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去其糟粕

时间:2024-01-24 08:30:30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对待传统文化,国人爱用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看似治学态度的真理,其实严重缺乏逻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往往是一个大坑,谁来判断糟粕?谁来确认什么是精华?如果庙堂来判断,它本身就是专制的,他认为的精华,在屁民眼里也许就是糟粕。如果是个人来判断,谁又有这个资格?即便有资格,还不是夹着自己的私心,用一句顶一万句,最后把社会带入灾难。如果群体来判断,可是本质上,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属于乌合之众,符合天性的、原始的情绪化的发泄,大部分都是庸庸碌碌之徒盲听盲从之辈,群体很容易沦为乌合之众的欢乐堂,并不具备独立思考。所以国人整天念着文化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全是一句废话。

国人的大脑自古一没有原则,二不讲逻辑,自说自话,所以发展不出一套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删减,今天,我们任何不合理的东西,都源于传统文化。等级、阴谋术、假话、套话、空话.....从古至今,我们一切社会现象,都与文明社会背道而驰的。几乎所有替传统文化辩护的人,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他们一方面说传统文化如何优秀,另一方面明目张胆地学从西方翻译过来的科学知识。还理直气壮地说中国曾领先世界只是近百年才落后。既然你曾领先世界,难道这几千年就没留下什么学习的东西,非要去靠翻译人家的东西混日子?真是奇了怪了。

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句混话,是对待历史偷懒的表现,古人思想不是你把它解释成精华就是精华,解释成糟粕就是糟粕。思想史不是每代人思想精华的简单相加,这不是思想史,是各种观点的大杂烩。只有后代人不断注入新的思想智慧,思想史才能成为某种按照逻辑不断成长的体系,像生命成长一样。

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顽固的病灶,就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缺乏信仰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混合物。传统文化的根基是等级社会和人身依赖关系,各种哲学和礼仪也是为了维持这个根基而存在的。三纲五常,每一个都是秩序和强迫,没有平等和自由。慎用传统文化来要求别人,因为里面太多的糟粕。所以鲁迅一生的文章无不体现出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用一百多个笔名骂遍了当时中国的文坛名人,骂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谓杂谈就是变着法的“骂”,有人说他引领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偏激文人。我觉得我们的文化,真正的软肋是缺乏自身的质疑和鲁迅式的批判,不敢直面祖先的缺点,所以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种文化,永远活在“我什么都好”的幻觉里,不会有任何进步。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民族性格,正是这种蒙蔽自我、讳疾忌医的思想作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衰落。

只有不停质疑自己。在这样一个不停探索不停思考不停求证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才会进步。自我批判是一种自我审视与文化反省,是一种鞭策。这对根深蒂固顽固保守的中国来说,或许难以接受。但是,一万个愚蠢的赞美,也比不上一个智慧的质疑!很多人觉得我们传统文化如何优秀伟大,不容批判。我就是要批判,就是要你痛!如果真的伟大优秀,为何世界上的科技人文都与我们无关?甚至几千年连一个好的社会规则都没有?

古希腊有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三个是师傅、徒弟、徒孙关系。苏格拉底借由“思辨”(思考辨析,它是一种思考方式)宣言哲学观点,他从来不说他教的是真理,但是他奠定了迈向真理的方向。基本上就是:质疑一切。而如果在中国,质疑孔孟荀的理论,肯定会说你怎么能质疑圣人的思想呢!这不是背叛祖宗,甘当西狗嘛。国人都是站在利益角度,而不是真理角度看问题。

苏格拉底的思辨、柏拉图的理性、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为西方理性思想的源头。苏格拉底说, 沒有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其实在人类历史的几乎每一个时代,反传统都是被乌合大众敌视的。可是正是西方理性的批判精神,即使中世纪的黑暗也没能阻挡人性的复苏,西方终于走入现代文明…所以批判精神、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是人之为人最为宝贵的东西了,可是国人之中又有几个人具备呢。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常常挂在国人的嘴边,已经算是最大的“理性”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