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德国夺取了巴尔干半岛,但它南面还有个克里特岛掌握在英军手中。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岛屿,面积八千多平方公里,它横亘在东地中海,位置显然十分重要,对海上之国的大英帝国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地中海战事一起,丘吉尔和伦敦统帅部开始关注该岛,意希战争爆发后,英军应希腊请求开始入驻该岛,并开始把该岛作为海军基地。丘吉尔在援助希腊时给出的指示就明确提出,守住克里特岛是英军援助巴尔干行动的最后底线,而英军从希腊本土撤出后,很大一部分又撤到了克里特岛。
德国法西斯夺取克里特岛的企图既有攻的一面,即限制敌地中海舰队的行动,更有守的一面,即阻止英国海军进入爱琴海和英国空军利用该岛轰炸罗马尼亚油田。不过谁都清楚,德国法西斯的海军和海运力量是不支持它从海上登陆夺取该岛的,然而同时它又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和多次使用且表现不俗的空降兵。事实上,也正是掌握纳粹空军的戈林和掌握纳粹空降兵的斯徒登特首先动议并竭力主张夺取该岛的,并向希特勒兜售了他们的空降夺岛计划。
大规模出动空降兵,以空降兵为主力夺取一个岛屿,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作战方式,新颖独特,足可彪炳二战史册。此刻法西斯进攻克里特岛,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强大的空军自不必说,胜利之军士气旺盛更不待言,而其在希腊各处建立的空军基地距该岛最远不超过240公里,中东英军的基地距该岛最近还要500公里,强弱之势非常明显。当然,这一强弱之势并不必然会转化为空降作战的胜利。空降作战,从天而降,看似神勇,实则也最危险,它是奇招,只易出奇制胜,若敌人做好准备,就等着你来,那它就成了不划算的攻击方式。那么克里特岛空降方式最终成了怎样一种空降作战?德军之前的空降作战可谓步步出奇,招招制胜,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不过此次更大规模空降并未延续这一特点,它实际上成了那个不划算的攻击方式,若非敌人在求胜心上逊己一筹,它是要败于此战的。
丘吉尔和伦敦统帅部是想下最大决心守住该岛的,并且他通过各种情报已经预见到敌人会空降夺岛。但是执行这一任务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决心,守卫它的人是从希腊刚败退下来的,一心想着回到埃及休整,根本不想待着这座在敌人强大空军威胁下的孤岛。他们接受这一任务第一天起就一再强调守卫之种种困难。而英军1940年11月入驻该岛后,中东司令部从未重视过这座岛屿,从未加强过该岛的交通设施和防御武备,尽管丘吉尔多次指示要重视该岛。不过,敌人的进攻临近时,在丘吉尔的强有力要求下,中东司令部和该岛守军还是千方百计加强了它的防御,算是尽到自己的责任吧。
克里特岛虽大,但对空降和登陆作战来说,关键的只有那么几个地方:位于马拉马、雷西姆农、伊腊克林的机场和苏达湾内的苏达港,这就是敌对双方争夺的对象。法西斯德军此次出动2.5万人夺取该岛,大部分空降而来,约7000人将通过海路而来(由希腊轻帆船运输,德国空军护航)。有280架轰炸机、150架俯冲轰炸机和200架战斗机负责空中支援,600架运输机和约100架滑翔机负责空降。总指挥就是“纳粹空降兵之父”斯徒登特了,他多年培育伞兵部队,时刻想着以更大规模使用空降作战,克里特岛之战算是遂了他的愿。此次作战,其下部队除了他多年培育的伞兵7师外,还有第5山地师、第6山地师一部、1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营等部。
伞兵7师将首先出动,伞降克里特岛,其下第1、2、3伞兵团和突击团分别夺取伊腊克林、雷西姆农机场、苏达港和马拉马机场。这支伞兵部队将大部投入首次突击,其作战不同以往之处是,它将独力行动,没有地面部队的支援,后续部队只能在它掌控一个机场或港口后机降或登陆而来。看来,伞兵部队的任务最重,而尽管它训练有素,但装备不可能好得哪去,运输机可以运输轻型火炮,但只能机降,不能伞降。伞兵7师的四个团,一个团一个目标,兵力基本平均分配,斯徒登特想以分散突击扰乱敌人,使其摸不着头脑,而自己乘乱取胜,至于敌人吃不吃这一套,那就要看他们是否一见伞兵从天而降就不战自乱。
此次空降作战运输机数量有些不够,不要说后续机降部队,就是首次伞降突击都是分两批进行,行动的突然性不得不下降了。此次作战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像西欧战役的空降战斗那样进行周密预演而做到万无一失。另外,对敌情的侦察也没有认真进行,对敌人的部署不十分明了。实际上,法西斯德军安排此次作战有些娇狂之气,全凭胜利后的士气旺盛和法西斯将军们素有的冒险精神。
英军守岛部队共4万人:3万大英帝国军队,1万希腊军,另外44万岛上居民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这支部队还有52门高射炮、45门野战炮、25辆坦克,对大规模作战来说,这些装备自然是杯水车薪,不过对付敌人的伞兵却绰绰有余,如此规模的兵力外加这些武器装备,应该是可以打败敌人的伞兵,挫败敌人的企图。当然为了防止敌人登陆企图,守岛部队将很大一部分兵力用于海岸防御,但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守岛部队的部署基本上是为敌人准备的,因为敌人要夺取哪里,它就守在哪里,它的兵力全部放在敌人必夺目标上。守卫马拉马的有2个新西兰旅(第4和第5旅),3个希腊营,4个炮兵营,3个高炮连。守卫苏达港的有一支2200人的海军陆战队、一支轻骑兵、1个澳大利亚营、一个威尔士营。守卫雷西姆农的有19澳大利亚旅(2个营),4个希腊营,1个克里特警察营。守卫伊拉克利翁的有英军14旅(3个营),1个澳大利亚营,1个炮兵团,1个轻骑兵(6辆轻型坦克)。另外,每个守卫点各有两辆重型坦克。当然守岛部队应对空降作战的经验可能不足,另外作战条件也不佳,如部队通信不畅、交通工具缺乏、岛上道路不良等等。当然,大英帝国军队眼中的作战条件不佳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的:部队通信再不畅,但营以上已经实现了无线电通信;交通工具再缺乏,但还有几辆卡车可供利用,它的敌人可没这个条件;岛上即使没有公路,也有土路,吃点苦还是可以机动作战。
特别说一下守岛部队总指挥费赖伯格将军,他是一位新西兰将军,曾经也有过辉煌战绩,此次从希腊撤退,他率军多次抵挡德军追击,掩护大部队,可谓功不可没,不过对守克里特岛却不怎么情愿。接到这个任务后,他就给本国总理发了封电报,新西兰总理随即向丘吉尔表达了对守岛新西兰军的关注。事实上,此次希腊作战,英国自己的军队没出多少,净用的是自治领军队,甚至波兰流亡政府的军队都用上了。大家明里暗里不能不有所怨言,而这也不能不对这位新西兰将军产生影响,保命高于作战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他的指导思想。
双方客观条件如上,下面就看他们的主观努力了。5月20日凌晨时分,德军各处出发机场立刻进入忙碌状态,出发前的一项项工作迅速而有序展开了。运输一个营兵力需要五十多架飞机,那么四个团十多个营需要的飞机就是铺天盖地了。各机场布满了飞机,尘土飞扬,跑道拥挤,使起飞变得很危险,不过一架架飞机还是鱼贯而起,编成预定队形,向目标而去。机群们时而高飞,时而低飞,到达目标时已是白昼的晴空万里,此前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已经对目标进行了长时间火力准备,目标上空硝烟弥漫。
空降作战隆重登场。滑翔机们盘旋而下,着陆时激起尘土飞扬和碎石四溅,闹得大地烟尘滚滚;运输机们则不断蹦出黑色人影,一会儿地面尘雾中布满了伞兵。在发呆了几秒钟后,地面上的步枪、机枪和高炮越打越猛。一批批飞机呼啸而过,一些飞机被击中,地面上的飞机残骸越来越多。枪声、炮声、喊杀声阵阵,到处都是激烈而混乱的单兵遭遇战。一些伞兵比较幸运,落在了该落的地方,可以继续战斗;一些伞兵落在了敌人的阵地里,那么这次降落就成了他非死即伤的降落。这天将近之时,胜负越来越分明,地面上的力量终究比从天而降的力量强过一头。
在马拉马,突击团原打算落在机场东西两侧,然后向心突击夺取机场,落在西侧的部队还算幸运,而东侧的部队直接落在英军阵地上,很快就被消灭了。一天打下来,1900人的队伍就剩下600人还能战斗,他们大概还不知道此处的敌人有万余人马可用来对付他们。保命尚且艰难,谈何夺取机场。在苏达港,伞兵3团降落在距目标较远的地方,不过仍有一部人马落在敌人阵地上,随即报销。而3团最终也被包围在一个峡谷里,岌岌可危。运输机把攻击马拉马和苏达港的部队伞降完了,才返回运输攻击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的伞兵,因此他们当天下午伞降时遭遇到的抵抗就更猛烈了,损失惨重而无任何实质性战果。
看来,伞兵们刚一登场就处于危险境地,未能夺取任何目标,而拖得时间越久,就越不利于他们。然而,他们不知道,他们给敌人造成的困难远比敌人给他们造成的困难为大。对于一支身心俱疲、信心不足、只想保命、赶快回到后方安乐窝的军队来说,尽管他们部署恰当,已经使敌人处于危险境地,尽管他们战绩斐然,再努力一把就胜利在望,但是他们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他们感受到的是,敌人的轰炸、敌人的空降把他们搞得灰头土脸,只想马上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回到马拉马机场这个最终决定空降作战命运的地方。安德鲁中校的22营是直接守卫马拉马机场的,他在一天的战斗中经历了敌人的轰炸,经历了敌人的空降,他也进行了反击。他的反击失败了,遭受了损失,当然他也给敌人造成了损失并始终坚守着控制机场的高地。不过他的压力越来越大,敌人虽损兵折将却进攻不止,他的高地岌岌可危。他向上级求援,他的上级——哈吉斯特的第5旅,上上级——全面负责马拉马作战的普迪克将军,掌握着数千甚至上万人马,却派不出援兵,因为敌人的伞兵也把他们搞心惊肉跳。在此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西欧战役中的法军遗风,只见下级作战不见上级指挥,难道在马拉马地区还有比机场更重要的目标吗?
20日下午6时,安德鲁中校最终放弃了高地,当然敌人获得高地并不意味着可以控制机场,因为放弃它的人还有实力反击夺回。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反击的过程。21日早晨5时——此时高地已经失守了12个小时,安德鲁向哈吉斯特报告了失守情况;上午11时,哈吉斯特向普迪克建议反攻;下午4时,费赖伯格召开会议,决定反攻,并交给哈吉斯特执行,但是吝啬的普迪克只给他两个营进行反攻;之后便是下达命令、兵力调动换防等,大家折腾了一晚上,22日拂晓,这场两个营的反攻总算开始了。看来还是老规矩,大英帝国克服自身困难总是难于克服来自敌人的困难,整个反攻过程就是一部不愿作为、消极应对、低效至极的“杰作”。
好了,反攻的事我们先放一放,再看看远在雅典指挥部的斯徒登特。一天过去了,没有什么好消息来自战场,这位空降老将倒没有气馁,而是思谋着如何增援前线而改善现状。似乎马拉马机场是唯一有望扩大战果之地,他决定派克莱上尉——大概是他的心腹之人——亲往那里,看看此地是否可供后援部队着陆,看来他是要机降部队了,事实上他也只能如此,他手中现在没有多少伞兵,唯有机降大部队才能赢得战机。克莱驾机来到马拉马,冒着敌人炮火降落——看来机场还在敌人炮火控制下,与面露惊色、灰头土脑的伞兵们——他们还守着高地——短暂会面后,他又冒着敌火起飞返回。这位冒险之人居然带来了好消息,斯徒登特的指挥部立刻忙碌起来,张罗增援事宜。原有六百伞兵本是投到伊腊克林的,因运力不足而留在后方,现在转投马拉马,总之搜刮一切力量用于马拉马。
下午3时,六百伞兵来了,一半又落在敌阵地而被消灭,一半落对地方而成增援有生力量。一个小时后,山地5师机降而来,飞机一架接着一架,一批接着一批降落马拉马机场,一些飞机被击落或着陆时坠毁,很多飞机被击伤而无法返回,其余则川流于后方和马拉马,直到夜晚到来才停息。增援部队来了,宝贵的火炮也来了,法西斯空降部队气儿立刻足了,迎接敌人的反攻。
守岛部队22日拂晓的反攻进行得很不顺利,离机场只有一公里半路程,就是攻不过去。天光放亮后,敌人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来了,炸得他们人仰马翻。下午的时候,费赖伯格决定5旅全部投入反攻,不过哈吉斯特感到完不成攻击任务,上级体谅他的“难处”——他是“苦不堪言”呀,决定全线后撤,放弃马拉马机场,由此局势全面逆转,守岛部队开始由胜利在望转向失败开始。至于其他三个关键点的情况,守岛部队虽然继续压制着敌残余伞兵,但从未取得决定性战果。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投鼠忌器”作战风格:与其给敌人造成损失,不如减少自己损失更划算。于是,他们不愿消灭苏达港附近被包围的敌伞兵,而另两个关键点的伞兵虽然损失惨重,但依然还能顽强作战,试图实现其目标。
好了,克里特岛上的情况我们暂且不表,现在转到惊涛骇浪的海面上。事实上,地中海舰队还派出不少舰艇支援守岛部队,任务是阻止敌人从海上登陆,他们完成了这一任务,敌人一兵一卒都没有从海上而来,不过敌人空军也使他们受到不少损失,这是一场海与空的对决,空胜海一筹。5月20-21日,英军有数支小舰队活动于克里特西部和北部海域,它们有两艘战列舰(“厌战”和“勇士”),7艘巡洋舰和十多艘驱逐舰,它们挫败了敌人一次登陆企图,并击沉其十几艘运输船,它们也遭遇了空袭,1艘驱逐舰沉没,2艘巡洋舰受伤。
22日黎明时分,金少将率领的舰队(4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在克里特岛以北逼退了敌人又一支运输船队,再次挫败其登陆企图。不过自己也遭到了敌人的空袭,两艘巡洋舰受伤,被迫西撤,并与赶来增援的罗林斯少将的舰队(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会合,此时“厌战”号战列舰又被炸伤,于是这两支舰队继续向西南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一艘驱逐舰被炸沉,为了营救该舰幸存者,整个舰队只好停下来,结果遭到更大损失,两艘巡洋舰被击沉,“勇士”号战列舰也被击伤。23日早晨,蒙巴顿上校的舰队(5艘新型驱逐舰)巡逻于克里特岛以北海域,遭到轰炸,损失两艘驱逐舰。至此,地中海舰队已经损失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多艘军舰受伤,“厌战”号受伤严重,可能长期无法使用。
地中海舰队有些承受不住了,中东司令部有些承受不住了。物质在损失,精神在战栗,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放弃克里特岛了。虽然敌人援兵源源而至,但费赖伯格还是苦撑了几天,且局面尚未失控,除了马拉马外,其他关键点仍在守岛部队的掌控下。丘吉尔和伦敦统帅部要求坚守到底,不应放弃,要求中东司令部派兵增援,而中东司令部和费赖伯格则不断强调坚守之艰难、敌人之凶猛,强调任务之不可能完成。到了26日,费赖伯格终于撑不起了,“突破”了丘吉尔的要求,率领守卫马拉马和苏达港的部队一路撤到了克里特岛南岸。丘吉尔也是没办法,还得安抚这支辛勤作战、老吃败仗的队伍。
新一轮的海上撤退又开始了,这买卖大英帝国军队已经干了不知多少次了。此次从克里特岛撤退是在敌航空兵强大威胁下进行的,从28日开始持续到31日,又有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被击沉或击伤,共救出约1.7万人,至少有六千人未能救出,共1.3万伤亡或被俘。至于那一万希腊兵一开始就是听天由命的。德军阵亡四千人,多为伞兵7师的阵亡,此次伞兵7师遭遇重创,元气大伤,另外德军170架运输机报废。如此重大的空降伤亡,以至于希特勒怀疑伞兵部队存在的价值,否定了继续发展伞兵部队的必要性,而英美盟军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空降部队。从上述伤亡来看,敌对双方打得还是很努力,只是谁能努力到最后一刻的问题。英军守岛部队给敌人造成如此伤亡,首在部署正确之功,只是它在关键时刻害怕了,认怂了,想家了。
撤退的买卖干得是风生水起,大家同舟共济,坚决要把每一个人救出来,人道主义善心大发,但只有坚决与敌人干下去,一次次挫败其企图,不断扭转敌强我弱之形势而切实改变现状,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