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戏曲广播体操

时间:2024-01-03 17:25:54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日前,央视戏曲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传了名为“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教学片的视频,本是一个平常的发布,不想却在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并被各大平台转载。

首次把戏曲程式化动作融入到大众健身理念的这套体操,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年初三央视将播出的2017戏曲春节晚会上,著名京剧演员管波、蓝天、窦晓璇以及昆曲演员施夏明将现场带领观众一起做操。

专业戏曲动作,变成体操

戏曲广播体操由央视戏曲频道融媒体出品,一共10节,选用了四肢运动、腰部运动、全身运动等耳熟能详的体操名称。除了保持广播操的节拍外,音乐采用了戏曲旋律,动作采用了戏曲的基础身段动作。其中,热身运动用了“腕花小云手”+“亮相”,肩部运动是“单拉山膀”,腰部运动是“涮腰”,腿部运动是“飞天十三响”,放松运动是“打拱”+“四方步”,扩胸运动则是“扎带”+“亮相”。

戏曲频道新媒体组导演李晶是这部作品的导演,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两个元素来自于戏曲动作。尽管听上去很美,但我们没有用戏曲动作的名称去命名这些小节。延续广播体操的传统小节名称,是为了更通俗易懂,以便于推广给全国观众。”

这套戏曲广播体操的动作创意来自管波、蓝天、窦晓璇、施夏明等戏曲名家。他们在设计初期反复研究、调整数稿,力争完美。 负责设计肩部、腰部和全身运动的蓝天是上海京剧院的文武老生,他借鉴了自己常演的《林冲夜奔》。江苏省昆剧院的小生施夏明设计的跳跃运动则借鉴了《小放牛》中的身段。

李晶和她的团队坚持找戏曲名家,“一则因为他们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对身段动作有着更好的理解;二则也是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借他们的人缘来推广这套戏曲广播体操。”事实上,在一次戏曲频道主办的观众票选中,蓝天和窦晓璇就名列“观众心目中最佳青年京剧封面人物”的男、女演员第一位,足见人气,而昆曲演员施夏明在戏迷中更有着“昆曲男神”的美誉。

最难得的是,这些演员接到邀请后,没有二话就应承下来。“他们也没有问过关于报酬或播出平台的话,只是觉得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

最大程度的“简化”,让每一个人都能学会

更难得的是,这套戏曲广播体操中的戏曲动作并非只是借国粹拗造型的“噱头”,而是真正融入到了实实在在的体操健身中。

但是,戏曲身段动作以流畅圆融为特点,和广播体操的规范直角为要旨显然“套路不同”。李晶说:“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来自技术上的困难。戏曲动作比较圆润,它之所以美,也是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唱腔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身段。但广播操是标准化乃至军事化,这和戏曲艺术的随性是有冲突的。”

而另一个“拦路虎”恰恰是来自专业戏曲动作的本身。李晶说:“对戏曲人士驾轻就熟的动作,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非常难。广播体操第一个原始版本出来后,看上去非常美,但我们新媒体组的人跟着学了一遍,就是学不会。”

要把戏曲的专业动作简化到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学会,又要让戏曲和体操之间的不同要求结合得“不违和”,成了这套戏曲广播体操面临的两大难题。

为此,3分多钟的全套动作,前前后后设计了3个多月。“参与的戏曲演员就一个动作就交了好几个版本,但我们还是一次次地打回去要求重新改。”

经过数轮调整和反复研究,所有的动作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简化,节目组还请来东方歌舞团的青年舞蹈家统筹动作,呈现出“横平竖直的体操味”。同时,为了让这套体操更“中性化”,适合男女老少,戏曲中的花旦动作调整得更大气,老生动作则更细腻。

不止体操动作,戏曲广播体操的音乐也获得了许多网友青睐。不少网友给央视戏曲留言,问音乐出自哪里想下载做手机铃声。李晶说:“除了最后一节放松运动选用了《梨花颂》的元素外,其它曲子基本都是原创的。作曲的原则是:不失现代潮流感,如果太过于传统,大家的接受度就不行。”

最终,呈现在网络上的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既专业又接上地气。

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谷好好早已看中了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实用性。“我平常也需要经常练练功,不练很难受的。”她事务性工作多,就在会议和会议之间的空档,看着视频,跟着音乐跳,“惦记着练功出汗的滋味儿。”一套戏曲版广播体操跳下来,专业舞蹈演员都满头是汗。谷好好说,戏曲讲究韵律美,就像太极一样,身段非常和谐、协调,确实有健身乃至养生的功能,“我以往在介绍昆曲的讲座里,就告诉大家,唱曲子,需要平稳的心态,是健康状态下的艺术能力的表现。”

戏曲广播体操能否替代“广场舞”

戏曲广播操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就被众多观众刷屏转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古为今用,能把戏曲艺术的动作改为广播操来普及传承,这个创意很好,对戏剧的传承下去很有帮助。”“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和现代流行乐融合得起到好处,把戏曲展现得活灵活现,年轻人听起来也很喜欢,不觉得沉闷。”“弘扬国粹,文化传承就得这样融入老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点赞之余,众多网友还纷纷建言献计:“强烈推荐学校作为课间操,把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推广到全国各中小学,有助于中国戏曲的代代相传。”“这个操太魔性了,能够把中国文化普及到每个角落,取代广场舞。”

事实上,这几天,已经有不少妈妈群在对着视频自学这套广播体操。上海京剧院的演员蓝天也接到了不少“邀约”电话。“消息开始刷屏后,不断有人问我:你什么时候能教啊?社区、学校、戏迷、医院都来找我。”而第一天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就有两个学校留言将跟进组织学生去做这套操。

“如果戏曲广播体操能够真的进校园,确是一件好事。”但这也是李晶在创意之初没有预料到的效果,“这个项目的设想是1年前提出的。当时,我们觉得中国广场舞的审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戏曲动作比较美,又是我们传统的东西。比较适合广场舞。”

“看上去是广播体操,但蕴含着戏曲的基本称呼和功法,每个动作都是戏曲里的基本功。弓箭步、云手是什么?一旦好奇了,跳的人就会去从肢体动作开始研究戏曲,专业的词儿会随着广播操深入人心。”谷好好觉得,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观众开始关注戏曲,但数量算不上太大,而广播体操恰恰是一种普及性很强的健身运动,以广播体操等各种形式展示传统文化,能辅助培养戏曲观众,推广戏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戏曲广播体操还一扫传统广播操的被动效仿,最后一节专门设计为“自由运动”。“自由运动”包含四个八拍,曲韵风流的锣鼓锵锵中,练操者没有硬性的示范动作要求,可以自由发挥。

“教学版中,三个演员在这一节中做的动作也不一样。其实我们希望这一节中,群众可以充分发挥脑洞,跳得张牙舞爪或者被恶搞都没关系,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李晶如是说。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传统文化更需要传播。”看到朋友圈里,戏剧界的朋友在转发戏曲广播体操,戏迷在转发,非戏剧界的朋友也在转,谷好好直赞叹“这个广播体操的点子、推广方式非常有创意,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用进广播体操里面,就像现在很红的广场舞一样,涉及面更广,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同时互联网让它迅速走红,也使我们感受到传播的重要性。”

简化之后,更不能丢失传统文化韵味

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刷爆朋友圈后,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蓝天形容“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原本只想着过年送给戏迷看,他们喜欢就好。紧接着,各社区、医院、学校都找上了他,不断询问什么时候能“教”这套“京剧版”广播体操。戏迷问得多,非戏迷也问得多。

这套戏曲广播体操的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的动作,都由蓝天所设计。京剧融入广播体操,还是头一遭。“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非常有魅力,我节选了《林冲夜奔》的个别动作,融入到广播体操里。”蓝天说,所谓“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就是因为里面有大量载歌载舞的传统程式,“从中挑选可以化为广播体操的零件,素材就多了。”

戏曲广播体操肩部动作中,有云手、穿手;腰部设计了涮腰、拧腰、拉山膀亮相;腿部运动是拍腿、提抬腿、前弓后箭步。蓝天说,“丁字步永远是起势和收势常用的,再加八字步和叉腰,里头都是戏曲常见动作,我们要和以往的广播体操区别开来。”

《林冲夜奔》从小开始学,早已了然于心,但广播体操却不够熟悉;于是,去年下半年,蓝天一有空,就挤出时间看评价比较好的广播体操,“看了无数遍”。对他来说,设计戏曲广播体操,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令动作更“简单”,既普及大众,又要有观赏性,还要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三个八拍,蓝天花了一两个月绞尽脑汁地想,动作设计出来,又被导演组否定,认为“动作太难”,要继续简单化。“简单了之后还说难,就这样不断地否定、修改,否定、修改,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最终完成。”蓝天说。

简单了之后,更不能丢失传统文化的韵味。“戏曲的程式,一定要讲究一个字——圆,不论是拉山膀、还是涮腰、亮相,永远是‘圆’的,没有一个身体动作是直楞楞的。”蓝天说,戏曲讲究美感、韵味,戏曲的那口“气”一定要在。

“我希望这套广播体操是一把火,不是星星之火,而是一个火球,我希望火球能再大点儿,甚至引起‘山崩海啸’。”对蓝天来说,现在就是戏曲的春天,未来更是戏曲的春天,因为学校里、社区里、家庭中,有更多非戏剧界的观众开始对传统戏曲感兴趣了。

图片由央视戏曲新媒体组提供 视频为戏曲广播体操教学版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