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丫环好狡猾

时间:2024-01-09 21:10:02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1)在《甲戍本》的封面上,正式写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根本没有曹雪芹的名字!根本没有把曹雪芹放在眼里!脂砚斋声明自己是"评",而不是"作"!真正的作者是谁?采用真事隐的方法"隐去了"!
曹雪芹本来就不是作者,真正的作者和脂砚斋都拿曹雪芹当傀儡,把曹雪芹伪装成作者,用来懵人。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那位"情僧",他就是曹頫。他在被抄家之后,遭到整个家族的唾骂,无颜见全家父老兄弟,走投无路,只好出家当和尚。他用十年工夫,哭成此书,原名叫《石头记》。曹頫是行脚僧,他的足迹,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他带着小说云游四海,去过山东等地,他遇到了吴玉峰和孔梅溪,所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作者和批书人把《红楼梦》的作者伪装成曹雪芹。但畸笏叟等人,不可能不透露出一些信息,终使真相大白。一切功劳归于畸笏!曹雪芹这个傀儡该下台了!
(2)"作者自云:......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请问:曹雪芹从4岁就被抄了家,他穿过"锦衣纨袴"吗?他吃过"饫甘餍美"吗?他沾过"天恩祖德"的光吗?只有曹頫过过这样的生活,才有亲身体验。
(3)"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请问:曹雪芹称得起"半生潦倒"吗?他又有什么"之罪"呢?只有曹頫称得起罪过。
(4)" 作者自云:......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请问:曹雪芹在死的时候,只有一个新妇,他周围哪来这么多女子?哪来这么多丫环?他去哪里体验生活?只有曹頫,他身为江宁织造,既当官又有钱,周围有这么多女子、丫环,整天在女子堆中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5)"作者自云:......实愧则有馀,悔则无益"。请问:曹雪芹有什么"愧"的?有什么需要"悔"的?只有曹頫才可以哭诉一集,即"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以上"作者自云"完全透露了作者的身份。曹雪芹不具备这样的身份,只有曹頫具备。以下再看批语。
(6)原文:第一支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甲侧: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
[分析:谁为情种?情种就是宝玉。非作者为谁?这个情种就是作者,也就是石兄、石头、宝玉。
这条线索就是:情种——宝玉——作者——石头。]
(7)甲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分析:"能解者"并不是作者,是指批书人脂砚斋,他在"壬午除夕"死了,再有疑难问题怎么办?只好"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为什么要问石兄?因为石兄是作者,石兄比脂砚斋更清楚,可惜很难找到,只好怅怅!
(8)原文: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
甲侧: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
[分析:谁是继业者?谁是丢业者?就是曹頫。他未能"继业",反而丢掉了家业,怎能不哭?这一把眼泪的就是真正作者曹頫。]
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甲侧: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
[分析:二公白说了半天,结果造就出一个"觉世觉人"的和尚出来,曹頫败了家,走了"觉世觉人之路也"。
这条线索是:荣宁二公的嘱托白费了——曹頫未能"继业"——造就出一个觉世觉人——曹頫当了和尚——开始写小说——变成了作者——流出了"作者真正一把眼泪"。]
(9)原文: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
甲侧: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
[分析:作者所历和曹頫的经历符合,曹頫的经历就是"红楼一梦耳"。]
(10)庚眉:"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分析:"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是什么意思?我体会:是石兄行文,即石兄写的,说明石兄(贾宝玉,曹頫)是作者。]
(11)原文:"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
甲侧:本名。
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分析:《情僧录》是什么意思?就是"情僧"写的,有一部分是记录自己的。空空道人就是曹頫出家后的法号,他就是"情僧"。"甲侧:本名。"告诉我们,《石头记》是曹頫原著的本名,在甲戍年以前就初步完成了。
往后的话:"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是编造出来的骗人的鬼话。一个和尚写小说,大谈儿女风月情怀,成何体统,岂不笑话,所以就把他的儿子曹雪芹当成傀儡,戴上了作者的桂冠。曹雪芹怕漏馅,采取回避态度,只好搬到一个荒凉的小山村跺起来。敦诚、敦敏、张宜泉多次赞扬曹霑绘画水平,却从来没有赞扬过曹雪芹《红楼梦》写得好。敦诚去拜访曹雪芹,曹雪芹并没有在家里忙着写《红楼梦》,而是《访曹雪芹不值》,不在家,只好在门上贴个条。]
甲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分析:这本《风月宝鉴》就是《石头记》,是雪芹的爸爸写的。
(12)甲眉: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分析:笔者认为这是畸笏批的。畸笏否定了"雪芹披阅增删",指出这是作者"狡猾之甚"。畸笏所说的作者,是指原作者曹頫,"楔子"也是曹頫作,而雪芹既不是"披阅增删"者,也不是"楔子"作者,更不是小说作者。畸笏指出,曹頫想用"画家烟云模糊"法来处理作者问题,警告读者,"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尽管用了"万不可"字样以表示强调,观者还是没有听畸笏的警告,而是上了曹頫的当,"巨眼"变成了"近视眼",被"烟云模糊"了,竟然认为雪芹是作者。二百年之误,可叹可叹。
曹雪芹连批语都没有写过,对于父亲的作品,他只能回避。]
(13)庚眉:处处点父母痴心、子孙不肖。此书系自愧而成。
[分析:曹雪芹无须"自愧"。"此书系自愧而成"意思是:曹頫因自愧而写。只有曹頫才会自愧。]
(14)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甲侧: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分析:"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是宝玉,"一生惭恨"的也是宝玉,"作者一生惭恨"透露出作者是宝玉(曹頫)。]
无材可去补苍天,
甲侧: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
甲侧: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分析:曹頫惭愧一生,呜咽一生。]
(15)甲眉: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分析:由于曹頫的原因,造成整个家族被抄,他欠下整个家族的债,只能用眼泪还债。只有"作者一人耳",他就是作者曹頫。而曹雪芹不欠别人债,无须用眼泪还债。]
(16)甲眉: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抚今思昔,肠断心摧。
[分析:曹家被抄时曹雪芹4岁,长大后穷困,哪里会有"金魁星"?金魁星的故事是曹頫小时候的事情,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意思是:曹頫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
(17)庚眉:云儿知怡红细事,可想玉兄之风情月意也。壬午重阳。
[分析:曹雪芹穷得要命,没钱买酒,敦诚不得不卖了佩刀请他吃酒,他哪里有钱去和妓女交往,他哪里有机会去了解妓女的生活细节。曹雪芹绝对写不出和妓女喝酒的场面,以及那些低级话。曹雪芹也绝对没有冯紫英那样的阔公子朋友。只有曹頫确实过过这样的生活,才能写得出。]
(18)宝玉与贾芸的对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甲夹:几个"谁家",自北静王公侯驸马诸大家包括尽矣,写尽纨绔口角。
[分析:曹雪芹是个被抄过家的破落户,被人斜眼看待,哪个"王公侯驸马"能瞧得起他?他有什么资格出入北静王府?他怎么能知道那么多"谁家"里的"奇货"?能说出"王公侯驸马诸大家"情况的应该是曹頫。]
(19)甲:"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
[分析:为什么畸笏要"命芹溪删去",而不直接"命雪芹删去"?以前我想不通,现在明白了。因为芹溪是增删者脂砚斋,负责增删工作,而雪芹既不会作也不负责增删,当然不会"命雪芹删去"。]
(20)甲眉: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分析:"亦且被石头瞒过了"就是被作者瞒过,——这句话透露出"石头"是作者。]
(21)甲眉: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分析:作者具有"鹡鸰之悲、棠棣之威"——他只能是曹頫。]
(22)王夫人因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甲侧: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分析:这个"孽根祸胎"就是招致全家抄家大祸的作者曹頫,他给自己写下了"孽根祸胎"四字,表示忏悔,必然会痛哭流涕,"血泪盈面"。而曹雪芹是个无名小卒,无缘无故为什么要血泪盈面?
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
甲侧:与"绛洞花王"为对看。
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
甲侧:是富贵公子。
[分析:明确露出,作者"是富贵公子"曹頫,而不是穷小子曹雪芹。]
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要睬他,......"
(23)再看描写贾母吃饭的场面: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甲侧: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使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礼耳。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蒙侧:大人家规矩礼法。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
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蒙侧:作者非身履其境过,不能如此细密完足。]
[分析:透露出作者是"身履其境"的,只有曹頫。到了曹雪芹时期,哪里还有这个排场?神童再世,也不可能凭空设想出来。]
(24)原文: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甲夹: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盖作者正为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
甲眉: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既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
[分析:曹頫先当官,后罢官,深深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害,在这样的对联下,他只有痛哭,哪里能睡觉,这才是"如此画联,焉能入梦?"批语的真意。
(25)由于曹頫《石头记》写得好,得到家族的一致赞扬,畸笏等人连连称赞"好石头记"、"真好石头记"。到了晚年,畸笏等人已经谅解曹頫,才写出如下批语,以表诚意。
甲眉:"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
[分析:既透露出这些"情聆"是属于石兄(曹頫)的,也对作者石兄表示慰问。]
(26)原文:第十三支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甲侧:六朝妙句。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
甲侧:深意他人不解。
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甲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分析:透露出曹家的衰亡,除了曹頫有责任,贾珍也有"首罪"。但作者和批书人都没有揭露,而是用"菩萨之心",把真事隐去了,"深意他人不解",后人无法猜度。]
(27)原文: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甲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以二句批是段,聊慰石兄。
蒙侧:放笔痛骂一回,富贵之家,每罹此祸。
[分析:"以二句批是段,聊慰石兄",说明"是段"是石兄所写,石兄是作者。"可与人言无二三",说明有难言之处,和上批中的"深意他人不解"一个意思。说明作者和批者都是抄家事件的当事人,知道一切底细。而曹雪芹当时只4岁,并不知道这些底细。]
(28)甲:"一进荣府"一回,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且将豪华举止令观者已得大概,想作者应是心花欲开之候。
[分析:揭示出此时作者当着官,享受荣华富贵,处于"心花欲开之候",应是曹頫,绝非雪芹。]
(29)原文:那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知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美酒羊羔,也只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涂毒了!
甲夹:一段痴情,翻"贤贤易色"一句筋斗,使此后朋友中无复再敢假谈道义,虚论情常。
蒙侧:此是作者一大发泄处。
[分析:足见作者初会秦钟时的"富贵"情景,以及没落后的反思。作者发泄什么呢?作者把'富贵'二字贬低得一文不值,泥猪癞狗一般。而曹雪芹不会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30)庚夹:又一个睡态。写黛玉之睡态,俨然就是娇弱女子,可怜。湘云之态,则俨然是个娇态女儿,可爱。真是人人俱尽,个个活跳,吾不知作者胸中埋伏多少裙钗。
[分析:"作者胸中埋伏多少裙钗"——这样的生活体验,决不能来自穷小子曹雪芹。只能来自丫环成堆、去过妓院的曹頫。]
(31)原文: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
庚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被误者深感此批。
[分析:作者一生被一个丫环所误,这就断断不是曹雪芹了,曹雪芹哪里有丫环?]
(32)庚眉: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耶,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己卯冬夜。
[分析:"作者自站地步"说明敢续《庄子》的宝玉就是作者。]
(33)原文:又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
甲侧: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
[分析:这是针对马道婆的鬼话写的批语。这个"甲侧"是谁写的?他叫"米颠",和畸笏、作者同辈,比曹雪芹高一辈。]
(34)己夹:"孩子"二字愈见亲热,故后文连呼二声"我的儿"。
比我的宝玉强十倍![这是王夫人对袭人的赞扬]
己夹:忽加"我的宝玉"四字,愈令人堕泪,加"我的"二字者,是明显袭人是"彼的"。然彼的何如此好,我的何如此不好?又气又恨,宝玉罪有万重矣。作者有多少眼泪写此一句,观者又不知有多少眼泪也。
[分析:写下"宝玉罪有万重"一句的是作者自己,说明作者是写自己。]
(35)原文: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己夹:神妙之极!看官至此必愁贾母以何相称,谁知公然曰"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编出,余断断不信。何也?盖编得出者,断不能有这等情理。
[分析:这件事情,雪芹决没有经历过,很难编出来。只有曹頫。]
(36)庚夹:奇文神文!岂世人(余相)[意想]得出者?前文云"一箱子"若是私拿出,贾母其睡梦中之人矣。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记不神也。
[分析:批者似畸笏,说明作者与畸笏同辈,都亲身经历过。而雪芹是晚辈,何谈经历过。]
(37)庚夹:一段神奇鬼讶之文不知从何想来,王夫人从来未理家务,岂不一木偶哉?且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浸润之谮原非一日矣。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想遭零落之大族儿子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此一段不独批此,直从抄检大观园及贾母对月兴尽生悲皆可附者也。
[分析:这是贾府被抄前后的事。雪芹当时很小,并未经过。]
以上是能说明作者身份的部分原文和批语,从中得出:作者是曹頫,已经当了和尚,而非雪芹。
----------------------------------------------------
上面也曾提到,作者和脂砚斋想造假,哪些例子能说明是在造假呢?
先看看造假者的心理:
A、甲侧: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
B、甲眉: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分析:这就告诉我们,小说和批语都属于做文章,都有假!真真假假、狡猾之至之处多着呢!]
再看看造假的例子:
例一
己夹:伤哉!作者犹记矮?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分析:假设这一年是己卯年(1759),20年前是1739,雪芹16岁,曹頫约37岁,畸笏33岁。这个具有"合欢花酿酒"故事的作者应属于雪芹,这就是"假",因为1739年,已经抄家后12年,哪里有条件去"合欢花酿酒"玩。这个故事应是40年前曹頫的故事,当时曹頫19岁,畸笏15岁,雪芹未出生,哥俩玩"酿酒"比较合适。]
例二
甲眉: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
庚眉: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分析:假设这一年是庚辰年(1760),30年前是1730(抄家后第3年),雪芹7岁,曹頫约28岁。曹頫是在"狱神庙"里关押着,还是在类似"葫芦庙或智通寺"里当和尚,不清楚?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烟云模糊,很难理解。]
例三
庚: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分析:如果雪芹是作者,雪芹就生活在脂砚斋等人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叫来把中秋诗补上,为什么还要"俟"?在这里,俟雪芹就是等曹頫的意思。曹頫在庙里呆着,不经常来,所以得"俟"。"雪芹"二字已经相当于土匪的暗号、黑话,造假的人,其语言逻辑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不然,观者怎么会上当受骗呢?]
例四
甲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分析:同上,是黑话,不必再解释。]
小结
作者前半生在温柔富贵乡里受享了几年秦淮红楼旧梦,后半生在青灯古佛旁写秦淮红楼旧梦,对两种生活都深有体会,不仅写出了自己和家族的往事,还加入了风月故事和一些政治故事,充满了社会的哲理,对后人有启迪和警告的作用。他就是曹頫,十年辛苦不寻常,以泪洗面,哭成此书《石头记》。
作者已看破红尘,不求名利,把署名权让给了儿子曹雪芹。他的法号叫什么?空空道人吗?不知道。他除了写小说,也曾云游四海。他写成的小说,除了自己随身携带一份而外,还有一份放在他的亲弟弟畸笏家里,由畸笏保管并负责请诸公、诸子浏览,然后写批语。脂砚斋、畸笏叟、米颠三人,功劳很大。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是他创作小说时,在庙中彻夜工作的记录。他的勤奋和孤独,悲烦和雅趣交织在一起,时时浮在我的脑海中。
安息吧!一位和尚,一个游魂,半官半僧,我向你致敬!愿你继续在祖国的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间游荡,累了就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坐一会,也许,伴随着你的还有绛珠草一株,你还可以继续回想当日所有之女子,等等。人间的悲欢离合本来是常事,不必流泪。尽可"萧洒做顽仙"。
不过,你向人间抛出了《石头记》,现已改名《红楼梦》,而且列为世界名著,深受人们欣赏。因此,我们后人不得不给予盖棺论定。也象您一样,需要烹茶更细论。
再见了!石兄。认识了你的尊颜,我很高兴。

张登儒
2008.6.16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