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神十授课

时间:2024-01-21 08:35:25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2013年06月20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时长近一小时。长时间的稳定天地视频传输,全靠在天空的3颗天链卫星以及地面测控站。这是中国版TDRSS(卫星监测与中继系统)的首次展示。

天宫一号与神舟10号的组合体每秒飞行7.9公里,40分钟不间断太空授课,展示中国军事航天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强大能力。40分钟,飞船正好跨越半个地球,相当于一枚洲际导弹从中国发射到美国,全程控制。

低调的威慑:揭秘中国太空授课背后的强大实力

TDRSS是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的缩写,指的是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遥控信息和转发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的通信卫星。所以中继卫星又被誉为“卫星的卫星”

在没有数据中继卫星之前,卫星数据要传输到地面,就要建立众多的地面测控站,要实现不间断传输,理论上需要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建立100个以上的测控站。这是任何国家都难以做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在60年代就提出了中继卫星的概念,将中继站放到太空。1983年发射了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1,开创了天基测控新时代,90年代建立起第一个TDRSS系统。而我国在此次神十中使用的天链系统,就是中国的首个TDRSS。

在央视对神十发射的直播中,屏幕右上角有时会出现"天链"字眼,这是表示当时的视频信号来自"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转发。我国直至去年才实现3颗天链卫星的组网。

我国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发射了"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01、02星,天链一号03星在2012年7月25日发射成功,由此建立第一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与普通通信卫星相比,数据中继卫星需要克服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对航天器的捕获和跟踪。中继卫星与航空体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对跟踪精度有极高要求,要达到0.06度左右。

中继卫星为了与众多中低轨道卫星通信,天线处于复杂的变速运动状态,而且要求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制造难度很大。要在外太空高温差条件下长期保持这样的精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数据中继卫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通讯卫星。我国在去年完成第一代"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体系的建设,进行“太空授课”实则是对自己航天测控实力的一次展示。

6月20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时长近一小时。长时间的稳定天地视频传输,全靠在天空的3颗天链卫星以及地面测控站。这是中国版TDRSS(卫星监测与中继系统)的首次展示

TDRSS系统是一个航天强国的绝对标志,也是中国军事航天的重大进步,更是硬实力的展现和炫耀,这40分钟一定给了国外某些人深刻印象和强烈威慑。

6月20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时长近一小时。长时间的稳定天地视频传输,全靠在天空的3颗天链卫星以及地面测控站。这是中国版TDRSS(卫星监测与中继系统)的首次展示

6月20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时长近一小时。长时间的稳定天地视频传输,全靠在天空的3颗天链卫星以及地面测控站。这是中国版TDRSS(卫星监测与中继系统)的首次展示

在当今世界上,有自己的TDRSS系统的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欧洲和日本虽然也有自己的TDRSS卫星,但均只有两颗,达不到全球覆盖的程度。图为我国天链与美国TDRS的对比,差距较大。

建立完善的TDRSS系统,不仅在航天领域有用,在军事侦察和测控制导方面更是作用巨大。试想下美国的空天飞机X-35B,经过TDRSS的控制,可以在太空任何一个位置完成侦察打击任务。

利用TDRSS的强大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能力,解放军可以通过实时卫星侦察系统侦察美国的某个基地或某个度假山庄。与高分、北斗等其他系统组合后,能想象是怎样一个场景吗?

美国在自己的TDRSS系统研制上也不遗余力。目前共有6颗卫星在轨,并且正在研制下一代的高级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ATDRSS),新一代跟踪数据中继卫星计划再发射3颗卫星。图为我国天链一号3星发射

1983年4月,美国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发射了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它是现代最大的通信卫星。图为美国TDRSS系统标识

美国不仅是TDRSS系统概念的提出者,更是遥遥的走在各国的前列。目前其观测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TDRSS系统示意图

美国TDRSS-H第三代中继卫星

俄罗斯共有4颗(或更多)TDRSS卫星在轨,分军用和民用。军用系统又称为保密的数据中继系统,1982年5月发射首颗,1986,1989年又相继发射两颗,都定点于西经14度。图为我国天链地面站。

欧洲航天局于1989年决定发展数据中继卫星,期间有过一些停顿,到1993年欧洲空间局才决定恢复DRS计划。1999年发射第一颗,2003年发射第二颗。

日木在太空战略上一直很低调,但并不意味着落后。目前日本有两颗类似卫星在轨,1993年确定了4步走的发展策略,2000年发射2颗实用型数据中继和跟踪卫星。

我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建立单星系统,使其最大返向数传速率达几百兆,对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达50%以上;第二步:采用大型卫星平台建立双星系统,通过2颗星使对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达到85%。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