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漳州龙文塔

时间:2024-01-11 21:43:59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我在龙文塔前(右一)(1968)

龙文塔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龙文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龙文塔共有七层,花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层有檐露出。第一、二层有弧形 隧道式石门各二个,第三层以上各层砌实不设门。塔下有“憩园”,园中遍栽桃树,每逢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吸引许多游人前来游塔观赏。龙文塔历经了烽火岁月,沧桑巨变,几经废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创,后又被拆除,趋于湮灭。

八卦楼建于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楼阁,据《漳州府志》记载:“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罗青霄以巽隅洼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这就是威镇阁,当时威镇阁的建造蓝图出自漳州同知(知府副手)罗拱宸之手。威镇阁高3层,采用阴阳八卦为顶面,阁上都用长宽相同的长方形巨石铺成八角形状,每块巨石按方位分别刻着“乾、坤、震、艮、坎、兑、巽、离”的方正大字,所以俗称八卦楼。该楼与芝山顶峰的威镇亭遥相对峙,互为犄角,故名为威镇阁。威镇阁八面开窗,登临阁顶,方圆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当年的设计者罗拱宸登楼远眺,触景生情,赋联一对:“五名山两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真七儒三及第,漳州文献甲闽瓯。”巧妙地将当时漳州人文景观的精华融入联中。400多年来,威镇阁历尽坎坷。清初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率反清大军与清军大战漳州城,威镇阁被大火焚毁。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又过20年,威镇阁阁顶遭雷电轰毁,两年后,知府蒋允君主持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威镇阁在武斗中被炮火炸塌。

以上文字源自《漳州府志》的历史记载,从中可以了解到.文革前的龙文塔自明嘉靖年(1535年)建后经历过经一次重建(清雍正1732年). 文革前的八卦楼自明(1572) 建后经历过经二次重建(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和清乾隆二年1737年),一次重修(1757年)。

如今,新建的龙文塔已经不在原址, 迁建于龙文区而成 了公园的景观塔. 新建的八卦楼也东移,成了一座文化品位馆,据说“成为漳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老龙文塔,我记忆犹新, 老龙文塔座落在漳州二中校园内,从小我经常利用星期天结伴到塔下龙文山上游玩,老塔的沧桑古朴,雄劲挺拔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在我上山下乡前的1968年,我在老龙文塔留下了一张宝贵的合影.文革期间老龙文塔的拆除无疑是漳州古建筑最大的损失.永远无法挽回的缺陷,可叹!

八卦楼我就较少进去.根据记载, 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罗拱宸用巨石建铺成的八卦楼(第一次重建)高三层,八面开窗,登临阁顶,方圆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其规模何等壮观!然而再经历第二次重建及20年后重修的八卦楼就不如原来的壮观了,但仍然不失为漳州的一座承载古老历史的地标性建筑。

这2座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地标建筑现在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了!令每个漳州人为之惋惜!

这里贴的16张黑白老照片是非常珍贵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龙文塔和八卦楼的古老丰姿。

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我从冯水国先生收藏的老照片翻拍而来的。在此感谢冯水国先生和王和贵先生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欣赏到早已消失的漳州古老建筑: 龙文塔和八卦楼!

1龙文塔1920

2龙文塔1930

3龙文塔1950

4龙文塔1950(2)

5龙文塔1960

6漳州龙文塔(摄影家林国和遗作)

7龙文塔1968

9 1908水灾后八卦楼

10南河边八卦楼1930

11八卦楼1930

12八卦楼1948

13八卦楼1950

14八卦楼1950(2)

15漳州八卦楼(摄影家林国和遗作)

16八卦楼(1967)这张照片不久,八卦楼就倒塌了

作者简介:李哲文,漳州人,现年68岁,工艺美术师、旅行者、摄影师、乡土守望者。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