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99书法结夏营?,90天
书写赵孟頫小楷《金刚经》
或傅山小楷《金刚经》
结夏营缘起?
■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金刚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阅金经之“金经”,为《金刚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时有一客买柴,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都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禅宗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从此中国禅宗与《金刚经》结下不解之缘。有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要先了解《金刚经》。
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由“金刚经”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印刷、雕刻、绘画、文学、书法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
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木刻本;
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是《金刚经》扉页的佛教绘画;
现存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石刻经文之一,被尊为“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的是山东泰山经石峪的石刻《金刚经》。
此外,各书法大家所书写的《金刚经》手迹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少与《金刚经》相关的文学作品、《金刚经》论疏中的诗词美文仍流传至今。
2|书法与佛法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政权的交替转换中,在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选择下,佛法和书法碰撞到了一起。
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法因书法的记载和传承完成了如今庞大的中国式佛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兴盛着中国文化。
而书法由篆体发展到楷体的时候,则正是以抄经、墓志、碑刻等为主要形式出现的。
魏晋风范,且歌、且行、且饮、且狂,超功利的审美眼光关照社会和自然,乐天知命,逍遥游放,追求个体生命内心的自适和满足,艺术化和诗意的人生,羡煞了当下所有的文艺心。
而佛教可说是他们的后花园,当书艺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它表现的不是造型技巧或线条章法的突破,而是寻求一种人品内在的修为。
举凡历代有名的书法家,几乎都曾或多或少接触过佛教,翰墨佛门。|结夏安居
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是佛门结夏安居的日子。
也就是说这三个月,僧侣们安下心来一起闻思经论、学习戒律,集中时间升级、打装备。
最殊胜的是,在这个一年中集中稳定的学修环境与时间里,僧侣们充实了自己、整理了经教、功德全部回向给了众生。
佛陀所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述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
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养心养性,福慧双修?
佛经有云:
书写经之一行半句,能够成就大愿。
抄经之利益亦有:
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不论佛法之博大精深,仅就每日择一时借毛笔整理和调服散乱的心思,虔心学习大师的风骨,则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
如此日日训练与关照,自然澄明心境,滋养智慧与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