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山东高考物理

时间:2024-01-17 11:13:33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一、总体印象

终于放假了,有点儿空闲、有点儿心情,可以说一说今年的山东物理卷了。

山东卷给人的感受是,每个题都尽力创新情境,很多题都力求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计算难度,命题人根本就没准备让考生好过,每个考生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气来从命题人手里夺分,而且,即便如此,也根本就莫指望把题做完、把分拿全!作为教师,做题过程中,一直是感觉着命题人阴森森的坏笑,和考生的绞尽脑汁的愁闷!

两个小时,我没能把这套原本90分钟的试题做完!而且,还有三个题没完全做出来:第4题不晓得为什么水的动能不予考虑?第16题不晓得光线还是光束,如果是光束,那么光束是平行光束还是发散光束或会聚光束?第18题最后一问算得让人怀疑人生、完全没有耐心算到最终结果……

不得不佩服山东考生,这么难的试题,依然有那么多考生能够总分拿到七百多分!又或许,山东、浙江物理是选考,能在绝大多数同学都弃选物理的情况下,鼓足勇气选物理的同学,已经是人中龙凤,而高考还要在这些人中分出三六九等,因此,题目只能命得特别难,而且是恶性循环:选的人越来越少,题目越来越难……

二、逐题赏析

1、能级跃迁、能量守恒,中易

考点解析:本题情境新颖,文字阅读量大,然而,考生只要耐心仔细读完题目,结合题图,很容易就能看出正确答案。

创新情境:受激辐射。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第一版)“近代物理学常识”一文。

2、弹簧并联、物体的平衡,中易

考点解析:本题考生如果接触过弹簧、电容器串并联相关知识,可以很轻松应对,没接触过的,其实只要用平行力的合成,也能轻松应对。

创新情境:弹簧并联。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高中物理中仪器的串并联问题”一文。

3、卫星圆周轨道模型,中易

考点解析:本题综合了环绕法计算中心天体质量和卫星圆周轨道模型运动学参量计算,属于常规题。如果考生熟悉引力场强度概念,则本题能更快入题和计算出结果:

创新情境:月地检验。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第一版)“对重力加速度的几点辨析”一文。

4、变质量问题中的功率,中难

考点解析:连续流体类变质量问题,关键是明确研究对象:选取一个极短时间Δt内被转移的流体微元Δm为研究对象。剩下的就是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处理了。

本题在此模型基础上,综合考查了圆周运动、机械效率、能量守恒、功率等内容,难度中等——毕竟变质量问题是常规教学和复习的重难点。

不过,本题题目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引水过程中,水的动能变化为什么不予考虑?命题人没有明示,只是选项里面没有考虑水的动能变化的部分,考生只能按命题人意图答题——强行去掉对动能的考虑。

这个问题可以如此理解:水力冲击提供系统动力,水流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而实现引水功能。因此,题目要求计算的,恰恰就是水的动能转化为势能的功率。因此,不应如同电动抽水机一样处理本题。

创新情境:转筒引水。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变质量问题的处理技巧”“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高中物理中的微元法”三文。

5、等厚干涉,中

考点解析:本题考生如果能把薄膜干涉理解为等厚干涉,并知道热膨胀系数概念,则应该能够轻松应对本题。不能如此的考生,本题就是一个难题!

温度升高时,G膨胀更多,标准板和待测样品间间距增大,由于同一级条纹下方空气薄膜厚度不变,则由图可以看出,条纹必然向左移动。

创新情境:干涉热膨胀仪。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对波的干涉的深入理解”一文。

6、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考点解析:本题考生如果能熟练应用平均速度法,则非常容易的一道试题,如果考生只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分析,则难度大大增加。

创新情境:电动公交车。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平均速度法的灵活应用”一文。

7、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中难

考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远距离输电基本计算和理想变压器多个副线圈的计算,属于新课教学难点,复习备考中的重点。

注意,①本题B选项要避免把储能功率忘掉了,得从用户端功率反过来计算输电线上的电流,进而计算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②本题C选项,多个副线圈的情况,变压规律和能量守恒仍然成立。

创新情境:储能输电网络。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对交变电流的几个问题的说明”一文。

8、动能定理、功率与速度,中难

考点解析:本题非常容易错误理解题意而导致数据张冠李戴,从而无从正确答题。如果仔细审题,本题实际上就只剩一点儿计算量了。

创新情境:多过程总位移。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对机车牵引力功率的理解”一文。

9、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中难

考点解析:等容过程,W1=0,Q1=ΔU,可知该气体温度升高100K内能增加ΔU=400J;由温度变化相同时,理想气体内能增加一样多,可知等压过程内能增加也是ΔU=400J,等压过程体积变化和温度变化关系ΔV=(ΔT/T)V0,可知气体体积变化为ΔV=V0/3,然后由W2=-pΔV和Q2=600J、W2+Q2=ΔU可知,W2=-200J,V0=6L。

创新情境:气体内能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温度与物质的稳定性”“理想气体的图像问题”“高中物理中的微元法”三文。

10、简谐运动对称性,中难

考点解析:由题干文字叙述,本题可能的过程是如下四种:

按题图,似乎命题人暗示了质点经过A时是向右运动,则本题可能的过程只有①③两种情况,本题答案就是按这种意思给定的。

由简谐运动基本规律(正弦函数、相位随时间均匀变化)可知①③两种情况的时间、位置关系如上图,易得正确答案BC。

考生必须习惯振动和波动中的相位及相位变化的概念,如果接受困难,可以借助参考圆运动来理解。

创新情境:振动相位与位置、时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对简谐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的理解与应用”“波动图像与波动方程”三文。

11、点电荷电场的叠加,中难

考点解析:熟悉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等势面立体空间分布图,并熟悉静电场基本知识网络图,则本题难度不大,当然,本题也正是难在这两处。

创新情境:电场线等势面的空间分布。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静电场基本知识网络图及其应用”一文。

12、物体的平衡、欧姆定律、安培力,中难

考点解析:由v2>v1,可知MN所受摩擦力f1=μmg向右,其向右匀速运动,所受安培力F1=ILB1=f1向左,电路中的电流为顺时针;导轨所受摩擦力f2=μmg向左,其向右匀速运动,所受安培力F2=ILB2=f2向右,则由左手定则可知,B2向下。

MN切割B1产生的电动势E1=B1Lv1是顺时针的,导轨切割B2产生的电动势E2=B2Lv2是逆时针的,由回路中的电流是顺时针的,可知回路总电动势为顺时针,即E1>E2,且有I=(E1-E2)/R,联立解得v2=3m/s。

创新情境:导轨运动、回路总电动势。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对欧姆定律的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动态问题的定量计算”三文。

13、气体的等温变化实验,中易

考点解析:本题第一、二问送分,第三问按命题人意图写出表达式p(V0+ΔV)-pV0=pΔV,易得正确答案。

创新情境:气体的等温变化实验中漏计部分体积。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典型题型”一文。

14、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

考点解析:本题涉及动态电路、电容器动态问题、i-t图像与电荷量、理想二极管、电表读数等知识内容,难度不大,有一点点数格子的麻烦和计算量,如此而已。

数格子注意原则:小于半格计0,大于半格计1。

创新情境:电容器充放电实验。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高中物理中的微元法”一文。

15、斜抛运动、能量守恒,中易

考点解析:本题对斜拋运动提出了定量计算要求,但难度不大。

创新情境:电磁炮灭火消防车、电容器储能公式。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高中物理中的微元法”一文。

16、光的反射与折射,中难

考点解析:本题第一问是一个常规的几何光学临界问题,复习备考的重点,不难。

但是,第二问比较难以入题,因为题干似乎没有说清楚,入射光是光线(极细光束),还是光束,光束是平行光束还是发散光束或会聚光束?因此,从M下端面出射光线是各个点各个方向都有呢,还是只能从固定点或固定方向出射?

不过,题干最后一句话“N下端面被照亮的面积”暗示了M下端面出射光线是各个点各个方向都有,否则不可能在N下端面形成一个被照亮的“面积”!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注意,题干描述的光纤截面不是矩形,而是圆形,也就是圆柱状光纤,因此,即便是平行光束,经过圆柱面反射后,也会直接变成发散光束,各个方向都有了!

一旦领会了这一点,第二问就不难了:M下端射出光线会照亮第一问临界光线左侧所有区域,因此,题意所要求解的就是第一问临界光线(M下端面最右侧出射最大偏角光线)刚好能照到N下端面左侧和右侧两种临界情况之间的情形:

剩下的几何问题难度不大。?

创新情境: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圆柱形光纤内光束的反射。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几何光学临界问题”(待收录)一文。

17、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难

考点解析:第一问题目就设置了一个较难的问题——根据题目表述猜测粒子运动轨迹,只有猜对了轨迹,才能正确答题。

第二问第(i)问粒子运动轨迹比第一问明确,但是粒子第三阶段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斜拋运动的定量计算,而且最终结果需要三阶段运动方程联立求解,因此,这一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第二问第(ii)问在第(i)问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难度相对较小——先计算出新的轨迹圆圆心位置坐标,然后计算这个圆心到P点距离,与新轨迹圆半径进行对比即可得知能否从P点第三次进入电场。

创新情境:电场中的类斜拋运动。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一文。

18、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难

考点解析:本题各问难度差别很大,第一问送分,第二问第三问中等难度,第四问涉及最终状态的判断,而且过程多、计算量大,尤其是还涉及两物体都有初速度的弹性碰撞计算、三个物体相对运动的计算,计算难度也大!

第二问第三问运动过程可以用牛顿定律加运动学处理?,当然也可以用动量定理结合平均速度法处理。? 对于一般弹性碰撞,可以利用牛顿速度公式v1+v1'=v2+v2'联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计算量会略小一些。

创新情境:一般弹性碰撞计算、三个物体相对运动计算。

参考资料:陈恩谱《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叠加体问题的分析技巧”“弹性碰撞的二级结论及其应用”“平均速度法的灵活应用”三文。

三、赏后思考

第一遍做第4、16题的疑惑,很显然是没有把握住题意所致,如前“逐题赏析”所述,这两个题目实际上没问题。

山东卷整卷情境新颖、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新课教学的难点,90分钟,的确难以轻松做完并确保得高分,两个小时,其实也是困难的!

山东卷充分展示了如何创新情境、如何制造难度的技术,这对平时命题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对于想增加试题新颖度、难度的命题人,山东卷的确值得好好研究。

山东的考生应对山东卷,除了扎扎实实的打牢基础外,必须在高考范围内进一步增加训练的创新性、综合性和知识难度、计算难度,如果能够,适度的学习竞赛基本内容,学会应对“超纲半步”试题,才能顺利适应山东卷。考场中,也要如同浙江考生一样,学会“战略性放弃”,避免在一些一时无法理解题意、没有解题思路或者计算难度过大的题目上耽搁太多的时间,以确保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