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摄影是用摄影艺术的手段,
来表现民俗生活的,
它是民俗生活和摄影艺术的载体,
即作品在准确表现民俗事象本质的基础上,
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民俗摄影的艺术性就是要运用
摄影形象思维和摄影造型法则
来表现民俗事象,
体现其本质的美。
如构图、用光、色彩和运用各种造型手法,
选择最佳的瞬间和角度等,
都是体现民俗摄影艺术的重要手段。
第一、构图的选择
良好的构图是好作品所必备的技巧,
既能突出主体,
又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读性,
让人更容易理解照片的内容。
拍摄时,要重视摄影美的研究,
多角度,多侧面,
真实地把典型的民俗事象摄入镜头。
EOS 5D Mark III搭配EF 16-35mm f/2.8L II USM镜头
速度:1/160s 光圈F5.6 ISO:100 焦距:105mm
《凝望》——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
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
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
吸引人的视线,
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第二、用光的考究
《一个侗族老人的思念》——
出色的光线是所有照片都必须的元素,
而寻找好的光线及色彩,
更是摄影师的重要工作。
EOS 5D Mark III 速度:1/30s 光圈F5.6 ISO:200 焦距:35mm
上图就是通过光线,
塑造人物的雕塑感。
第三、色彩的把握
EOS 5D Mark III 速度:1/125s 光圈F5 ISO:200 焦距:66mm
《大锅菜》——低沉的暗环境拍摄,
如油画般的气质
第四、打破传统艺术形式
民俗摄影虽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摄影门类,
但并非与其它摄影形式绝缘、
相互排斥毫无联系。
恰恰相反,民俗摄影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与其它摄影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纪实、新闻、艺术、人像等
摄影形式的一些拍摄技法,
都程度不同地在民俗摄影中有所体现和运用。
EOS 5D Mark III 速度:1/400s 光圈F8.0 ISO:200 焦距:52mm
《蜡染人家》——照片能够提供充足信息,
可以说出完整故事,
是不错的方法,但故意保留空间,
让人以想像力补充故事的内容,
却往往更加引人入胜。
EOS 5D Mark III 速度:1/160s 光圈F5.6 ISO:125 焦距:105mm
《麦色氤氲》——后期将麦田与村寨合成,别样趣味。
民俗摄影已逐渐成为各种摄影门类
摄影家竞相追逐的一种风尚和潮流,
体现了民俗摄影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魅力,
拿起相机纪录它们,让手中的相机
成为最具价值的民俗记录传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