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赵佶》,下面是详解!
赵匡胤是宋徽宗的高祖父的哥哥,也可以叫高伯祖父。
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扩展资料:
宋徽宗被俘的故事:
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官员,沿郑州北行。
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不计其数,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金军临行前,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
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也成为此后历朝志士仁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徽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宋徽宗赵佶是宋高宗赵构和宋钦宗赵桓的父亲,宋钦宗赵桓是宋高宗赵构的哥哥。
1、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他的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九子赵构是为宋高宗。
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2、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3、宋钦宗赵桓
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即宋钦宗(1126年—1127年在位),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
扩展资料: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东京沦陷后,康王赵构于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一日于相州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此时金军早已攻占开封的城墙,北宋处于存亡危急之际,钦宗再次蜡书诏令赵构入援开封。
赵构一面传檄河北各州府起兵会于北京大名府,于中旬派小部队南下汤阴(今属河南)作疑兵,自率近万军队出北门北上,经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踏河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
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二月下旬初,赵构等逃到济州。金军建立伪楚后,在济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赵构在济州称帝以重建宋朝,赵构了宗泽的建议,前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兴王之地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然后再即位当皇帝。
赵构见时机成熟,遂于五月初一日(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建都(行在所)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构
宋徽宗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宋钦宗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
1、宋徽宗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金皇统二年(1142年)八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都城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2、宋钦宗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五十七岁的宋钦宗去世。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钦宗赵桓的死因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金海陵王完颜亮命宋钦宗出赛马球,赵桓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死。
扩展资料:
一场“靖康之难”,终结了享国167年的北宋王朝。一队如狼似虎的金军,则将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北宋皇族成员,一股脑送到金国。宋徽宗、宋钦宗从此远离中原,居住在苦寒的北方,直至老死。1127年4月,金军在对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进行了最彻底的烧杀掠夺之后。
才兵分两路,分别押送宋徽宗、宋钦宗等人一路北上。当时,虽然已是4月,但北风劲吹,依然相当寒冷。《宋史》里面,不乏“大风吹石折木”“北风大起,苦寒”这样的记载。所以,光是恶劣的自然天气,就让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养尊处优的皇帝吃了不少苦头。
作为囚犯,宋徽宗、宋钦宗早已换下龙袍,换上普通青衫。他们像其他人一样,每到夜里,就宿在篝火旁边取暖,避免被冷死。吃穿用度,虽然没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可到底与皇宫中的锦衣玉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也让两个皇帝的肠胃受了不小委屈。
宋徽宗、宋钦宗是自1127年4月1日自东京附近的刘家寺和青城寨起程的,历时4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他们于当年8月抵达金国都城上京。在这里,金国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等人,统统换下汉族服装,穿上金人百姓服装。
袒露上身,手里拿着毡条,来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表示臣服。随后,宋徽宗、宋钦宗等人被带到金国皇帝、金太宗完颜晟的大帐。完颜晟分别降封宋徽宗、宋钦宗为“昏德公”和“重昏候”。当然,这又是一种侮辱性的封号。就像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抓获南唐后主李煜后。
封他为“违命侯”一样。对于这样的肆意侮辱,宋钦宗朱皇后忍受不了,先是自缢寻死,被人救起;她依然不愿苟活,最终投水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宋徽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既以开创了一大流派的书体。
扩展资料:
艺术特点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徽宗
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踏来。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与儿子一起沦为亡国之君,最后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当时的足球明星高俅,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辑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传世书帖有《草书千字文》、《闰中秋月诗帖》等。
有《浪子燕青》、《江山美人》。
1、《浪子燕青》剧情简介
混迹京城的浪子燕青对青楼奇女李师师动了真情,而李师师却迷倒了皇帝,于是这位人称飞将军的绝色名伶一肩挑起两个情种,演绎出一场上搅皇室内帏,下牵梁山好汉的悲情喜剧。
燕青,一个亦正亦邪的江湖浪子,他轻功盖世,放浪不羁,对一切礼教嗤之以鼻,企图用一己之力改变混沌世道。赵佶,一位儒雅倜傥的一国之君,他坐拥天下,却时刻贪恋着凡人的喜怒哀乐,为能和心爱之人白头偕老,不惜放弃皇权王位。
造化弄人,这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男人却因为一个女人纠集在了一起。而她就是芳华盖世的飞将军李师师。师师的美让多少的男子魂牵梦萦。师师的才让多少文人墨客自叹弗如。师师的豪情折服多少侠客义士。师师的善良又让多少人的心为之颤动。
2、《江山美人》剧情简介
北宋宣和年间,朝廷大兴花石纲。朝中大臣多有进谏反对,童贯(徐光明饰)、蔡京(杨洪武饰)却执意继续举办杭州制造局。双方互不相让,有多名大臣被加害。
宋徽宗赵佶(孙耀威饰)一心要画成一幅《江山美人图》,睡梦中见到江南有一入画美女,醒来后久入不忘,于是叫赴江南征调花石纲的童贯细心查访。睦州地方官员张榜征选美女,乡间女子纷纷突击结婚。碣村方腊也准备迎娶有史妹情谊的方玉儿(韩雪饰)。
童贯为得璇玑石,屠杀睦州青溪碣村村民。方玉儿随方腊进京告状,在镇安坊李师师(桥本丽香饰)的醉杏楼处,微服的赵佶与方玉儿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方腊击鼓告状,被开封府打入大牢。方玉儿为救方腊,试图进宫告御状,因皇上出宫,守卫怕惊动銮驾,将其驱逐。
方腊被梁山好汉误救后回到江南,与范仲淹之孙密谋,到杭州以献画为由,刺杀童贯。童贯以替身相见,躲过一动。方玉儿回到睦州后被童贯发现,童贯断定方玉儿就是皇上梦见的入画之人,于是将她强行征选,并随花石纲船队一同送往东京。
蔡京贪其美色,欲占为已有,从中阻挠,想尽种种办法,不让赵佶见到方玉儿,用泻药使方玉儿脸容憔悴不堪。在选秀大会上,赵佶见到面黄肌瘦的方玉儿,心中失望,但对其聪明才学留下深刻印象。
扩展资料
宋徽宗轶事典故
三次河清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
根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立碑后仅仅15年,到了1127年,这个导致北宋亡国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押到了金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子燕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山美人
宋徽宗是在被金国囚禁的时候不能忍受精神折磨死的。
靖康元年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了宋徽宗庶人。并且把宋徽宗连同后妃、宗室押送北方。
金天会八年七月,金朝又将宋徽宗迁到五国城软禁。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在金天会十三年四月甲子时候,宋徽宗终于因为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
扩展资料:
作为皇帝的赵佶,他是极其失败的。但是作为艺术家的赵佶,他却是极其成功的。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独步天下。徽宗一生。
宋徽宗一生的确不是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个无与伦比的大玩家。他重用小厮高俅,只因为他是玩蹴鞠的高手,后宫佳丽三千,却微服流连青楼。而且酷爱奇石,“花石纲”之祸最终加速北宋内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徽宗
我想写关于赵佶的论文麻烦问下买那本书资料能齐全些呢哪位大师帮帮忙了灰常感谢!!!!!!!!!!(最好能从网上买得到的论文传记都可以)补充一下是(关于书法方便的)麻烦在帮下...
我想写关于赵佶的论文 麻烦问下 买那本书资料能齐全些呢 哪位大师帮帮忙了 灰常感谢!!!!!!!!!!(最好能从网上买得到的 论文 传记都可以 )
补充一下 是 (关于书法方便的) 麻烦在帮下忙了 谢谢 !!!!!!!!!!!!展开
《中国皇帝大传·宋徽宗:赵佶(双色珍藏版)》。
《中国皇帝大传·宋徽宗:赵佶(双色珍藏版)》是2010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向东。
主要内容: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北宋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扩展资料:
一些为政举措:
1、发展绘画
宋徽宗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军事方面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方腊称圣公,建元永乐,分设官署。随后攻克睦、歙、杭、处、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
3、经济方面
宋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又设“营缮所”,检括公田。后皆并为“西城所”,所有荒地废田都作为公田,强令百姓承佃,交纳公田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佶
百度百科-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的读音是:sòng huī zōng。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徽宗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并垂帘听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哲宗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因病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扩展资料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
宋徽宗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
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他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
赵佶...
赵佶
宋徽宗叫赵佶[jí]。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书画方面造诣极高,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并垂帘听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因病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扩展资料
人物艺术成就:
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艺术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更特别的是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
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一般认为《诗帖》在内的书法,以及粗笔的《柳鸭图》和《池塘秋晚图》为其绘画风格,而细笔的《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竹禽图》、《四禽图》等御题画则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