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逆人之心,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节选自《说苑·君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B.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C.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D.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已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的含义相同。B.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在十五岁时行加冠礼。童子指少年人,未成年男子。C.再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的含义相同。D.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中“左右”的含义相同。A.正确。句意:肥义在一边陪伴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B.“女子在十五岁时行加冠礼”错误。行冠礼是男子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此只能用以泛指男子,不能用于女子。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C.正确。句意:公子成拜了两拜说。/拜两拜献给大将军。D.正确。句意:不受身边近臣的约束和羁绊。/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仪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辩说泥古守旧无补时政,天下的得失与是否承袭古制无关。D.“天下的得失与是否承袭古制无关”错误。由原文“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可知,赵武灵王是说不承袭古制国家兴旺,承袭古制,国家衰败,所以天下的得失与是否承袭古制有关。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逆人之心,臣愿大王图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4.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武灵王体现出了怎样的“人君之道”?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说明。二、10.C 11.B 12.D 13.(1)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沿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违背众人的心意,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他想要的土地呢?(3)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1)“释”,放弃,舍弃;“袭”,沿用,承袭;“逆”,违背;“愿”,希望;“图”,考虑。(2)“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第一个“封”,使……成为边界;“肆”,扩张;“阙”,损害;“焉”,哪里。(3)“顾”,顾及,理会;第一个“辞”,回避;“让”,责备;“俎”,砧板;第二个“辞”,告辞;“为”,语气词,呢。14.有远见卓识,既能开张圣听,又能坚定立场不动摇。译文:文本一:赵武灵王平日闲坐时,肥义在一边陪伴着他。武灵王说:“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习骑射,那么世人一定会议论我。”肥义说:“愚蠢的人对于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事态尚未露出苗头之际就能察觉出来了,希望大王马上去施行吧。”武灵王于是改穿胡服。派王孙绁向公子成说:“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决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威望,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让王孙绁到您那里去拜望、陈述,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拜了两拜,说:“中原地区,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施行的地方。现在君王放弃了这些,沿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违背众人的心意,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王孙绁把公子成的话向武灵王报告。于是,武灵王就亲自到了公子成家里,对他说:“衣服,是用来方便人们穿着的;礼制,是用来方便人们办事的。过去,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军队,掠夺我国的土地,拘囚我国的百姓。先王对这件事极为愤恨,可是这个仇至今还未能报。如今我们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来武装自己,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恨。”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于是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赵文又前来劝阻武灵王说:“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所以我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服式不同,却能统一天下;春秋时代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应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赵造规劝说:“不竭尽忠心,知而不言,这是奸臣一样的行为;为了私利去欺骗君主,这是有损于国家的做法。我虽然愚笨,但愿尽自己的忠心,绝不逃避死亡。”武灵王说:“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你还是说吧!”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况且遵循以往的法令不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武灵王说:“圣人的兴起,不承袭前代而兴旺;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所以,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的做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您还是不要反对吧。”(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文本二:晋平公向师旷问道:“作为一个君主该怎么做呢?”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重点做到博大仁爱,追求任命贤人;多听别人的意见,以此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身边近臣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员的政绩,以此驾驭臣下。这就是做国君要掌握的方法。”晋平公说:“好!”(节选自《说苑·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