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汕头老城

时间:2024-01-17 12:51:31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行走时间:2018.5

D1:

行走方式:飞机(南京——揭阳潮汕机场),自驾(揭阳潮汕机场——汕头),骑行

行走城市:汕头(汕头古城-海滨长廊-桂园-外马路(天主教堂-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市西堂-存心善堂)-中山公园)

吃货路线:飘香小食店,小公园蛋挞,老牌豆花甜汤,南海冰室,光兴海鲜大排档

酒店:汕头新华酒店

D2:

行走方式:自驾(新华酒店——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潮州),骑行

行走城市:汕头(汕头大学);潮州(潮州古城-牌坊街,上水门城楼,滨江长廊,广济桥,广济门城楼,下水门城楼,开元寺,甲第巷)

吃货路线:老妈宫粽球,汕头大学食堂,胡荣泉小吃店,甘草水果,阿彬牛肉火锅

酒店:格林联盟广东省潮州市金龙大厦酒店

D3:

行走方式:骑行,自驾(潮州——揭阳)

行走城市:潮州(潮州古城-西湖,李厝祠,卓府,许驸马府,北阁佛灯),龙湖古寨,揭阳城楼

吃货路线:镇记老尾牛杂店

酒店:维也纳国际酒店(揭阳潮汕机场店)

D4:

行走方式:飞机(揭阳潮汕机场——南京)

D1:

上次去了粤西就发现广东是一块丰富之地,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粤西不一样的自然景观,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广州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我都曾飘过,但粤东还没有踏足。粤东的揭阳潮汕,它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风貌是个性十足的。一个月前闺蜜打电话叫我去春秋航空的网站抢票,100元去揭阳潮汕机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一般不会提前这么久买票。可是这样的价格实在诱人,果断买下。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想有事的时候,偏偏就会有事。临行前,工作与行程有冲突,怎么办?思想斗争了一小会,只是一小会。我这年纪了,工作不就是为了生活吗?工作离了我,照样运转,而我的生活唯我自己才能过好。出发,为了自己的生活出发。

围绕着揭阳机场有N座城市,短短的3天我该如何行走?有些混乱。人们常常说的潮汕潮汕并不是一座城,而是文化归属的区域。出发之前的几天就在携程的攻略上转悠,总是要有些取舍。第一站就汕头吧!上午的飞机,不紧不慢搭乘地铁去机场。飞机半小时的延误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到达揭阳机场无缝对接闺蜜的车,直奔汕头老城。车停稳,闺蜜从后备箱里取出这个家伙,立马让我喷。骑着它旅游我还是头一遭,实在佩服闺蜜车上居然有这样的配置。

位于老城中心一座三层叠砌的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中山纪念亭,也是我们这种外地人概念中的小公园。其实小公园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它包括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

围绕纪念亭,骑楼街道呈蛛网放射状散开。街面上是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骑楼大多为三层到四层,因为年久失修,整个街区都处于拆除改建之中。虽然这里伊然成为一个大工地,但却仍掩饰不住那斑驳之下的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设计。

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

纪念亭一侧的乳黄色为主体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西洋廊柱式建筑,流畅的线条,经典的西式小阳台,为了配合当地的气候一楼进行的人行空间的骑楼设计,可遮阳避雨,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中西合璧浑然一体。

汕头老城正在拆旧翻新之中,到处都是工地。但从建筑原型看能想象当年的辉煌与繁华。大多数的商铺都已关门,只有几家老字号的门店还在经营中,网络相传的飘香小食店,蛋挞店,老妈宫粽球店都还在经营中。

飘香小食店

地址:汕头市金平区国平路39号

人均:45元

这家小食店很好找,国平路上,离纪念亭五十米不到的距离。这是很多游记中介绍的一家。这些花样繁多的样子实在不知如何点餐,还好别人家的游记攻略写得很详细,依葫芦画瓢点了几样。

各种小吃拼盘的粿,蚝烙,两大特色小吃。但是可能是自己实在招架不住这份油腻。一个粿,夹起来都能感觉到油在向下滴淌。蚝烙又油又咸。我不知道那些游记中推崇的潮汕小吃原来这么重口味。只能理解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了。也安慰自己,这只是第一餐,说不定好吃的在后面。幸亏点了一碗竹荪汤清清口。这点东西结账时吓了我一跳。八十多元。

不甘心继续往下一家网红店——小公园蛋挞店进发。

地址:汕头市金平区安平路68号

消费:2-6元

店门极其普通,门脸也不大,蛋挞一般2.5元一个,因为刚刚吃过那些油腻腻的粿,实在没有肚子和食欲,但又很想尝一尝网红蛋挞,挑了一个最贵的芝士流心蛋挞,哇塞,那份食材的醇香泌入舌尖,心头。幸福感涌上心头,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甜品能给女人带来幸福感”。

带着蛋挞给我的满足感继续穿行在街巷中。街道纵横交错,纵向为主街,横向为次街,纵横交叉形成网格。建筑上历史的烙印还依稀可见,透过脚手架的街景似乎勾勒着曾经的辉煌……

老城的改建不知道是怎样的理念与宗旨,但老城有着很多汕头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共同记忆。潮汕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老城改建之后这里会变吗?希望骨子里的东西能够保留传承。我很好奇,我一定会再来老城看看它改建之后的模样。

老城放射状的格局,只要方向正确,任何一条道路都能通码头。我们沿着安平路,德兴路,镇邦路一路往西南方向直达码头。这里既是终点,又是奔向海洋的起点。老城放射状的路网格局,正象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特点。站在汽车渡口的码头上看礐石大桥。

礐石大桥是继海湾大桥后又一座连接汕头市南北城区的大型桥梁。

沿着海滨路继续往东骑行。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