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问题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他是现代著名( ),是 闻一多先生的( )。
本文的体裁是( )。闻一多是( )、( )、( )。
二、整体把握
(一)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从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两方面来写。
(二)文章分两个部分。其过渡段的是:789段。
第一部分(1-7)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第二部分(8-最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二)说的不同含义
作为学者:做了不说,说是“炫耀”的意思。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说“宣传革命,宣传民主;号召人民反抗;揭露反动派的丑恶”。
(三)内容概括。
学者:写成《唐诗杂论》
写成《楚辞校补》
创作《古典新义》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三、人物形象。(这个部分答案只写红字部分)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专心治学,锲而不舍,废寝忘食,一丝不苟,沥尽心血,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言行一致,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四、精彩句段赏析:(这一部分,答案只写红字)
(
7)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个句子是比拟(比喻和拟人)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
7)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突出闻一多专心治学,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赞美了闻一多先生的不怕牺牲,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总结全文。
五、写作特点
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多用成语和整齐的句式,多用短句,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夹叙夹议的写法。
夹叙夹议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实际上作者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是议论。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
七八九段也是议论,起过渡作用。
最后一段还是议论,是全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