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宣苦读成才
【原文】
景泰间(1),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2),为卫使畜马(3),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4)。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5),发解及第(6),由翰林编修仕至工部尚书。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7),讶其文(8),谓必山林老儒之作(9)。及启封(10),乃公也。人方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选自明·焦竑《玉堂丛语·科试》)
【注释】
(1)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1450—1456)。
(2)刘公宣:即刘宣。“公”是对刘宣的尊称。刘宣(1425-1491),字绍和,江西安福县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景泰三年授翰林院编修。仕至南京工部尚书。代戍:代替别人充当戍卒。有资料说,刘宣是代他父亲来卢龙戍守的。龙骧卫:为京师卫戍部队之一,隶属前军都督府。
(3)为:替。卫使:指龙骧卫的指挥使。畜马:养马。
(4)初:起初,原先。
(5)未几:没有多久;很快。
(6)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7)刘文恭公铉:即刘铉。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谥文恭。景泰元年,主持京城进士考试。刘宣为进士考第一名。
(8)讶(其文):感到惊奇。
(9)谓:说。必:一定。
(10)启封:揭开文件的封条。
【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