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经文】
咸卦,通达、适宜、正固,迎娶女子,吉祥。
初六,感应到其脚拇指。
六二,感应到其腿肚子,凶险。静处则吉祥。
九三,感应到其大腿,执意对其追随,若前往有小灾难。
九四,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心潮起伏频繁往来,情侣顺从了你的心思。
九五,感应到其后背,没有悔恨。
上六,咸应到其颊骨、面颊和舌头。
-------------------------------------
【经文原文】
咸,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
【解读序言】
咸卦位列周易第三十一卦,上卦为泽,下卦为山,称其为泽山咸。咸卦是周易下经首卦。周易六十四卦分上、下经两部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首卦乾卦、次卦坤卦,犹如周易的两扇大门,统领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所代表的是阴阳两类基本元素的本质特征。掌握了乾坤两卦卦义,就等于拥有解开其余六十二卦的两把钥匙。世界上真正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是其他六十二卦所表示的情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变阳,阳极变阴,阴阳互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虽然乾坤只是两卦,却在周易纯阳、纯阴和阴阳兼具三大类情境中占居两席。有种说法,周易上经主要阐述天地万物自然之道,下经阐述家庭社会人伦之道。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
《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妻;有夫妻,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由天地、万物,推及到人、家庭和社会。此处“错”,通“措”,放置的意思,礼义有所错即礼义放得其所,有地方用来放置礼义。换句话说,要用礼义来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的行为。古代的礼义与现代的礼仪有所区别,古时礼义带有一定强制性,兼具现代法律的一些特征。这里的夫妻、父子、君臣、上下等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和人伦关系,是男女关系的衍生品,而男女作为万物之一,是天地的产物。在《序卦传》这段文字中,并没有关于咸卦的表述,而是直接表述夫妇之道的恒卦,恒卦是下经第二卦,这多少给人们留下了些疑问。一种可能是传抄过程中内容发生了丢失;还有种可能是,人作为自然的主体,少男少女的感应是本能,与生俱来,自然而然,无需表述即能理解,就像咸为无心之感一样,没有必要作多余的交代。
咸卦和恒卦开启了下半部周易的大门。咸,常用义是皆、都,此卦中的意思是通“感”,即无心之感,是最真实、最纯正的感觉,既指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也指人与天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咸卦的下卦(内卦、主卦)是阳卦艮卦,代表少男;上卦(外卦、客卦)是阴卦兑卦,代表少女。表示这是婚前少男追求少女的恋爱求婚情境,与《诗经》的《关雎》所表达的主题是吻合的。这时双方的位置是少男作为主方身居家里,要去家外追求并迎娶少女,所以少男在内,少女在外。而三十二卦恒卦的下卦(内卦、主卦)是阴卦巽卦,代表长女;上卦(外卦、客卦)是阳卦震卦,代表长男。意即成家后是女主内,男主外,这样的分工是合理的。可以理解为,婚前是男追女、婚后是女追男,其道理是相通的。恋爱结婚强调的是真诚的心灵感应、无心之感,婚姻必须建立在真挚感情的基础之上,结婚以后更多的是责任与分工,尽职守份,不能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其所强调的是恒久长远。从“恒”字的左右结构看,左边是竖心旁,右边中间是日、上下两横是天地,表示要像太阳一样永恒地运行在天地之间,以此表明男女的心理感情持久不变。因此,把婚前婚后的事情解决好了,就为后面家庭人伦、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杂卦传》说:“咸,速也;恒,久也。”杂卦解释,咸代表少男少女相遇后产生触电般的心灵感应,感情迅速升温,但迅速产生的高潮状态往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恋爱期要适当,太短双方不了解当然不好,太长感情降温了将导致缺乏激情而分手;而与其相对应的是恒,则代表结婚后的长男长女,由男女之情变成亲情,情感处于和谐、理性和稳定的恒常久长状态,成家后女方如果能主动细心入微地照顾好男方,男方往往愿意为家庭幸福而更加勤奋努力。
【卦名含义】
咸,《说文》:“从口从戌。”戌,十二地支之一,戌代表属相狗,根据《说卦传》,艮为狗,与咸卦的下卦艮卦吻合;咸卦的上卦为兑,根据《说卦传》,兑为口。因此,咸卦的卦名是卦象结构的集中表达。古代汉语词典解释:咸,皆,都;和睦;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兑上,《周易·咸》:“象曰:山上有泽,咸。”个人认为前面两个意思都是从咸卦中引申出来的,上下皆有感应,就是皆、都、全部的意思,男女心心相印,感情和谐,当然是非常和睦的状态。最基本的意思古代汉语词典里没有讲,咸通“感”,无心之感为咸,意即自然而然的感应,不需要有意为之,这是最纯正最真诚的感应,无心之感的程度要高于有心之感。
咸卦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指少男少女的心灵感应,这是人的感应。从卦德上看,上卦兑是喜悦,下卦艮是静止、停止、制止、阻止、适可而止,意思是这种男女恋爱的喜悦是藏在心里的,不能毫无顾忌、不加节制地张扬,这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不宜盲目模仿。二是山与泽之间的感应,这是自然事物之间的感应。按照先天八卦南乾北坤,东离西坎,东北震、西南巽、东南兑、西北艮的定位,以及乾坤相对,天地定位;坎离相对,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对,雷风相薄;艮兑相对,山泽通气的相互作用规律。咸卦反映了“山泽通气”的规律,上卦泽水之气属阴性,阴气下降;下卦艮山之气属阳性,阳气升腾,泽山之气实现了交互、融合和感应。三是天人感应,由人与人之间感应、物与物之间感应,进而上升至天人感应,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卦象寓义】
山上有泽之象。这是大象所描述的卦象。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艮,艮为山。通常湖泽在山下平坦地区,但咸卦却不同寻常。湖泽却分布在高山之上,就像吉林的长白山,天池位于群山之上的山谷之间。
少男少女之象。咸卦下卦为艮,艮为少男,代表未婚小伙子;上卦为兑,兑为少女,代表未婚小姑娘。下卦也叫主卦、内卦,上卦也叫客卦、外卦。也就是说在少男少女的双方关系中,少男居于主导地位,代表主动力一方;少女居于从属地位,属于被动力一方。
男求女应之象。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这说明男追女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翻越高山才能如愿,如此千辛万苦追到的爱情才会倍加珍惜。女追男相对比较容易成功,但来得容易,失去也容易,对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珍惜,这样的家庭往往好景不长。不是说一定不能这样,而是说凡事有利则有弊,从概率上看这种婚姻解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谈恋爱时男方应主动些,女方不宜太主动,应尽量保持矜持和含蓄。
上下感应之象。从下卦与上卦各爻对应的情况看,三对爻全部发生正应,说明完全你情我愿,上下配合非常默契,这是一种至诚至真、至淳至深的感应。而九五、六二皆当位,表明君王与基层干部,不仅相互正应,而且道德品行过硬,能够坚守中正之道,行为举止表现适当,反映了咸卦所呈现的善美和谐状态。
人言感受之象。咸卦整个卦画酷似一个人体,好像一个人站在那里表白爱情和诉说衷肠。根据卦画和爻辞,整个人体框架栩栩如生:初六、六二构成了人体两条腿的形状;九三、九四、九五分别构成身体的躯干,九三为大腿根部,九四是胸部心脏部位,九五是脊椎后背,上六是头部嘴巴部分。六个爻象征身体的六个部位,从脚到口,均与对方发生了心灵的共鸣和感应。
内止外悦之象。下卦为内卦,内卦为艮卦,艮有静止、停止、制止、阻止之意,表示内部主体的行为举止应当适可而止,防止过于强势和粗鲁。上卦为外卦,外卦为兑,兑为悦,喜悦之意,人在湖泽边上行走心情是愉悦的,人们见到少女心情是愉悦的,少女对未来充分憧憬内心是愉悦的。内止外悦的意思是,主体只有做到适可而止,外部的环境或对象才能呈现出愉悦的氛围;反过来说,主体若做不到适可而止,那么外部的愉悦也将不复存在。
内阻外损之象。下卦艮卦居内部主卦位置,艮有静止、停止、制止、阻止等意,引申为阻碍、障碍等,表明事情进展遇到困难和障碍。上卦兑卦居于外卦客卦位置,兑为毁折,从兑卦的卦形来看,就像一个器物上部发生了缺损,比如夬卦,泽天夬,夬与央相比,缺了一竖,央是完整的,而夬却存在缺陷,缺字右边就是夬,很明显是缺少了点东西。由夬卦(含兑卦)卦名和卦形的缺口,引申出陶瓷器皿的缺口之缺,如同一只碗有了缺口,缺的左边缶代表陶瓷器皿,缶加夬就是缺,表明缺就是陶瓷器皿有了缺口;由夬卦(含兑卦)卦名和卦形的缺口,还可以引申出代表水域有缺口的决,两点水加夬即为决,即水堤坝有了缺口,水经缺口流出,如决堤、决坝、决口等。可见,夬、缺、决等字都与夬卦的卦名和卦形有关,表明易经是汉字演化的源头之一。内阻外损与内止外悦都在揭示主体与客观、内部状况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内止外悦是告诉人们只有主体内部做到适可而止,才能取得客体外部的愉悦;内阻外损旨在说明,如果主体内部意见分歧,相互设置障碍,那么反映在外部环境或在与客观对象的交往中就可能造成损失。这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机理相通。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如同镜子鉴物,内心和谐得到的是和谐的果实;内心冲突,得到的是冲突的结果。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力。现代人容易犯的毛病是,过分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却忽视了精神的主观能动反作用。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
下刚上柔之象。下卦为艮卦,艮为山,为少男,为狗,为手,为小石,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等等,体现了阳刚属性。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因此艮为阳卦,如同山簏高大巍峨。上卦为兑卦,兑为泽,为少女,为羊,为口舌,体现了阴柔属性,因此兑为阴卦,柔情似水。下刚上柔,反映了阳为主动力,阴为受动力,阳主阴从,刚柔并济,阴阳平衡,上下协调的组织结构。无论从上下卦的属性,还是上下各爻的属性来看都是正应的,因此这种组织结构具有自身优势。
男谦于女之象。彖辞:“止而说,男下女。”止而说,就是上面讲到的内止外悦之象。男下女,就是男下于女,意即男方以谦卑、谦让、宽容的态度对待女方,而不是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天道规律要求是抑强扶弱,使阴阳关系趋于平衡。因为从力量上讲,男人比女人强壮,男人居强势地位,先天强势就要通过后天的人文道德加以调整,增加些阴柔成分,从而对过强过刚的势头得以抑制。从女方来看,力量处于下风,先天不足,后天在伦理道义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照顾,相当于社会舆论为弱者撑腰,增强了其阳刚成分,这样双方的力量渐趋和谐,整个关系就显得彼此感应和协调。
山土生金之象。提出五行概念最早之一是在《尚书·洪范》中,可见殷商时期已经将五行关系应用于社会生活。而卦爻辞的出现通常认为是周朝初期的周文王和周公,要迟于五行理论。也就是说周文王、周公在写易经卦爻辞时极有可能融入五行理论。因此用五行理论来解释卦爻辞未尚不可。咸卦下卦为艮,艮为土;上卦为兑,兑为金。按照五行关系土生金,以少男少女为例,少男扶持少女、阳扶阴、刚扶柔等,都是符合社会伦理的。少男是主导方、强势方,是资源、力量的贡献者;少女是从属方、弱势方,是资源、力量的受益者。
泽施百姓之象。以下将会讲到,咸卦是由否卦演化而来的。否卦上卦为天,下卦为地,称其为天地否。天为阳,地为阴,阳气往上升,阴气往下降,否卦呈现出阴阳之气不交、上下阻塞的局面,因此否卦反映的是负面的不良的社会状态,百姓的处境异常艰难。为了改变百姓的生活状态,就需要对社会弊端作出改革。上九来到九三,下卦变为艮卦,艮为少男,可理解为君子深入到百姓中间,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带领百姓艰苦创业,从事生产劳动,关心百姓,教化百姓,从而改善百姓的生活。六三换位上六后,上卦变为兑卦,兑为泽,引申为福泽、恩泽,春风化雨,阳光普照,惠及广大百姓。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彻底摆脱了上下阻塞的否卦状态,呈现出上下一心、彼此感应、君民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联卦画】
咸卦由否卦演变而来。彖辞:“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否卦是上下阻塞不通状态,天地之间相互分离没有感应,将否卦的六三与上九调换位置,即“柔上而刚下”后,阴卦兑卦在上,阳卦艮卦在下,阴气往下降,阳气往上升,于是少男少女有了真情的感应交流,实现了“二气感应以相与”的目的。“柔上而刚下”表达的是演变过程,上、下是动词,往上行,往下走,而不是方位词在上面、在下面的意思。如果把上、下作方位词的话,易经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下刚上柔”,而不是“柔上而刚下”。因此,这两种表达方式含义是不同的。
咸卦的综卦为恒卦。周易六十四卦主要是相综排序,一对综卦前后紧挨着。如果将咸卦的卦画翻转180度后,得到的卦象便是恒卦的卦画。卦画颠倒后其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所代表的卦画卦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卦画颠倒的过程反映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当事人观察的角度不同,代表当事人立场不同,利益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虽然观察的是同一个事物,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人们看问题时要善于换位思考,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但同时诸多不同结果之间又是有联系的。咸卦代表事物前期男女婚前的恋爱阶段,恒卦代表事物后期男女婚后家庭生活。婚前要男追女,婚后要女追男,这样的爱情婚姻才会和谐美满。
咸卦的交互卦为姤卦。如果将咸卦的初六和上六去掉,用剩余的中间四爻重新组成一个卦,上三爻为上卦,下三爻为下卦,其中中间两爻为上下卦所共有,这个新组成的卦便是咸卦的交互卦姤卦。这说明咸卦内部蕴藏着姤卦因素。因上卦为天、下卦为风,称其为天风姤,是一女与五男相遇的卦,也就是说女方面临着多个选择对象,这与咸卦描述的少女面临的情形是吻合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此,如何正确选择恋爱和结婚对象非常重要,千万别被金钱、财富、地位、外表和虚荣迷了双眼,人品、内涵和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找对人。
咸卦的错卦为损卦。如果将咸卦的各个爻性质相反,得到的卦是错卦。意思是阴阳相错的一对卦,即将咸卦的初六、六二、上六变成初九、九二、上九,将九三、九四、九五变成六三、六四、六五,这个错卦是损卦。上卦为山,下卦为泽,称其为山泽损。奇妙之处在于,咸卦是泽山咸,损卦是山泽损,这对错卦之间少男少女的位置正好对调。它表明恋爱期间,男追女是心灵感应的正常行为,如果反过来女追男,那么女方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它告诫人们注意角色定位,倘若错位可能会遭受损失。错卦的意义在于提示人们,不但要从事物的正面看问题,而且还要善于从事物的反面看问题,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咸卦与谦卦有关联。这两个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之处表现在,两者的下卦均为艮山。谦卦上卦为坤地,咸卦上卦为兑泽。从种属概念看,兑是乾坤交合的产物;从五行关系看,土生金,艮为土,兑为金,泽是大地生扶对象,可理解为湖泽是大地的女儿。因而咸卦的上卦兑泽,与谦卦的上卦坤地也有种属上的联系。谦卦大山躲到地底下了,表现了谦虚、低调、不张扬的美德。咸卦大山甘居湖泽之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咸卦也具备谦卦的谦虚特性,因而才有上述男谦于女之象。
【卦辞彖辞】
〖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译文:“咸卦,通达、适宜、正固,迎娶女子,吉祥。”
取,通“娶”,娶女子为妻。
〖彖辞〗《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彖辞说,咸字就是无心之感。柔爻往上去而刚爻往下来,阴阳二气因相互给予而发生感应。因懂得适可而止而喜悦,男方以谦卑姿态善待女方。因此通达、适宜、正固,迎娶女方为妻是吉祥的。天地发生感应而万物得以演化而产生,圣贤因与百姓之心发生感应而使天下和谐太平。观察咸卦所反映的感应状态,天地万物真实的情态状况就充分展现出来了。
【大象之辞】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大象说,大山上面有湖泽,这是咸卦反映的自然景象。君子受此卦启示应当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接纳他人。
虚,谦虚,虚怀若谷,敞开心扉,广阔胸怀。受,动词,接受,包容。受人包括包容别人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甚至批评指责。只要人家说得有道理,不必苛求于对方的方式与态度。山虽然高大巍峨,却不自吟其高,而是以谦卑低调的姿态处在泽水下位,或者说以宽洪大量的包容性在山上辟出一片土地接纳了湖泽,使湖泽在山上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山予泽以空间,泽报山以福泽。君子是山,百姓是泽;君子是舟,百姓是水;虽然君子道德、能力、智慧高于众人,却从不自居,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胸襟和风范,努力为百姓创造幸福和恩泽。
【爻辞小象】
“初六,咸其拇。”译文:“初六,感应到其脚拇指。”
拇,古代汉语词典指“手或脚的大指”,此处一语双关,既指少女的脚大指,又指少男的手指。从上述“人言感受之象”看,全卦六爻象征整个身体,从脚开始到头部的顺序比较清晰,因而此处应当指脚拇指;从艮卦而言,艮为少男,艮为手,此处又指少男的手指。初六与九四有正应,表明青春萌动的少男爱上情窦初开的少女,彼此产生了心灵感应。初六阴爻居阳位,表明小伙子主观上意欲前往主动追求,但能力欠缺、实力不足,又处于艮卦初爻,艮为静止、停止、制止、阻止,有外力阻碍,因此少男的行动能力非常有限。可以理解为此时少男与少女接触时间不长,相互不太熟悉,显得矜持拘束、不知所措。小伙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贼心但没贼胆,想表白却难以启齿,想行动又怕遭到拒绝,显得犹豫迟疑,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如果就此放弃又心有不甘,于是只能壮着胆子作些试探性的动作,他轻轻地摸了摸小姑娘的脚指头,想知道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脚是女人身体的象征,关系到女性的尊严、贞操和名誉,女子轻易不会让陌生男子碰她的脚,除非是她衷情的男人。因此,让不让摸脚成了检验女人喜欢不喜欢男人的试金石。爻辞之所以是“咸其拇”是因为少男少女有了某些身体部位的接触,才会形成触电般的感应和感觉,没有身体部位的接触,凭空想象、爱慕或思恋是很难有这种感知的。初六爻辞没有吉凶评价,既不鼓励,又不禁止,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毕竟感应刚刚开始,或轻或重,不及或过,后果都不是太好或太坏。
“咸其拇”取象于艮卦。咸卦下卦为艮卦,艮为少男,艮为手,可理解为少男用手触摸少女的脚大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小象说,感应其脚拇指,因为少男的心意牵挂着外面的少女。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译文“六二,感应到其腿肚子,凶险。静处则吉祥。”
腓,féi,人的小腿肌,俗称腿肚子。此爻,接触的部位往上提高了一截,感应的程度进了一步,由初六的脚拇指升到六二的腿肚子了。其实,人的感应源自于心,假如心如铁石就没有什么感应了。所谓感应实则就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和情感变化。腿肚子与脚拇指并不代表真实感觉的差异,易作者只是以身体部位的高低来说明和区分感应强化的程度,六二较之初六往前进了一步。孔子在删定《诗经》之《关雎》篇时教育学生年轻男女要“发乎情,止乎礼”,感应(情感)与理性是相对的,情感失去理智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天崩地裂、生死相许、爱恨情仇等词眼都与男女爱情联结在一起的,感情若不加以约束控制,任由其狂马奔腾,放荡不羁,就会做出许多傻事来,于是爱情故事就可能演变成爱恨事故。所以,此处的“凶”,旨在警示人们“此路危险,谨慎驾驶”。居吉,居与行相对,居是停止、静处,可引申为家居、居住家里少外出。居吉,并不是让小伙子宅在家里足不出户,其用意是让他呆在家里,静下心来仔细想清楚,与她是否合适,爱她什么地方,志趣相投么,性格脾气合得来吗,能容纳对方的缺点吗,自己有能力给她幸福吗,等等。想清楚了或真情表白或急流勇退,其结果都是吉祥的,而不是一唯地跟着感觉走,跟着错误的感觉一定会把人带到泥潭之中而难以自拔。六二阴爻居阴位,当位,表明其行为举止是适当的。居中位,表明当事人具有中正之德,道德品质良好,这是吉的主要原因。六二与九五有正应,能够得到九五的关照,上下能够配合协调。
“腓”取象于巽卦。咸卦的下交互卦为巽卦;若六二发生爻变,则下卦也变为巽卦。巽为股,大腿,腓为腿的一部分。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小象说,虽然凶险但静处吉祥,这是因为顺势而为不会产生危害结果。“顺”取象于巽卦,巽卦的卦德为顺,也就是说顺是巽卦的性质特征。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译文:“九三,感应到其大腿,执意对其追随,如果前往将有小灾小难。”
股,大腿。执,古代汉语词典解释:逮捕,捉拿;握,持;掌握,控制;掌管,主持;执行,施行;执意,坚持。此处主要是执意追随的意思。随,追随,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大腿跟着内心走,小伙跟着姑娘走。吝,悔恨,耻辱。易经吉凶通常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是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吝的状况不是很严重,但也有些麻烦,比悔恨稍重一点,比厉稍轻点。
九三阳爻居阳位,当位,表明其行为举止基本适当,与初六、六二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行动愿望,具备更强劲的行动能力。九三与上六有正应,能够得到上六的关照。九三是下卦末爻,少男追求少女的心情更加急迫。身体接触部位由脚脖子提高到了腿部,感应指数也相应地上升为第三等级。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性动物,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情感与理性,犹如事物之阴阳,过阴过阳都是有缺陷的,阴阳平衡才是最佳选择。此处的“往吝”也极具警示意义。提示人们,少男追求少女是天经地义的,但却不可执迷不悟,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否则很可能自取其辱。好在吝的风险等级不高,问题还不太严重。
“股”、“随”取象于巽卦。咸卦下交互卦为巽卦,巽为股;巽为风,风吹草偃,表示整齐、顺从,引申为跟随、追随。
“执”、“往吝”取象于艮卦。下卦为艮卦,艮为手,执是手实施的行为。艮为止,阻止、静止、停止、制止等意,阻止前往,即不宜往前走,硬要往前走将导致小灾祸,因此“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小象说,感应到了大腿,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心意在于追随对方,但却被下面的腿脚控制住了。执,控制、掌握、限制等意;所执,被控制、被限制的意思。“所执下”取象于艮卦,艮为手。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译文:“九四,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心潮起伏频繁往来,情侣顺从了你的心思。”
憧憧,chōng,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一是摇曳不定的样子;二是来往不绝的样子,《周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从爻意上看,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有所偏颇,应当将两个意思综合起来理解更为妥当。摇曳不定的样子,引申为少男少女在恋受期间敏感多疑、心神不定的矛盾心理。朋,同师同道之人,此处引申为男女伴侣、情侣。思,心思,内心所想。
咸卦六爻皆以“咸其某”的句式来表述,唯独此爻没有明确感应的部位。其实,从爻辞和爻位中可以判断,九四就是胸部心脏的位置。也就是说,身体接触的部位已经提升到了心胸部位。按其体例应当有“咸其心”的表述,但是易作者没有明写,故意隐去这三个字,体现了匠心独运。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咸”通“感”,咸乃无心之感,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才是最纯真的,一旦有“心”为之,一味去讨好少女,就不是那么纯真了。此处省去“咸其心”与咸字省去心,具有异曲同功之妙。旨在突出男女相爱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寓意,而不需要施展心计、刻意求之。道是无心却有真心。从“朋从尔思”的“思”中可以感觉到“心”的存在,古人多用思来表示少男少女恋爱之心。孔子对《诗经》作了高度概括:“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两者之“思”是相通的。
“贞吉,悔亡”,悔亡是指本来是有悔恨之事要发生的,由于坚守正道带来了吉祥,因此悔恨消失了。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当,走路要正道,感情要真实。只有把爱情建立在真实感情基础之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九四阳爻居阴爻,不当位,表明其行为举止过于刚强,好在与初六有正应,彼此遂了心愿,从了心思,顺了心意。
《系辞下传》说,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o4蛾的幼虫)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涂,通“途”。焉,那里。信,通“伸”。利,适宜。尺蠖,蛾之幼虫,即毛毛虫。毛毛虫很短,为何称其为尺蠖?本人认为,一是毛毛虫屈体时形状如同“尺”字;二是毛毛虫是直的,形似直尺;三是毛毛虫有格子花纹,与尺子的一寸一格的花纹相似。
这段话的意思是,易经说:“心潮起伏频繁往来,情侣顺从了你的心思。”孔子说:“天下人思念什么、忧虑什么?天下人虽然各自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最终的归宿是相同的;天下人各自有千奇百怪的想法,但最终归结于共同的价值观。天下人思念什么、忧虑什么?太阳天天前往,月亮天天到来;月亮天天前往,太阳天天到来。太阳、月亮相互配合、交替推进,使得天下展现光明。寒冷前往则暑热到来,暑热前往同寒冷到来,寒冷、暑热相互配合、交替推进完成了年岁更迭。过去的卷屈,将来的伸展,卷屈与伸展相互感应配合就生成了适宜的状态。毛毛虫之所以卷屈身子,是为了伸展身体往前爬行。龙蛇冬眠蛰伏是为了保存身体性命。精妙的道义原则融化于心,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适宜用来安身立命的东西,最好是推崇道德建设。过了此时再往后进行,虽然还没有到达那个时间节点,但是也许可以预知其结果的。穷尽神妙境界而达到以智慧教化天下,正是道德的最大功能。”
这段话是孔子针对九四爻辞有感而发,他并没有将思维局限于男女感应,而是由男女感应,升华到日月感应,继而由感应引申出世上万物阴阳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自然规律问题。寒暑配合成全了年岁,屈伸配合完成了行进,蛰动配合保存了性命,义德配合成就了天下教化大任。
“憧憧”、“朋从尔思”取象于九四爻位。九四正好相当于人体心脏的部位,古人认为人的思维情感出自于心,从“思”字构成可以感知,思由田加心组合而成。同时,按照易经规律,三多凶、四多惧。因此九三出现吝,九四出现心旌摇曳、心潮起伏,含有担心、忧虑、害怕等意。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小象说,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没有因感应发生危害。心潮起伏频繁往来,是因为还没有将正能量在感应中发扬光大。
“九五,咸其脢,无悔。”译文:“九五,感应到其后背,没有悔恨。”
脢,méi,脊骨肉,指后背部位,位置比心脏略高。九五爻辞简单,只描述了感应部位是后背,结果是无悔,没有留下遗憾的事,结局不错。九五是上卦的中爻,是君王之位,是全卦的核心。整个咸卦及六爻进展围绕少男少女的心灵感应展开,并将男女感应延伸至天地感应、人与自然感应、物与物感应,即天下万物相互联系、和谐共存,任何事物都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其一席之地。
感应是双方的事,你有感我有应。此爻所描述的感应已经进展至背部。少男少女的感应由脚拇指到腿肚子,由腿肚子到大腿,由大腿到心,再由心拓展到后背。通常来说,人体有触摸才会有感应,因此“咸其脢”可视为现代拥抱的古语表达。意味着其感应的程度逐步升级至高峰,少男少女的关系到了这种程度,差不多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如果再将男女感应原理运用到治国理政,比如君王与百姓也能“咸其脢”,实现上下的完全正应,君王以博大胸怀包容、感化、感召百姓,并将人心向背来衡量治国理政的得失,那么君王百姓将皆大喜欢而“无悔”。九五阳爻居阳位,当位,表明其行为举止适当。九五居中爻,可谓德配其位,具有中正之德。九五与六二有正应,表明上下彼此感应、心有灵犀,双方能够配合协调、和谐共存。
“脢”取象于其爻位。脊骨肉即后背的位置比心脏稍高,九五爻位相当于人体后背的位置。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小象说,感应到其后背,心意表达已接近末端。末,树木的末端,树梢,相当于人体的后背以上部位。身体的末端部位,也是感应的末端部位,进入了高等级感应的区域,也就是男女情感进入了高潮。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将心和盘托出,完全交给对方,没有作任何保留。有学者认为应当是“志未也”,心意未能得到表达,与卦意不符。
“志末也”取象于坎卦和爻位。如果九五发生爻变,那么咸卦变成了两阴、两阳、两阴的大坎卦。坎为加忧,为心病,其于木也,为坚多心,引申为心意、心志。九五之爻位,相当于树末部位和人体后背部位。
“上六,咸其辅颊舌。”译文:“上六,咸应到其颊骨、脸颊和舌头。”
辅,颊骨、面颊。颊,脸的两旁。辅、颊意思相近,前者是指面颊里的骨头,与牙床相连,后者是指面颊的皮肉。成语辅车相依,即是指面颊与牙床骨相连。上六到了咸卦的末尾,少男少女感应的部位已经到了颊骨、脸颊和舌头。如何使这些部位有感应?许多易学者都能想象得到,但没有讲出来,或许是难以启齿,羞于表达。我认为上六讲的就是少男少女的亲吻,这是男女热恋达到高潮阶段自然而然的节目。同时,也指热恋男女甜言蜜语,情话绵绵,滔滔不绝,互诉衷肠。
本来上六多少有些“亢龙有悔”的意味,但是咸卦没有,易作者对上六结果不著一词,该悔时没悔,该凶时无凶,这本身就表明了易作者的态度。同时,上六结果无所谓吉,也无所谓凶,也说明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易作者将咸卦说到这个份上,标志着从感应角度而言已经完成了所有阶段,此爻的感应已升至巅峰,接下来就该进入下一卦恒卦的婚姻家庭生活阶段了。少男少女感应发展到了上六爻,两人进入了蜜月期,卿卿我我,耳鬓斯摩,亲热接吻,如胶似漆,感情炽烈像迸裂的岩浆,奔放似咆哮的黄河,感应至此已进入合二为一的境界,为接下来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基础。上六阴爻居阴位,当位,表明其行为举止适当。与九三有正应,两者心灵感应,高度默契,能够协调配合。
“辅颊舌”取象于兑卦。上卦为兑卦,兑为口,辅、颊、舌均为与口相关的器官或部位。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小象说,感应到其颊骨、脸颊和舌头,情话绵绵,滔滔不绝,神情喜悦。滕,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水向上涌起。《说文·水部》:“水超涌也。”滕口,张口放言。《周易·咸》:“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说,通“悦”,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