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起源】:
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
《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
《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定义】:
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在功能上更佳有序化与协同化的生理变化过程。
由于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生理变化也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气功的生理效应。是通过心理活动使生物能对机体或事物产生作用。气功学即心理物理学。
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
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气功与中医、武术一起,被认为是重要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人的喜爱。
【什么是养生气功】
养生气功,是以道家的养生学和气功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佛家的功法的精髓,继承了道佛两家之长,自成一系。从南宋时期,一直传承到现在。
养生气功顾名思义就是“修养生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
养生气功囊括很多内容,比如深呼吸,静坐,导引术,以及如何养气、采气、练气,等等很多内容。
【养生气功的益处】
1、延缓衰老。
2、提高性能力。
3、祛病强身。
4、改善身体机能
5、提高记忆力。
6、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