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会上,来自各地的代表们纷纷提出了关于民生、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建议。据记者消息:代表刘希娅为教师发声,呼吁减少学校与教育无关的工作。
刘希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现任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她指出,目前很多学校存在占用教学时间,安排非教育相关任务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
盘点那些无关教育的任务
领导视察很重要,先搞卫生再上课
记得笔者在学生时代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听到学校的大喇叭说:下周一某某领导要来我校视察,请各班级组织好大扫除工作。
然后全体师生就要放下手上的一切学习任务,擦玻璃要透亮到足以使小鸟误撞,明明是穿鞋走的地面但一定要擦到像舞蹈室的地板一样崭新,操场里种的是真的大树却不允许看到落叶。
如果有哪些地方的卫生条件真的干净到一尘不染,那领导视察前的中小学校园一定是!
材料总结要深刻,字数不够集体凑
总结、报告也是一项令老师们花费时间,而实际意义不大的工作内容。其实,教师知道这些规定字数且要求“深刻”的材料,大部分只是走形式。教师的上级清楚,上级的上级也清楚,却必须写。
教师课堂时间有限,进行班级管理、教学、批改作业等工作已经耗费很多精力,写不完这些冗长的总结,有些就只好安排给了学生和家长来帮忙凑字数。
公开课里需积极,台词忘了可不行
“公开课比赛说白了基本就是表演节目,真正需要学东西、提成绩的话怎么可能这么讲,安排这样的听课真是浪费学生时间”一网友说出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心声。
形式新颖是公开课能符合领导要求、让教师在评选比赛里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赛课活动,原本是出于监督教师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灵活教学的目的,现在却演变成了老师或班级之间相互攀比,扭曲了创新的含义。
表演节目买道具需要家长增加开销、学生背台词背演讲占用时间,耽误正常课程的学习。
转发、下载、求关注,智能手机不能少
网络发达、各种APP和自媒体迅速增加,早在前几年就有新闻媒体反映公司员工上班被要求关注老板个人账号或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没想到这些事也延伸到了学校之中。学生上学是为了学习,老师的工作是教育,然而一些学校经常给师生下达关注某公众号、下载注册某些APP的任务,说到底又成了家长的任务。
甚至其中有些根本与教学或教育无关,那么背后到底是为谁提供了利益?
门面工程苦了老师学生和家长
这些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占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时间,对三方来说都是一种精力的浪费,整体而言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快点整治吧,现在课堂已经快本末倒置,该学的没空教留到课后补习班去学”
“我是一名老师,我们学校要求的教学APP五个,有时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操作起来耽误时间,尤其对于那些岁数大点的老教师。”
重心放在教学才是长远之计
注意课堂创新、素质教育,采用新形式的教学工具,这些本来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的引导,如果过了度,反而是给师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作为家长与基层的教师,大部分只能是服从安排,所以想改变与教育无关工作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还需要教育部门和校领导帮忙“减负”。
希望某某行动进校园的活动进行次数的限制,希望市区领导考察学校时可以接受日常的、正常的校园面貌,希望开学计划、期中总结可以精简真实不为凑字数,希望APP和公众号是为了方便教学而不是画蛇添足。
总之,我们所有形式的教学工作,最终目标都是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踏踏实实地学习,让老师专注于教学,才是既利于学生又利于学校的长远之计。
【今日话题】对于学校那些与教育不直接相关的任务,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