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蔡冠伦

时间:2024-01-18 14:56:07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竹联帮

昔日竹联帮

<<看破江湖路>>
生来命苦,无人照顾.为求活路,踏上江湖.
初入江湖,胆小如鼠.只是小卒,任人摆布.
为了前途,学会狠毒.性命不顾,杀出血路.
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
人在江湖,不由自主.虽很富足,也很无助
走入歧途,一片盲目.心中的苦,向谁倾诉?
往事回顾,历历在目.也曾糊涂,犯过错误.
为求财富,疯狂追逐.江湖杀戮,不堪入目.
一身傲骨,不肯认输.起起伏伏,谁胜谁负.
几番沉浮,终于醒悟.原来江湖,没有胜负.
江湖的路,是场赌注.一旦下注,不能作主.
脚下的路,该向何处.不归之路,不要重复.
竹联帮,是台湾著名也是国际性知名有组织性的广域黑社会团体,以台湾台北为主要据点。主要活动在台湾中部以北,全岛自北至南以及中、美、欧、澳皆有其据点。主要核心成员约2万人,一般认为包含准成员与关系合伙人,总成员数高达10万人。
与四海帮、天道盟被并称为台湾三大黑帮。

沿革

1953年左右,孙德培于中和乡(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帮。之后在孙德培的带领下开始一连串的扩大地盘势力,两年内中和帮的活动势力扩及中和、板桥等地。但是在1955年时,帮主孙德培在一次纠纷中杀死了一名少年,最后遭到逮捕入狱。在其他帮派势力得知中和帮帮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后,随即不断瓜分其原有地盘,而中和帮内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恶斗,帮中干部潘世明于1955年率先出走组成万字帮;另一位干部湛洲吾也于1956年另组成三环帮。
后来中、永和一带剩下的大哥和元老赵宁为首,1956年6月召集帮众于中和乡竹林路(今隶永和市)举行“第三次大会”,商量对策。由赵宁宣布,因为帮主孙德培的入狱,为了尊重帮主以及表示平等,决定不设立帮主一职,并且将中和帮残余势力统整共同组织竹林联盟简称竹联帮。传闻“竹林联盟”的命名是由名演员金滔所提。最初的竹联帮一开始以动物名称作为区分,最早别分有狮、虎、豹、凤、鸭等5个支派联盟;又在动物名称前冠上颜色,区分辈分,而以后担任竹联帮总堂堂主的陈启礼,当时就是“鸭”的成员(这时候的竹联帮,只能算是联盟型态的组织)。
1959年、竹联帮在敌对的四海帮联合文山、三环等帮派大举围剿下沉寂一时。直到1962年,当时台北地区最大势力的四海帮,面临遭到政府当局打压及强制解散的危机,这时竹联帮也趁机夺取四海帮的地盘。随着1957年出走另组“南强联盟”的“旱鸭子”陈启礼,带领“青蛇”邓国沣等人的回笼、原“南海路帮”的“白狼”张安乐在1964年加入竹联帮以及1965年加入竹联的吴敦,加上1964年、干部成员的“杨站长”杨剑平,势出重整竹联帮,当时竹联帮成员就达500人以上,在杨剑平的领军下,经过多年南争北讨的日子,渐渐并吞其他帮派势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帮”的名号,稳固了竹联帮日后的根基;陈启礼也在这次的扩张行动中崭露头角,在1968年的“香港西餐厅”一战以寡击众,击退台北中山区在地帮众“牛埔帮”后从此打响名号。1968年4月、在帮内杨姓大老授意下,由张安乐主持竹联帮在阳明山召开会议,将组织编制扩大,会中并规定日后各分支必需上缴"母金"。
1970年7月,竹联帮成员的陈仁因为萌生退意而叛帮盗领组织公款逃逸,并且申请警方保护。这件事引起竹联帮内部大哥极为不满,而引来杀机。竹联帮成员张如虹与其他两名,在警方面前杀伤陈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区引起轩然大波,被视为幕后指使者的陈启礼随即也被逮捕入狱服刑6年,期间与学者李敖同监,而结识李敖。
1972年,在杨剑平与陈启礼相继被逮捕入狱后,竹联帮在慢慢崩坏的情况下,由数名大哥推举张安乐来重整竹联帮。当时张安乐担任总护法,另外服刑中的陈启礼当时也被推举担任总堂主。张安乐再次把组织重新改革与制度化,分支改编为8旗制,并扩编成虎、豹、龙、狮、熊、凤、狼、鸟等分支堂口。在张安乐的带领之下让"新竹联"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与稳固的基础,并且还提拔许多后辈,培养后辈成为独当一面的角色。但是,竹联帮内部不断有派系间的斗争,其中分为新旧两股势力,旧派中属于竹联帮大老的周榕势力最为强大(周榕是中和帮时期的元老,亦是陈启礼的老大,在陈启礼入狱期间,周榕更被称为名誉领袖);周榕与张安乐的恶斗曾在元老“灰鸭”柳茂川的居间协调下一度和解,但是在1975年,发生了“长桥餐厅事件”使得张安乐对组织派系的恶斗感到失望,离开台湾远赴美国发展。
1976年,出狱后的陈启礼一度纵横商场,并成立承安消防、美华报道、名商俱乐部等5家公司;但是,不久之后陈启礼仍为中央情报局吸收,借此政治力在背后的支撑,再度复出改革竹联帮,与周榕形成两股势力派系互相对抗。后来周榕的大将们纷纷投靠陈启礼的势力,也导致周榕派系势力急速衰退。最后陈启礼实质的统一竹联帮,成为实质的初任帮主。经陈启礼的整顿后,竹联帮的势力更加强大;在这段期间竹联帮也逐步将武装现代化,并已掌握现代化武器,与敌对的四海帮在1980年间,两帮相继爆发了杏花阁血案、天厨餐厅事件及法庭喋血等社会事件。
1980年,竹联帮开始着手将组织企业化,并在1982年陆陆续续设立完成最初8个分堂,分别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到1984年"江南案"发生前又共设立天、地、至、尊、万、古、长、青、东、(南)、(西)、(北)等9个堂口(西堂、北堂创立甫遇江南案不及运作,故视为"空堂",南堂仍为独立组织)及一个女性堂口“花堂”(仁堂兰花会前身),短短数年竹联帮在陈启礼手里迅速扩张成拥有18个企业化堂口及直属武装部队“竹联突击队”。1984年的竹联帮达鼎盛时期,组织开始向海外发展,先后在香港成立“恒升国际”公司(在台湾分公司曾拥有最大地下期货事业,隶属周榕),在美国各大城市成立龙堂、凤堂、虎堂、狮堂(以上4堂成立不到一年就因"江南案"被扫平),以及在日本东京银座设立分堂(美、日地区则分别由“黄鸟”陈志一、“青蛇”邓国沣及“白狼”张安乐等大老负责)。当时竹联帮势力已扩及全台湾,在台湾的正式帮众达7千余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帮,与同期在日本拥有正式成员5千多人的四代目山口组(另有6千多人退出加入一和会)及在香港拥有正式成员4千6百多人的14K帮交情匪浅。
1984年初,竹联帮在复出的陈启礼手中急速地扩充。但造成堂口间因利益冲突的内斗事件不断。同年6月,四海帮为了夺回被竹联帮抢占的地盘,联合台南的黄埔帮北上结合台北其他帮派与竹联帮爆发"江南案"之前最大规模的街头冲突“荔舫餐厅事件”(游国麟更是被刘荣焕在此餐厅内当成此战役前的血祭品)。事后,竹联与四海两帮的冲突更由街头提升至金融与政治层面。首先是两帮介入的股市战,造成当时全台的金融风暴,在金融风暴的后期,两帮联手黑箱操作股市获取不法利益。事件引起政府注意,奉命刑警大队队长曾文调查金融风暴的内幕,当他查出真相后,却接到一张调职令,对当局极度失望的他愤然辞职,在找陈启礼报仇时却命丧安全局局长汪敬煦之手。金融风暴后,官方和黑帮的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就在陈启礼出狱后,介由竹联帮兄弟帅岳峰透过已故导演白景瑞的关系搭上军情局的线,到军情局接受训练,并取得化名,想把竹联帮转化成帮助政府的助力(借此漂白黑帮)。
终于在1984年10月,爆发轰动台美的【江南案】。(1984年10月15日由于陈启礼等奉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之命赴美国暗杀曾经担任台湾日报驻美特派员刘宜良)。事后,政府为了改善在民众的形象,而发动首波全国性扫黑的一清专案。也因一清专案的关系,帮内许多大老遭到逮捕,陈启礼与吴敦被判无期徒刑(后获减刑为有期徒刑15年),帮内要角也纷纷远赴中国大陆发展,一度让竹联帮元气大伤。
直到1988年,台湾政府宣布释放300多名帮派份子,包含竹联帮各个要角,也因此竹联帮重整旗鼓再度复出。1990年,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正值政府推动8兆的公共工程计划,竹联帮为争食这块大饼,先后成立了韬略集团、峻国企业、泉安营造及东奎集团等企业公司,以暗中进行围标、绑标工程;短短数年便赚取暴利,并运用充裕资金再次拓展势力版图。在1991年陈启礼假释出狱前后,除了南、西、北、中等堂已正式运作外,帮内大老又陆陆续续成立了五行、捍卫队、风、火、雷等堂口。1995年12月,陈启礼钦点竹联帮由黄少岑(原总巡查)担任帮主,并于1996年中旬在自家“美华”杂志社刊登。1996年8月之后、陈启礼因(治平专案)扫黑而避走海外;然而,在数个月之后,黄少岑同样为了躲避扫黑而离台,从陈启礼复出到流亡海外前这段期间(估计在1993年)竹联帮相继复设龙堂、凤堂、虎堂、狮堂及海外侨堂、鹤堂(龙、凤、虎、狮4堂最早在海外成立,却不到一年就被扫平),1995年前后又在台湾设立梅、兰、竹、菊分堂,以及加上警方破获的斗六堂;此时,竹联帮大致已发展出30多个正规堂口、帮众超过万人。
至今,竹联帮已成为国际性的黑社会组织,一般认为包含准成员与关系合伙人,总成员数高达10万人,是台湾最大的黑社会组织,成员分布遍及欧、美、澳及多国家政府内的机要首长。

历任帮主(总堂主)

第一任帮主(1968年-1995年):陈启礼
(长期滞留海外的精神领袖,2007年10月4日晚间9时15分病逝于香港九龙法国医院,得年66岁)
第二任帮主(1995年-现在):黄少岑
(由陈启礼钦点、首位公开披露的帮主,但为了躲避扫黑离台)
代理帮主(2001年-2007年):赵尔文
(帮内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由多位干部堂主拥立担任代理帮主)
江南案之后,陈启礼入狱,多位大老走避海外,后来由陈启礼的直系手下黄少岑担任帮主来带领竹联帮。但是黄少岑曾因为犯下重大的刑事案件而走避海外(于1999年回来自首)。内部分裂与混乱的竹联帮,在2001年的时候由多位大老推举由赵尔文担任代理帮主,来带领竹联帮。
但是,由新闻报道与外界消息得知,在2002年末时,总堂主黄少岑又将帮主一职交付给地堂堂主李宗奎担任,这似乎说明黄少岑还是实际的帮主,让人有些不明白这其中的状况。2004年9月,再次由外界消息得知,黄少岑授意于大老陈启礼指示,在台北士林某农场将帮主一职交付给和陈启礼同属动物字辈的大老.胡台富“猴王;鹅字辈”(代理)。以上,这似乎也说明了,黄少岑其实一直都是竹联帮的帮主。
2007年的现在,因为精神领袖的陈启礼逝世,顿时失去足以平衡各派系势力的核心,让竹联帮权位再度进入紧张的状态。掌握实权的帮主黄少岑、代理帮主赵尔文、前地堂堂主李宗奎、元老胡台富..等人,目前是备受瞩目掌权的核心人物,其中第三任帮主人选以李宗奎呼声最高,而元老的胡台富也有意角逐新帮主的权位,但外界认为黄少岑将重新掌权会是竹联帮新共主。

组织

目前竹联帮包含准成员与关系合伙人被认为有10万人之众,在世界各地更有相关的华人组织。目前竹联帮有超过70个以上的直系分支堂口,在这之中,传闻目前天堂与地堂的势力最大。
以目前警政公布与报章媒体资料的直系分支堂口有:忠堂、孝堂、仁堂、爱堂、信堂、义堂、和堂、平堂、东堂、南堂、西堂、北堂、天堂、地堂、至堂、尊堂、万堂、古堂、长堂、青堂、梅堂(梅花堂)、兰堂、竹堂、菊堂、风堂、火堂、雷堂、电堂、龙堂、凤堂、虎堂、狮堂、战堂、猛堂、圣堂、正堂、捍卫队、侨堂、彪堂、天鹰堂、乾坤堂、太极堂、文武堂、玄武堂、光武堂、忠义堂、军堂、将堂、五行堂、豪堂、华堂、中山堂、涛堂、大勇堂、明堂、斗六堂、天蝎堂、天龙堂、地虎堂、地海堂、熊堂、豹堂、金堂、银堂、铜堂、铁堂、貔貅堂、麒麟堂、精武堂。
1985年前后,公布的竹联帮主要堂口及创任干部如下:
总堂主:"旱鸭子"陈启礼 总护法:"鬼见愁"吴敦 (前任:"白狼"张安乐) 执法:陈功 总巡查:"么么"黄少岑 巡查:汪沛雷、"船长"林庆增、"小蔷薇"张启民 忠堂:堂主董桂森 孝堂:堂主"花枝"花继忠 仁堂:堂主项美华、副堂主"二马"冯在政 弘仁会:狐狸 弘仁会新竹分会:会长:张佳浚副会长:江俊德 爱堂:堂主"扣头"刘振南、副堂主张恕隆、汪裕弘 信堂:堂主"蕃薯"邱文钦 义堂:堂主"大锤"杨榕顺 和堂:堂主周士弘 平堂:堂主"小鬼"黄云龙 天堂:堂主"狗仔"王国庆 地堂:堂主"钟馗"李宗奎、副堂主张北华 至堂:堂主"小佛"张伟华 尊堂:堂主彭荣沪 万堂:堂主"阿斌"邱一峰 古堂:堂主"阿南"陈永南、副堂主郑文斌 长堂:堂主郅长老、刘必圣 青堂:堂主"老鼠"何根成(香港侨堂) 花堂:不明(解散) 东堂:堂主"大伟"张大伟

四海帮

四海帮,台湾地区著名的广域黑社会组织。主要活动地域在台湾北部与中国大陆。台湾从北到南,甚至国外都有其据点,实际的成员数不明,一般被认为人数应有数万人的势力。目前与竹联帮、天道盟并称为台湾三大黑帮。
四海帮经过多次的解散与改革,现今在台湾的势力虽不如早期来的强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黑社会组织,毕竟是三大黑帮之一。现在的四海帮,虽然是已解散的名义,但实际上组织内各个势力都有一定的版图势力存在,并暗中行动。经过多次的解散危机与改革,四海帮的架构与内部有许多问题存在,传闻四海帮多位大老正积极改革当中。

略史
1953年,冯祖语与一群学生及眷村的朋友们,以格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订立帮名(一说是因为以当地四海篮球队为名)。最初,四海帮势力并不强大,只在台北市的西门町与车站一带活动,四海帮当时的成员主要是一群品行恶劣的学生与政党人士的子弟;因为政党人士子弟的参加,而让四海帮有稳固的基础。数年后,四海帮发展成员,募集各地黑社会份子与外籍人士来加强自己的势力。1960年,人数号称近万人的四海帮也被“政府”视为监控以及扫荡的重点对象。
台湾当局强力的扫荡,四海帮在1962年面临遭强制解散的危机,内部发生分裂与动乱让四海帮状况极度不佳。其他的黑社会势力与帮派更趁这次机会,大力攻击四海帮并不断瓜分四海帮的势力版图(竹联帮也趁此次机会崭露头角,取代四海帮),更让四海帮显得衰弱而一度解散。
沉寂数年之后,1971年时,刘伟民、陈永和与台湾当局空军飞行员出身的蔡冠伦等人的领导下,再度复兴四海帮,多次与其他黑帮势力对抗扩大四海帮的版图,并且再次改建四海帮,由刘伟民就任帮主。
1986年,刘伟民在日本遭到杨双伍狙杀后,蔡冠伦一度掌权,但其势力多次遭警方取缔与两次参选“立法委员”失利,导致势力渐微。后来由陈永和继任第三任帮主一职,当时四海帮在陈永和主导下规模日大,陈永和在完成组织架构后把帮主之位交给赵经华。后来经海帮大众的推举,由赵经华担任第四任帮主。但是四海帮实权依旧掌握在陈永和手中,陈永和的幕后领导下将组织企业化让四海帮更加稳固与强大。
1996年,四海帮发生了重大事变,陈永和与大老.蔺磊洽在自己所经营的餐厅遭到射杀,此事件动摇了台湾的黑白两道。后来,台湾当局进行一连串的扫黑行动,帮主赵经华与副帮主杨光南分别走避美国与中国大陆。1997年2月3日,四海帮内的大老.董克诚以副帮主的名义自称,并带领七位四海帮成员至台北市刑警大队,并以帮主赵经华的名义代表,宣布解散四海帮。而帮主赵经华也在美国宣布辞退帮主一职。帮主的辞去以及大老们纷纷走避海外,群龙无首的四海帮一直无法顺利运作与召开重要的组织会议,此时,人在中国大陆的副帮主杨光南被推举为新任帮主(实际上只是代理帮主)。
(四海帮的解散,除了因为赵经华辞去帮主一职以外,最主要是要转移台湾当局的监控与攻击,实际上四海帮依旧还是暗中持续活跃着)。
杨光南将四海帮本部移至中国大陆的上海,组织的重点改为在中国大陆发展,现今在中国大陆等地也有强大的势力。但是,2000年11月,杨光南遭到上海当地政府逮捕,并在12月6日遣送回台湾,四海帮又再度面临了重大危机。(※杨光南在7日接受警方侦讯时强调,他并非四海帮帮主,因为帮主赵经华的辞去以及多位大老走避海外,所以只是暂代帮主之职来运作四海帮,实际上还是副帮主而已。但是杨光南的声望与实权与帮主是相同的,所以台湾政府也认定杨光南是实际上的帮主)
后来大老.贾润年继任第六任帮主一职,带领群龙无首的四海帮。但是在2003年末时,贾润年的儿子因犯下大错(严重伤害三名女性)使得四海帮颜面无光,贾润年认为自己不适合再担任帮主,因此辞去帮主一职。
四海帮依旧还是没有帮主的状态,组织的要事皆由大佬们处理。而贾润年与杨光南现在依然还是四海帮的精神领袖。 目前因为多位大老及重量级大哥纷纷前往中国大陆发展,在原先台北的势力渐微,渐渐被急于扩张势力的竹联帮新生代所取代,四海帮的中生代与新生代势力渐渐朝向新竹以南发展。

历任帮主

初任:冯祖语
二任:刘伟民
三任:陈永和
四任:赵经华
五任:杨光南
六任:贾润年
七任:从缺、尚未议定
组织
四海帮在早期的分支非常众多,但现在实际有在活动的只有少数,其中以海啸堂最为强大。传闻现在四海帮的大老们正积极改革内部,将已不在活动的分支(堂口)删减,并将弱小的分支集结在一起。
四海帮的分支有:海啸堂、海风堂、海象堂、海浪堂、海旗堂、海嵩堂、海阵堂、海群堂、海义堂、海贵堂、海达堂、海联堂、海猛堂、海仁堂、海鹰堂、海鸣堂、海峰堂、海蝠堂、海功堂、海云堂、海竹堂、海力堂、海青堂、海强堂、海彪堂、海荣堂、海南堂、海震堂、海勇堂、海胜堂、海润堂、海鸿堂、海华堂、海诚堂、海洋堂、海武堂、海园堂、海战堂、海文堂、海秦堂、海山堂、海地堂、海坤堂、海尊堂、海齐堂、海霸堂、海日堂、海东堂、海成堂、海峡堂、海威堂、海磊堂、海和堂、海宝堂、海业堂、海德堂、海埔堂、海雄堂、海罡堂、海星堂、海丰堂、海瑞堂、海龙堂、海信堂、海虎堂、海天堂、海盟堂、海鹏堂 (※实际在活动的只有部份)

天道盟

<<黑道江湖路>>
神风太保
生来命苦,无人照顾.为求活路,踏上江湖.
初入江湖,胆小如鼠.只是小卒,任人摆布.
为了前途,学会狠毒.性命不顾,杀出血路.
拼命付出,降龙伏虎.风雨无阻,终得财富.
人在江湖,不由自主.虽很富足,也很无助
走入歧途,一片盲目.心中的苦,向谁倾诉?
往事回顾,历历在目.也曾糊涂,犯过错误.
为求财富,疯狂追逐.江湖杀戮,不堪入目.
一身傲骨,不肯认输.起起伏伏,谁胜谁负?
几番沉浮,终于醒悟.原来江湖,没有胜负.
江湖的路,是场赌注.一旦下注,不能作主.
脚下的路,该向何处.不归之路,不要重复.
天道盟是台湾三大黑社会组织中地缘关系最强的角头联盟。相较于竹联帮、四海帮、松联帮等成立于1950、60年代的帮派,天道盟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势力亦相当可观,与前述帮派并列。就其成员出身来看,属于本省挂帮派。除了台湾本土外,天道盟在海外均有活动,包括亚洲其他国家及美国等。
简史
天道盟的沿革,1984年一清专案后,被扫入狱的角头不满竹联帮仗势欺人,狱中角头便提议共组联盟。1986年10月31日,岩湾职训中心、土城北监等狱中众人群起高喊“天道自在人心 是非自有公论”及“不归竹(联),便归天(道)”的口号;由文山“罗登高”(文山帮)为号昭、与高雄“杨登魁”(西北帮)、基隆“吴桐潭”(田寮港帮)、三重“萧泽宏”、中和“李博熙”、彰化“谢通运”及新竹“林敏德”(三光正义组)等人共组天道盟,成立的宗旨强调“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罗被推为总联络,此时只算是意识上的天道盟,并无具体组织。直到1987年众人出狱,在全台设立天道盟最初六个分会“太阳会”、“济公会”、“孔雀会”、“不倒会”、“敏德会”及“鸭霸会”;同年,天道盟与山口组结盟。1989年山口组竹中正来台与天道盟交流;不久天道盟便派人赴日本山口组见习经营模式。
天道盟成立后江湖风波不断,1989年9月罗福助与当时枪击要犯黄鸿寓(绰号黑牛)发生冲突,住宅遭纵火并枪击、罗的亲兄在火烧卢浮宫事件中烟呛不治,罗的嫡系吴桐潭成立“特攻队”并下达天道令悬赏五百万要黄的性命。同年天道盟创立“公论报”,企图借舆论力量保护结盟势力,但在媒体激烈竞争下,“公论报”渐渐衰落。1993年9月22日中午,天道盟不倒会会长“阿不倒”谢通运遭人伏击开枪身亡。1994年,天道盟进行内部改组,设“总裁”、“副总裁”、各会会长为“高级顾问”,并由高级顾问指定组长。同年6月起太阳会内部分裂成新旧两派火拼多年,并涉及在2002年10月砸毁某周刊总社达白热化。2003年天道盟新任总裁遴选、新旧交替,新任总裁“陈仁治”(圆仔花;厦门帮帮主),陈时代提倡“大和解”与介日宿敌把手言欢,这导致部份分会不满而自立门户。
天道盟成立初期,正当台湾经济腾勃发达,各会是自行发展,只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各会之间才互相支持。各会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地盘保护费、赌博、地下钱庄等传统产业,尤其是在全台建立六合彩连线及从日本引进柏青哥(小钢珠)获得可观的盈余去开设酒廊、舞厅、理容院。后来,天道盟内一名杨姓大哥借其在演艺圈的势力,将南部风行一时的餐厅秀节目搬上有线电视频道,并借频道播赌博性节目,暗营扑克牌、职椿、六合彩等赌博活动;利用频道节目将赌博活动在全岛串连。随著时代的发展,天道盟也逐渐自我“提升”,转而介入公共工程围标、股票炒作、房地产、媒体、后因股市获利转向船运、期货证券、娱乐及影视业等并成功介入政治选举。1995年罗福助便以无党籍身份当选立委,掘起政坛长达6年,被称为台湾的“黑道教父”。
历任干部
总裁:罗福助(天道盟精神领袖)
委员会执行长:陈仁治(原厦门帮帮主、现天道盟总裁)
顾问:杨登魁(原西北帮角头、“八大影视”董事长)
顾问:侯贵生(大湖帮角头)
顾问:林应明(望天会会长)
中部地区总联络:廖俊雄(埔里角头)
其他
太阳会 济公会 孔雀会 不倒会 敏德会 仁义会 同心会 文山会 大安会 太极会 天德会 天鹰会 美鹰会 环南会 凤雕会 天头会 云霄会(凌霄会) 望天会 汐止会 华北会 三联会 松山会 天林会 天元会 鹰中会 天义会 至尊会 竹风会 同安会 一统会 天龙会 天鸣会 北海会(北海联盟) 廉正会 青峰会 天螺会 特攻队

松联帮

松联帮,台湾著名的广域黑社会团体。主要据点在台北市松山区。主要活动地点在台湾北部地区与中国大陆等地。实际的成员数不明。
略史
1982年,当时居住在台北地区空军基地旁的眷村,松基村的外省子弟,共同成立松联帮。成立初期有4个主要分支,分别是龙堂、虎堂、狮堂、豹堂。
松联帮早期以赌博与吸取色情业的保护费为主要活动,发展极为迅速,陆续成立多个堂口,由于当时的成员都是穿布鞋手提汽油桶出没,草莽作风在江湖上被称为“穿草鞋”帮派。。
1986年至1987年两年间,松联帮迅速扩大势力版图,当时已经是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松联帮在台北地区经营的色情行业也拥有占有巨大利益的高知名度。
1989年,帮主.谭世维在厦门遭人狙杀,也动摇了整个松联帮,松联帮也因此沉静好一段时间。
1990年代,松联帮渐渐恢复元气,再度扩张势力版图,也多角经营发展各行业与企业投资,并且积极进入往中国大陆地区发展,主要发展重点在于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
台湾政府严力取缔犯罪,松联帮也成了主要的攻击对像。在1997年,二任帮主.朱伟立与大老王国栋率领松联帮成员至台北市警察局自首,并宣布解散松联帮。(实际上松联帮的解散,最主要是要转移台湾政府的监控与攻击,松联帮实际上依旧还是暗中持续活跃着)
之后在第三任帮主.王知强的带领下,让松联帮发展成为具有雄厚财力的帮派,在黑社会中也是具有举中轻重的帮派之一。
近年来积极转型,除了暴力讨债和酒店围事,也插足法拍屋与职棒签赌,实力快速成长。
历任帮主
初任:谭世维
二任:朱伟立
三任:王知强
四任:刘震邦
组织
龙堂、虎堂、狮堂、豹堂、九龙堂、松鹰堂、松贤堂、金龙堂等20余个堂口。
金龙堂是松联帮各堂口之首,很多成员都是当年松联草创时期的兄弟,近几年来又积极吸收在学、辍学青少年,势力已遍及大台北。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