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傻瓜?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5日文章】题: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傻瓜?
人人都听说过投资领域的博傻理论―――不管什么资产都不计价格地购买,不论价格与其潜在价值有没有任何合理联系,就指望能转身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某个更傻的傻瓜。这种方法相当危险,到头来许多人发现自己处于链条的末端而不是中部,结果损失了许多钱。北京应考虑这些告诫性的故事,免得中国把自己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傻瓜。
想想上周公布的消息:一家中国公司将斥资4.5亿美元购买一家濒临破产的电池制造商80%的股份。近年来,为电动汽车生产高科技电池的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获得的各种政府补贴和美国纳税人的援助约5亿美元。尽管得到了这些帮助,该公司仍在走下坡路。现在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万向集团为它提供了摆脱财务困境的办法。
在此之前,上月公布的消息表明,国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公司。这比协议前尼克森公司的股价溢价60%以上,而收购目标还是一个因领导层混乱和其中一个油砂项目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摇摇欲坠的公司。
购买不景气的公司也不一定就是愚蠢之举。但需要区分失败的企业模式和失败的企业―――辨别因经营不力而失败的公司和因出售没人要的产品而失败的公司。
人们为如此之多的中国收购案―――包括A123系统公司和尼克森公司―――找的最常见的理由是技术转让。此种观点认为,在中国政府的敦促下,中国公司购买西方公司主要是为了从技术中获益。
一个通常似乎无人问及的问题是,中国确定这些技术值得拥有吗?根据各种流传的说法,A123系统公司已争取到通用等汽车制造商的订单。但问题是,电动汽车没有多大市场。美国议员已理解这一现实,正因为如此,国会已变得不那么愿意补贴此类绿色项目。
中国还没有搞清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北京仍在推行以补贴和命令手段在中国炮制电动汽车市场的计划。让一家中国公司获取A123系统公司的电池技术对这一努力有帮助,但只有在努力本身有价值的情况下,才对中国有帮助。
有点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尼克森公司。这家加拿大公司之所以会成为收购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油价本身可能正进入下跌期之际,这家公司从油砂提取石油的效率远远低于其竞争对手。
中国的崇拜者会说,中国正在玩一个志在长远的游戏。汽车电池如今没有商业价值,但总有一天会变重要。尼克森公司的工程师会让该公司的项目运转起来,然后中国会去学习他们的解决方案。
也许真是这样,但这样的想法和最大的傻瓜―――即便知道某样东西不值自己今天付出的价,仍相信不受他控制的事件最终会导致别人付出更高的价格―――给自己找的理由只有一线之隔。中国的抢购潮也许能成就骇人的经济力量。也有可能它只是在把全世界最大的技术废品旧货栈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