研膏入药。川连、蕤仁等分,研膏,取无 干枣二枚,割去下头,取出核,以二物,填入于中,仍以割去者合定,用薄绵裹之,盛茶杯置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大,再以绵滤之,收点眼疾,无不神效。

6.《本经逢原》

甘温无毒。去壳汤浸,去皮尖水煮过,研细纸包,压去油用。

《本经》主心腹邪热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 烂。

发明 蕤仁甘温而润,能治诸经风热之邪,心腹邪热结气,不独治目疾也。眼风痒,或生翳,或赤 ,黄连、蕤仁去皮研膏等分,以干枣去核填入煎水,点眼甚验,但不因风热而因于虚勿用。

7.《本草分经》

甘微寒,消风清热,和肝明目,破结痰除痞气。

8.《本草撮要》

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厥阴太阴经。功专消风散热,益水生光。治目赤肿痛烂泪出,心腹邪热结气痰痞。得细辛、竹叶煎水洗,治飞血眼。

9.《本草从新》

甘微寒,消风清热,和肝明目,退翳膜赤筋,理伤泪出(凡目疾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皆热邪为祟)。目病不缘风热,而因于虚者,勿用。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汤浸取仁。去皮尖,水煮过,研膏。

蕤仁一两、细辛半两、苦竹叶二把、水二升、煎一升、滤汁、频洗、治飞血眼。

10.《本草便读》

宣风热于肝家,眼目有灾,气升宜降,散结痰于心腹,甘寒无毒,性滑偏阴(蕤仁本经称其甘温,然观其主治心腹邪热结气,又治目赤肿痛等证,非温性之药所宜,故别录言其性寒,却为有据,其润降之性,由肺达肝之意可想也)。

11.《本草备要》

补,明目。甘温(《别录》微寒)。入心、肝、脾三经。消风散热,益水生光(三经皆血脏也。血得其养,则目疾平。凡目病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远视为肾水亏,近视为火不足)。治目赤肿痛, 烂泪出,亦治心腹邪热,结气痰痞(今人惟用疗眼。陈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取仁浸,去皮、尖,研用。

12.《本草蒙筌》

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13.《医林纂要》

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之主。入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补心久矣。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