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新闻指出,全国慢性疼痛患者超1亿人,其中腰腿痛发病率最高。临床统计,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约30%。专家也指出,如果出现头痛、胃痛、腰背酸痛等疼痛,一时查不出病因时,不妨到精神科进行检查。
01
慢性疼痛可对患者造成精神疾病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表示质疑:此话当真?我一周起码有两到三次头疼,胃疼那都是不定时的,看精神科???头痛看脚???
这并非空穴来潮,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有关研究表明,头痛病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情绪体验问题方面,都与健康人群有着明显区别,具体表现在症状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激等方面。
材料还指出,头痛病人伴有情绪反应或心理障碍,64%的病人是诱因,36%紧张性头痛病人是主要病因。(宋世宗,1994)
张爱芬等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14例头晕头痛病人进行测评和调查时,她们发现女性头晕头痛病人有焦虑和/或抑郁概率高于男性病人。
年龄小于40岁的头晕头痛病人较年龄大于40岁的头晕头痛病人有焦虑和/或抑郁的概率高,对于这类患者应更注重心理问题上的治疗。(张爱芬,2004)
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魏主任说道,慢性疼痛会导致病人的一系列心理与精神问题,甚至持续状态久了以后,会导致一些器质性的问题,同时一些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可能伴随着慢性疼痛,心理状态不好的话,慢性疼痛甚至会得到放大。
02
心理治疗方法
3种在国外被大量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将会介绍给您。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科医生通常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人症状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下推荐的几种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仅供学习和参考。
如有需要请咨询精神科医生,与医生共同商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目前是有效并基于实证研究的治疗方式,它能有效干预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并纠正这样的负面思维和非理性信念,如果能改变患者思考事情的方式,就能从而改变他们的情绪,缓解或消除症状和病因。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用于一对一治疗也可以用于群体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受众范围很广,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 (Lynch, 2010)。
一些试验调查表明结合药物使用效果会很强,不过它作为独立治疗方式也有很好的疗效 (Tolin, 2010)。认知行为疗法也可以预防一些心理疾病的复发 (Tolin, 2010)。
正念认知疗法
正念是促进对内在体验的意识和注意的有效方式,以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待自己内在体验的方法(Kabat-Zinn, 2003)。
正念教会患者放弃控制情绪体验或改变想法内容,患者需要学习如何注意自己产生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而不去评估它们的真实性、重要性或价值,不要尝试去逃避、回避,或者改变它们,可以帮助患者即使在焦虑状态下也能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
正念疗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对注意力控制能力的发展和对自身内部经验的非批判性关注,特别适用于解决焦虑和抑郁问题。
正念引导使自身只去关注当前事件的发生,反复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感受上。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自身控制和维持注意力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从而使患者可以从引起焦虑的情境中帮助自己走出困境(Lang, 2013)。
辩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学习积极的应对方法。辩证行为疗法已被证明可用于治疗情绪障碍、自杀意念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如自我伤害和药物滥用。
辩证行为疗法通常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和来访者最终将以与哲学辩证相当的方式平衡和综合问题假设和对立的过程,最后融合这些看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了解导致来访者反应的触发因素,帮助来访者增加情绪和认知调节的能力,并帮助其评价其自身应用于事件、思想、感受和行为的应对技巧,以帮助来访者应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反应。
我们的身体是最诚实的,它通过疼痛告诉我们,你现在的状态一点也不好,需要慢下自己的步伐,回头耐心地看向自己,是不是一路奔跑,忘记拥抱一下被遗忘许久的心。
很现实的一段话:“你若不抽出时间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心理健康综合评估
注意:未满18岁需家长陪同
当你想要更加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我;但你遇到了重要地选择但又感到迷茫;当你感到压力重重,又无力应对,受到婚姻家庭的关系冲突而不知如何解决;当你感到莫名的恐慌和不安;当你出现食欲减退、失眠、腹泻等躯体不适症状,但又查不出躯体的实质性问题......
那不妨让自己接受一次心理健康体检。
如果快乐很难,那祝大家都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