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射香、寸香、元寸。
临床应用:主要用中枢神经兴奋药。
用于热性病高热、神志昏迷、痉厥抽搐,或中风痰厥(昏迷),取其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配其他清热、开窍、镇惊药如牛黄、冰片、朱砂等,制成丸散,方如至宝丹。实验证明,至宝丹有抗惊厥作用,但刺激脊髓、故惊厥由脊髓兴奋所致者不宜用。
用于消肿散结,治跌打损伤,取其有活血作用,又治痈疽肿毒取其有抗菌和止痛作用,方如七厘散、醒消丸等
2、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上品。
别名:苏合油。
临床应用:作中枢兴奋药用,与麝香相似,主要用于:
1、中风昏迷,痰壅气塞、牙关紧闭,属于寒闭者。
2、心腹猝痛,突然不省人事,近年来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剧烈胸痛者,以苏河香丸口服止痛,有较好效果。
3、剧烈吐泻,或小儿剧烈吐乳。但本品对高热者昏厥者不宜用,以免助火。自汗虚弱者也不用,孕妇慎用。
3、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
功能: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
主治:神昏癫痫,健忘耳聋,脘痞满闷不饥,噤口下痢。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病而证见发热、神志模糊或昏迷,烦躁不安、气粗短促,面红耳赤、头昏耳聋,这些情况中医认为属于“湿浊蒙蔽清窍”,而菖蒲辛香,能化浊开窍,配郁金更能加强理气作用而 宣透湿邪。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上述症状是由于脑膜或脑实质受炎症刺激而引起的,可见于“流脑”和“乙脑”。菖蒲和郁金可能是通过镇静作用,配合其他清热解毒药,而有助于缓解神昏、烦躁等症状,方如菖 蒲郁金汤。
2、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表现痰气郁结者,配郁金、白矾等同用,其原理可能仍属镇静,方如白金丸加味,或用石菖蒲6g,糖适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4、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 石菖蒲、鲜菖蒲和九节菖蒲三种。主治:中风昏厥,产后血晕,心腹诸痛。
临床应用:用于中枢兴奋,其作用大致与麝香、苏合香相同,且常同用。三香比较,三者都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中风不省人事,但麝香兼有消肿祛痈作用,可治疗痈疽和跌打损伤,苏合香则以治中风痰厥为特长;安息香则兼能活气血,治心腹疼痛。
用量:1.5~3g,入丸散剂。
处方举例:安息香丸:安息香、沉香、丁香、木香、茴香各9g、砂仁、香附、甘草各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g,紫苏汤松下,治小儿寒气腹痛屈脚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