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他知道你是不是乖孩子怎么做

时间:2024-01-02 04:04:36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周末,大福去超市购物,正在买单等候时,前面有一个小女孩正站在糖果展架前,迟迟没有挪动,奶奶说:“你想要吗?”,小女孩思索了一会,低着头说:“额,不想要,奶奶我们走吧。”

奶奶有点意外,但对于孙女的懂事,表示非常开心:“嗯,洋洋好乖哦,从来都不乱要东西。”奶奶边说,边拉着小女孩往前走,但小女孩还是时不时的回头看看糖果架。

大福看到这一幕,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心酸。显然,女孩很想要那酸甜可口的糖果,但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大人心目中“乖孩子”的形象,不由自主的抑制自己真实的想法。

“乖”这个词,一直是大人眼中的褒义词。我们常常喜欢用乖、听话、懂事这些词来夸奖小孩,“你看,你家小孩好乖”、“你家小孩很懂事的,太让人省心了!”、“你看你家小孩,从来不...,好听话哦!”

这些词语很容易脱口而出,而这样的评价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为了刻意讨好父母,抑制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对孩子未来的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01

“乖”的孩子大都没主见

有的父母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为孩子安排好,并且让孩子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丝毫的不遵从。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决定,当父母不再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就不知所措了。

遇到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02

“乖”孩子脑袋缺乏想象力

乖孩子不仅容易缺乏主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总是听爸爸妈妈的话的孩子不爱思考,因为他们总是不需要思考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多数都很老实、不调皮、不搞怪的原因了。

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调皮的、敢向规矩和纪律挑战的,他们总是能在各种情况下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而这些鬼点子往往能孩子变得有趣、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过于绝对。

03

“乖”孩子容易忽视自己

因为心中被装满了应该怎么做,孩子渐渐地就变得没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们也没有了反抗的意识,只知道替别人考虑。

因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没有达到父母或者亲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责,从而产生忧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会使孩子的人格难以健全的发展。

除了以上讲述的这些,“乖”孩子还容易掉入“固执”这个怪圈。因为过于听话导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也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会变得很固执,难以沟通、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李开复曾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利跟大人平等地讨论问题。

所以,别再用所谓的“乖”去约束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明白事理,成为可以独立思考的自己。

那么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避免用“你要听话”,换成启发式问题

在和孩子沟通时,避免使用“你要听话”这样的字眼,将说教命令变成启发式问题。

比如将“说多少遍了去做作业,你怎么还在看电视,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换成“你对你的作业有什么计划?”或者“看电视或是玩之前你需要先完成什么事情呢?”给孩子权利,让孩子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力。

“到睡觉时间了,你是想现在收玩具还是五分钟后再收呢,你来决定。”“你想穿这套格子的衣服还是那套条纹的,你来决定。”给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权力,同时,做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允许孩子说不,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允许孩子对你的要求提出疑问和说“不”,和孩子一起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亲戚家的小孩来做客,想玩孩子的模型车,不要强行让孩子分享,而是询问孩子的意愿,孩子如果说因为这个玩具是他最喜欢的他不借。

你可以跟孩子说:“这个玩具是你的,可以暂时借给弟弟玩,不过你不想借也可以不借。”或在得知有小孩来之前与孩子进行简单的沟通,把玩具盘点出来,问哪些是他喜欢的,哪些可以暂时让别的小朋友玩的。

3.给孩子一个宽松有爱的环境

一个宽松有度的爱的环境,会让孩子对值得他怀疑的问题“无所畏惧”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即使是反对,家长也是以爱的名义出发,可以和他一起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亲爱的孩子,

从现在起,

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你不需要为了讨好我们而委屈求全,

从现在起,

你可以说“不”,

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亲爱的孩子,

我们一起努力!


部分内容参考于新浪教育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做父母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父母成长的路上

幸福家一直与您同行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