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电影长排山之战

时间:2024-01-13 10:33:54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历史上1979年2月17日拂晓,122师365团4连于炮火准备后发起冲击,炸开越军设置的铁丝网越过国境线快速向前推进。当4连进至长白山北侧一线时,这里的战场却是一片沉寂。因为敌情不明,4连连长孔令华带着通信员和电台兵前出到了尖刀排的位置,从一块岩石后探身用望远镜向前沿观察敌情。然而,对面的越军没有进行开火阻击其实是要将中国军队放近点再打。由于孔令华身带望远镜、指挥旗,后边还跟着电台兵,在战场上跑动目标比较明显,因而被潜伏在山上的越军认出来是中国军队指挥官,已用枪口将他锁定。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孔令华连长中弹倒下,当场牺牲。

在1979年战争的初期,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有不少中国军队基层指挥员遭到了越军狙击而伤亡。当时解放军的军服都是“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官兵一致,只有四个口袋和两个口袋之分。在战场上,口袋的区别当然不易看出来,但干部往往佩戴手枪、挂望远镜、拿指挥旗,这就比较容易和士兵区分开了,于是成为了越军狙击的主要目标。到了作战后期,中国军队越打越有经验,指挥人员就很少背挂手枪和望远镜了。

孔令华连长刚一倒下,隐藏在长白山一线各阵地工事内的越军同时开火,以猛烈的交叉火网夹住了4连,冲在先头的战士纷纷中弹倒下,连队前进受阻。在团、营炮火的支援下,4连进行了几次冲击,但因地形不利,都没能取得突破,副连长也身受重伤,全连伤亡较大。指导员吴世忠组织力量继续攻击,命令7班从长白山西侧向山顶偷袭。因中途被越军发现,偷袭未成。打到下午,4连夺占了长白山东北侧两个高地,与越军形成对峙。全连经一天反复战斗,两次集中攻击受挫,虽然先后摧毁了越军6个火力点,毙敌23人,但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自己也伤亡了29人。在4连左翼进攻的5连、6连,也在黄土山、尖石山一线遭到越军阻击,进展迟缓。当晚,奉团里命令,2营各连乘夜暗撤回了国境线重新组织进攻。

365团4连第一天攻击受挫,和影片中的4连失利原因是一样的,主要在于初战缺乏经验,未能察明敌情,知己知彼。越军在长白山的守军也就1个连左右,多以班为单位分散配置,利用有利地形主要实施火力阻击,重点封锁东侧与尖石山、乱石山间的谷地。其依托陡峭石山设防,工事多在岩洞、石缝中构筑,既不好攀登接近,位置又很隐蔽,死角大,炮火射击很难将之摧毁。然而,由于越军兵力不足,不敢脱离既设阵地野战出击,因此主要是专守态势。

也就是说,防守长白山的越军可以和附近几个山头的友邻形成交叉火力配合,但却不能以兵力相援形成互动战术配合,有陷于孤立的危险。在这样一个战场态势下,用炮火射击对其没有什么威胁,以兵力从正面强攻则正好陷于各山头越军的交叉火网,必然发生伤亡。如集中兵力攻击,队形就易密集拥挤,则伤亡更会加大。且越军居高临下,俯瞰战场,向上仰攻非常困难,很难摆脱被动态势。4连第一天的进攻,既是正面强攻,队形又较为集中密集,看不到敌人,不熟悉地形,一举一动却都被居高临下的敌人所掌握,没有抓住敌人的弱点,却暴露了自己的弱点,焉能不败!

影片中4连坚持到天黑后,营长来到前沿,与4连指战员们一起对白天的战斗进行了分析。认为越军在长排山上居高临下,又分散隐蔽,而我军对这种地形不熟悉,白天进行强攻是很难奏效的。最后指导员提出进行夜摸,乘天黑从长排山北侧登上山顶,次日天亮后从上往下打。营长同意了指导员的建议,要求4连选好上山的路线,搞好协同。夜深后,在炮火掩护下,4连以1个排兵力对乱石山发动佯攻,打得甚是热闹。与此同时,3班担任突击班,秘密从长排山北侧向山顶攀登。长排山上的林成招开始还比较镇定,担心中国军队会搞声东击西,因此按住预备队不动。后来乱石山方向的佯攻分队越打越猛,林成招经不住手忙脚乱的亚胜连长一再催促,命令预备队出动阻击中国军队。就在这个时候,3班长(王建忠饰演)带领大胜(杜先进饰演)、双华(陆辉忠饰演)等战士经过艰苦攀爬终于登上了长排山顶。随后秘密干掉了越军哨兵,并用手电向山下发送了登顶成功的信号。指导员接到信号后,即带领连主力也乘夜暗秘密上山,于拂晓前和3班会合控制了山顶。天亮后,越军发现中国军队已经上了长排山,林成招才意识到终究还是中了中国人的声东击西之计。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影片中对这段关键的战斗转折过程描述得简单了些。365团4连初战受挫后,并没有于当天晚上立即夜摸长白山,而是在第二天上午才受领了营里下达再攻长白山的命令。4连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1旅32团4连,曾在沙岭战斗中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军新22师66团一部浴血奋战,著名干部模范、连长肖永华孤身冲入敌阵壮烈牺牲,4连因而被纵队命名为“肖永华英雄连”。一打长白山失利,连长牺牲,全连指战员都憋足了劲要坚决拿下长白山,为连长报仇。为了加强4连的力量,营里配属给4连82无坐力炮4门、重机枪3挺、工兵1个班,并同时以2连向尖石山、乱石山方向发展进攻,5连向长白山南侧迂回穿插,割裂各高地间的越军防御,配合4连歼灭长白山守敌。

鉴于第一天攻击失利的教训,下到4连加强指挥的营长张福安和4连指导员吴世忠在战地组织了班长以上的干部和骨干开会,仔细分析受挫的原因,并结合地形、敌情重新研究打法。大家认为,长白山地势险要,草木茂密,观察瞭望和部队运动都颇为不便。越军依托天然岩洞构筑工事,兵力配置分散隐蔽,主要依赖火力进行防守。在这种情况下,敌暗我明,地形不利,炮火对其杀伤有限,从正面强攻硬打是很难奏效的。4连初攻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明敌情,战术运用不当。

反过来看,越军的防御也有很大弱点,其主要依托岩洞防守,居高临下,在阵地前下方形成火力封锁地带,却不便于向洞口上方观察和射击。如果能首先控制长白山顶,即抓住了敌人的盲点,其防御部署尽在眼中,可自由选择攻击方向,变被动为主动。再从上向下打,逐洞攻击,各个歼灭,将获全胜之效。根据以上分析,吴世忠等人决心改变打法,首先派一个精干小分队,利用夜暗秘密登上长白山顶,掩护连主力上山。待天亮后,再由上向下逐点攻击,避开越军火力控制地带,出奇制胜,将守敌各个击破。关于登山的路线,因长白山东侧为越军重点防御地段,西侧则距4连位置较远,越军也有防御,北侧虽是悬崖峭壁,但越军防御薄弱,能收到出敌不意的效果。最后,吴世忠决定由3班担任突击班,于2月18日黄昏时隐蔽进至长白山北侧山脚,天黑后开始登顶;1排、2排主力于黄昏后佯攻长白山东南侧和东侧乱石山越军阵地,吸引守敌注意力。待天黑后,分别由长白山的东北侧和东侧摸上山顶;连指挥所率3排在山下待机,并组织火力压制长白山的越军火力。

2月18日中午,2营再次越过国境发起攻击。4连、2连为第一梯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至黄昏前,4连、2连分别推进至长白山、尖石山预定地域,5连则从2、4连之间进入战斗,向长白山南侧迂回穿插。当晚19时,4连的1排、2排主力向各自的预定目标发起了佯攻。与此同时,担任突击班的3班共7人在班长谢振华带领下,趁部队佯攻和火力掩护之下迅速运动到了长白山北侧山脚,乘夜暗开始攀登悬崖峭壁。中途因一名战士不慎滚下山去摔伤,副班长返回山下救援,3班还剩下5人。谢振华当即将余下人员分为两个小组,从不同方向继续向山顶攀登。

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爬,19日凌晨1时多,两个小组相继登上山顶,占领了制高点,没有发现敌情。在此之前因4连的佯攻打得很猛,在山顶警戒的少量越军已缩回南侧山腰进行防御去了。谢振华立即向天上打了一发曳光弹给连指挥所报信,非常不巧,吴世忠等人当时却未发现。不久,1排和2排主力在完成佯攻牵制的任务后,也乘夜暗开始向山顶攀登。除2排有一个班在中途迷失方向外,1排、2排的3个班相继登上了山顶。因连指挥所没有发现3班登顶的信号,吴世忠又命令通过半导体扩音器喊话和发信号等手段反复进行确认,终于和登顶人员沟通了联系。随即吴世忠也率60炮班、工兵班开始登山,于19日拂晓到达山顶,与先期登顶分队会合。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