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谷地

时间:2024-01-04 18:00:49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谷”类地貌,我们都不陌生,是指地表低凹、狭窄的地带。它有很多类型,如山谷、峡谷、河谷、裂谷、溺谷、悬谷等。这些谷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有答案了。

01山谷、峡谷

山谷是两山之间低凹地区的统称。而峡谷一般指陆地上谷坡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

典型的峡谷有我国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图片来自网络)科罗拉多大峡谷(图片来自网络)

由此可见,峡谷是山谷的一种,如果山谷在谷坡坡度、谷地深度和宽度等方面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称为峡谷。

峡谷的形成,一般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地壳抬升(内力),流水下切(外力),往往会形成剖面呈“V”型的谷地,这种谷地与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通常归类在河流侵蚀地貌中。

“V”型谷(图片来自网络)

除峡谷之外,还有其他“V”型谷,如嶂谷和隘谷等。

嶂谷:是指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谷地。

嶂谷(图片来自网络)

隘谷:谷坡近于直立,谷底深窄、全为河床占据的谷地。

隘谷(图片来自网络)

你知道吗?不只在陆地上,其实海洋里也有峡谷——海底峡谷

来看下面这张图,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大陆架和大洋底的连接处的大斜坡被称为“大陆坡”。在大陆坡上深切的大型海底谷地,就是海底峡谷。

海底地形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认为,海底峡谷的形成同样依靠内外力的共同作用。

大陆坡处地壳活动频发,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断裂构成了海底峡谷的雏形(内力);此后,伴随海底滑坡、地震和海啸而出现的浊流最终侵蚀出海底峡谷(外力)。

【浊流】一种冲击力强大,含有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水流。

02

河谷

河谷,是河流侵蚀作用在地表所形成的低凹地带,也属于河流侵蚀地貌,它与峡谷的区别在于:

峡谷的成因以河流的下蚀作用为主,具有“窄而深”的特点;

河谷可能会同时受到河流的3种侵蚀作用(下蚀、侧蚀、溯源侵蚀)的共同影响,下蚀使河谷深切,侧蚀使河谷展宽,溯源侵蚀使河谷延长,三者合力雕塑着河谷的面貌;

对宽度和深度的要求,河谷没有峡谷那么严格;

河谷谷底通常有流水经过,而峡谷则不一定。虽然峡谷是河流作用参与塑造的,但这只能表明峡谷形成期间存在河流。至于在峡谷形成之后,河流是否会保留,则取决于地理环境的变化。

河谷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03

溺谷

从字面上看,溺谷就是“溺水的谷地”,一般指滨海地带被海水淹没的山谷或河谷,溺谷所在的海域被称为溺谷湾,属于海岸地貌

新西兰马尔伯勒海峡的溺谷湾(图片来自网络)

溺谷湾一般呈喇叭口状或漏斗状,海水较深,因此海面宽阔处可作为天然良港。在我国,典型的溺谷湾有钱塘江口的杭州湾、珠江口的狮子洋。

杭州湾卫星图(来自百度地图)

狮子洋卫星图(来自百度地图)

溺谷和溺谷湾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滨海地带山谷/河谷形成

制图:掷笔三叹

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淹没谷地

被淹没的谷地形成水下溺谷,

未被淹没的山地所围成的海湾称为溺谷湾

制图:掷笔三叹

04

悬谷

悬谷,是支冰川谷,是发育在主冰川谷的谷坡上的。所谓“主冰川谷”,就是我们熟悉的,由冰川侵蚀而成的U型谷(也叫宽谷)。和宽谷一样,悬谷也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

由于支冰川侵蚀能力弱于主冰川,支冰川谷的谷底较浅。冰川退去后,主、支冰川交汇处形成陡坎,保留下的支冰川谷高悬于主冰川谷之上,故被称为“悬谷”(下图橙色部分)。

(底图源自网络,作者改绘)

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地质作用下形成山地

冰期时形成山地冰川

主冰川厚,侵蚀作用强,冰川谷深

支冰川薄,侵蚀作用弱,冰川谷浅

冰川退去

主、支冰川交汇处形成陡坎

支冰川谷则成为悬谷

05

裂谷

裂谷是一种以内力作用为主要成因的构造地貌。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裂谷可分为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和大洋裂谷

大陆裂谷

指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陆壳拉张崩裂,但未受到海水入侵的狭长谷地,如东非裂谷、贝加尔裂谷等;东非裂谷(图片来自网络)

陆间裂谷

指陆壳和洋壳过渡地带的裂谷,是大陆裂谷发展的继续,能进一步演化成大洋,如红海、亚丁湾。红海构造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大洋裂谷

也叫中央裂谷或洋中脊裂谷,指大洋中沿洋中脊分布的断裂谷地,大西洋、太平洋等大洋的洋中脊都存在这样的裂谷。全球洋中脊分布(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以上三种裂谷既代表了裂谷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同时也对应着大洋演化的三个阶段。

大陆裂谷对应大洋演化的胚胎期,

此时裂谷还属于大陆的一部分,无海水进入;

陆间裂谷对应大洋演化的幼年期,

裂谷中有海水入侵,但尚未形成洋中脊;

大洋裂谷对应大洋演化的成年期,

如大西洋就是一个处于成年期的大洋,

大西洋中部有典型的大洋中脊。

只要是裂谷,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有:

两侧有断层分布,构造复杂;

裂谷内部或附近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频繁;

裂谷中常分布有厚层沉积物和火山熔岩。

大陆裂谷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介绍了这么多种“谷”,相信你能看出来了,不同类型的谷地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们成因不同,属于不同的地貌类型。牢牢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无”谷不分!

06

一起做题吧~

俄罗斯东部的阿纳德尔河发源于山地高原,上游河谷狭窄,中下游河流具有平原河流的特性,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原河谷被海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下图为阿纳德尔河中下游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与解析

1. A

【解析】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带来较丰富的降雨;冬季,由于气温低,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故其补给水源主要为融雪水和雨水,A正确;上游地势高,地下水难以补给,中下游河道有平原河流特征,河床浅,地下水难以补给,该河流的年径流量较大,地下水补给小,B、D错;河流发源地,海拔高、纬度高,冰川融化量小,补给量很少,C错,故选A。

2. 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下游有平原河流的特征,但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其形成可能是流水下切形成V形谷,后来地壳下降,海水入侵,被海水淹没,D正确;海浪侵蚀不会形成V形谷,A错误;河道形态正常状态下,河口不会出现溺谷,B错误;平原河流,下蚀较弱,正常状态不会形成V形谷,与岩石性质无关,C错。故选D。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主冰川与支冰川汇合处,由于谷底高度不一,形成陡坎,支冰川谷在主冰川退却之后高悬于陡坎之上形成冰川悬谷。L山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先后经历断块地貌-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叠加而成,白垩纪晚期至新近纪造山运动中形成断块山雏形,后经历过四次冰期,形成了大量冰川悬谷地貌,其中,以H峡冰川悬谷最为典型,该悬谷目前为干谷下图是H峡悬谷等高线地形图。

(1)简述L山冰川悬谷的形成过程。(10分)

(2)推测现代以来,H峡冰川悬谷与冰川主谷高差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断层活动,山脉隆起,形成地垒,同时形成若干山谷(2分)。冰川时期,L山区覆盖大量冰川(2分);冰川在山谷地区运动,主冰川厚度大,侵蚀能力强,山谷较深(2分);支冰川厚度小,侵蚀能力弱,山谷较浅(2分)。在主冰川和支冰川汇合处,主冰川退却后形成陡坎,支冰川谷形成悬谷(2分)。(2) 高差不断扩大(2分)。理由:现代以来,悬谷成为干谷,流水侵蚀作用弱(2分),陡坎下方主谷流水侵蚀强度强于悬谷(2分),在流水下蚀作用下,悬谷与主谷之间的高差不断增大(2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