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中,
华生提出了行为主义的五大主张:
→
一、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客观观察与测量】,而非主观类型。
→
三、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预测行为】与【控制行为】。
→
四、【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控制环境因素,即可改造人的行为。
→
五、由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原则可用于解释人的行为。
|
相对于内在的【特质】【动机】【意图】以及【潜意识】而言,
【行为】是科学心理学所能研究的唯一对象。
→
因此,
在行为主义那里,
心理学又被冠以【行为科学】,
其目的是使心理学变成自然科学。
→
自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开创行为主义
直至 20世纪中叶,
传统心理学思想中
有关【认知】【思维】【情感】【人格】【智力】
等主题均被摒弃于心理实验室之外,
这是心理学思想的空前巨变。
→
当时美国心理学界中
反对行为主义思想的学者给予华生这样的评价:
达尔文赶走了心理学的灵魂,
华生挖掉了心理学的心。
→
作为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华生曾经断言:
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
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
→
那么,
我敢担保,
任意挑选其中一个婴儿,
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
及其祖先的种族如何,
都可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
然而,
具有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的是
华生根据他的SR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原理
来养育他的两个儿子,
结果一个儿子自杀,
另一个则成为精神分析专家。
→
华生假设
生活中必要的活动
就是大量的特定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而且【人格】是由一系列习得的【SR连接】所组成的。
→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历史,
所以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不同的。
→
而且 SR 的类型
也并不是结构化的 或者一致的,
它取决于 个体恰巧学到了什么?
→
例如,
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很强势,而在工作时很谦和,
那么办公的环境会使他产生【恭顺】的反应,
而家里的环境会使他变得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