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汉字》,下面是详解!
·6种快哦·5分钟...
·6种快哦·5分钟
汉字种类有象形文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
1、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学习和使用难度较表音文字大,但信息密集度高于单纯的表音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赫梯象形文、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2、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3、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4、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5、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如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转注字是六书中的用字之法,同假借字一样,原则上都不能产生新字。
它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或方音的差异;同时它也反映了一种语言文字现象:即文字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形体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语言的需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字现象。
6、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象形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事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意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声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注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借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扩张资料:
1·汉字演变: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2·汉字影响: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汉字(??)”、“汉字(hán t?)”。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汉字
中国的汉字分为几类?比如说有的是像声字。请问有几类呢?...
中国的汉字分为几类?比如说有的是像声字。请问有几类呢?
1、并列结构。
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 (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如:朵、泉、灾 ;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 ;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 ;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如"语"字,由"言"和"吾"两个偏旁组成。
扩展资料
汉字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中国汉字一共有多少个?谁知道?别说4个字什么的玩文字游戏啊~偶想知道标准答案...
中国汉字一共有多少个?谁知道?
别说4个字什么的玩文字游戏啊~
偶想知道标准答案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3,500字(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扩展资料
中国汉字的发展
作为中文的书写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在中国与台湾均为实务上的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通用文字,在20世纪前都是朝鲜半岛、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国家的书面规范文字。除了汉语之外,古代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现代汉语汉字可大体分为传统的繁体字与后起的简化字两大标准,前者主要用于台湾以及香港、澳门,后者则由中国制定并使用,且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侨众多的国家采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将部分汉字自行作简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新字体,韩国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鲜汉字使用规范,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汉字现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字
汉字三要素 : 字音、字形、字义。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读音、形状,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的含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扩展资料
汉字的特点:
1、优美
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著名的有兰亭序、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无数作品。
2、辨识度高
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拼音文字=线形文字;汉字=方块文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3、易懂,具有关联性
例如,“被”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如果从形声字的角度来看,“被”字左边的“衣”字旁表示意义,说明被子是属于衣物一类,右边的“皮”字在造字的时代和“被”的读音相似,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和“被”的读音变得不一样了,逐渐失去了它表读音的功能。如果从会意字的角度来看,用皮做的衣物就是“被”。被的最初意义指的是一种小被子,到了后代,在被的本义基础上又引申出“蒙受”等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为什么我在综艺节目里看见的汉字上面都注有小假名,难道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发音?...
为什么我在综艺节目里看见的汉字上面都注有小假名,难道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发音?
不一定,看使用习惯,是不是用汉字没有硬性规定;日本汉字的普及率偏低,有的汉字日本人确实不知道发音,所以才会标注假名。
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或是用同音、同义字代替。
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当用汉字”对于社会影响实在太大,于是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颁订1945个“常用汉字”,新增少量汉字。并以“目安”为准(即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不再有强制力)。
日本的文字简化改革,最初实际上是脱汉运动,甚至有文字拼音化的计划。这与汉语拼音或韩文汉字处境相同。
扩展资料
日文汉字的读法分音读、训读两类。大部分日文里的汉字都有音、训二读。
音读
指源自汉字的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可细分为吴音、汉音、唐音3类。公元5至6世纪,汉字由中国的吴地方传入日本,在此时传入日本而得日文读音的汉字,读法称为“吴音”。
另外,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派遣往大唐长安学习的日本学者,把中国的汉字带回日本,依这种方式得音的日语汉字称为“汉音”;再加上随佛教与其关联书籍所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共称为“唐音”。
训读
是与中文读音无关联的汉字读法,是为了标示原来存在的日文词汇而加上联系的汉字,可说是为了解决原本日文词汇有音无字的现象。有指中国的部分方言和韩文也会有汉字训读的现象。
日文部分词汇也有音、训二读,并有不同意思。例如“仮名”(假名)一词,音读为“カメイ”(kamei),意思为假的名字。训读读作“カナ”(kana)的话则指用来书写日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的总称。
为了表示汉字的发音,书写日文时可以在汉字旁添上假名,表示汉字的读法。这种近似中文注音或拼音的标记,在日文叫做“读假名”(読みがな,yomigana)或“振假名”(ふりがな,furigana),常见于幼儿书籍、日语学习者书籍中,或用来表示不常用汉字或日本人姓名的发音。
不包含繁体的...
不包含繁体的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汉字的数量在随着历史发展有着不同的变化: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
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
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
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
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
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主编的《大汉和辞典》有49964字;
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
1994年冷玉龙等编著的《中华字海》有85000字。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机关编撰的《异体字字典》第五版,内容含正字与异体字,共106230字,是收录较多汉字的字典。
蓝德康和松冈荣志主编的《汉字海》是目前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正文收列字头单字102434个,附录收列字头单字11112个 。
扩展资料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据统计,十三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字数为6544个字。这证明,人民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的数量远小于汉字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汉字是音,形,义三结合的表意字,从结构规律上分析,汉字主要有六种形式,即(),(),(),(),(),()....
汉字是音,形,义三结合的表意字,从结构规律上分析,汉字主要有六种形式,即( ),( ),( ),( ),( ),( ).
汉字是音,形,义三结合的表意字,从结构规律上分析,汉字主要有六种形式,即( 象形 ),(会意 ),( 形声 ),( 指事 ),(转注 ),(假借 )。
基本释义
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3、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4、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所以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5、转注: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6、假借
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如“北”,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 ,就借语音相同的“背”来表示北方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书
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
扩展资料: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
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主编的《大汉和辞典》有49964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
1994年冷玉龙等编著的《中华字海》有85000字。台湾地区教育主管机关编撰的《异体字字典》第五版,内容含正字与异体字,共106230字,是收录较多汉字的字典。
蓝德康和松冈荣志主编的《汉字海》是目前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正文收列字头单字102434个,附录收列字头单字11112个 。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据统计,十三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千多而已。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地区的CNS11643,5.0版全字库可供查询的字共87,047个汉字、10771个拼音文字及894个符号。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
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汉字简体、繁体及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类似于外国人单词量,中国人常用汉字单字个数大概有多少?以中国常规大学毕业生水平为准!...
类似于外国人单词量 ,中国人常用汉字单字个数大概有多少?以中国常规大学毕业生水平为准!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地区的CNS11643,5.0版全字库可供查询的字共87,047个汉字、10771个拼音文字及894个符号。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
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汉字简体、繁体及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一、构造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字形
汉字因形状方正,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1、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
2、从字体上分,可将各类汉字的字体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宋体、黑体(包括粗、细等线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第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
3、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