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战后,日本有两位最伟大的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少年成名,创作了大量优秀小说。但他却是个右翼主义作家;他信仰武士道、崇拜王阳明的学说,看不起日本人战后的窝囊与低贱。所以他发动了政变!号召自卫队重新拾起武士道的精神。却不被人所接受。最终,他只有以死明志,三岛由纪夫死的颇为壮烈:他自己剖腹后,让好友当介错人。可惜好友不会剑道,连砍他五刀也没砍下他的头。疼的不行了的三岛咬舌自尽,舌头都被咬了下来也没死成。最后五个好友一起为他介错,一顿猛砍才杀了他。五人也先后剖腹自尽,现场惨不忍睹!
多年以来我一直很讨厌他的小说,却很敬重他的勇气,我不知道他为何要抛弃自己拥有的一切,而发动政变?直到我看了这部电影,我才发现片中的胜元与三岛由纪夫多么的相似,他们同样的爱着日本,为了武士道而战。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些时候我还真希望我也可以像三岛由纪夫一样唤回中国人的骨气与尚武精神。这样我也死而无憾了。因为我一个人的死换回了一个民族的武勇强大!
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深为赞赏,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非常不满。三岛1965年以自己的小说《忧国》为蓝本自编自演的同名电影预示了他的结局。影片中一位忠于天皇的日本上尉在1936年的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1968年,三岛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声称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且保卫天皇。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将他政变的计划付诸实施。当天三岛交付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随后带领4名盾会成员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绑架为人质。三岛在总监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没有人响应。
三岛随后从阳台退入室内,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三岛由纪夫在额际系上了写着“七生报国”字样的头巾,用白色的布将预备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紧紧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个很大的伤口,肠子从伤口流出来。随他同来的两位盾会成员之一的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为三岛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砍下他的头颅,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试图咬舌自尽,第四次介错改由学习过居合道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执行,终于成功。
大前提,日本这两位作家是朋友也是师生,志趣相投,同样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军部思想影响(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叫毒害或者洗脑更确切吧),只不过川端信佛,而三岛是武士家族出身所以更激进一些,三岛当年在川端影响和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失败的情况下绝望,于是组织策划政变,付诸实施后当时早已从二战中的狂热冷静下来的自卫官(即军官)们居然没一个听他的,三岛遂毅然自杀,想要以此激励日本右翼人士“革命”。当时现场的自杀画面可谓惨不忍睹(找不到图所以就不发了),川端康成作为三岛由纪夫的老师是唯一被允许进入现场的作家,但即使作为老师,川端还是没有见到爱徒的尸体(一说是三岛被同党用居合道斩下的头)。客观的说,三岛之死川端是要负责任的,因为没有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三岛由纪夫也许还不至于在45岁的英年就走上政变未遂后以近乎变态的方式自杀的不归路!而川端康成在很小的时候就迎接了一个又一个至亲的死亡,如今在古稀之年又迎来了得意门生猝不及防的死亡,对他的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小前提,日本战后颓废无赖派作家普遍存在的严重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早有文学史家研究日本文学家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二十世纪的日本作家中自杀而死的高达数十位,尤其是无赖派文学的“三驾马车”代表作家——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无一幸免,其中太宰治在40年的人生中曾5次自杀,第一次时年仅19岁,按日本传统还是未成年人,差点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后来经日本国内外一些知名精神病学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太宰治、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其实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即通常所说的躁郁症),太宰治和川端康成自杀时正处于重度抑郁状态,而三岛由纪夫自杀时正处于重度躁狂状态。这样,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前后的行为原因以及此后川端康成的行为原因,以及川端最终在74岁高龄时饮煤气自尽且没有留下任何遗书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结论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所以周边的国家才会悲痛,其实别没有必要愤慨什么,国人一直以来都是信仰很不坚定的,所以想要提高修养必须要有钱才做到的,再加上5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文化大革命,古汉语基本不使用了,汉字简化了,文化不是不传承,是没了根基,没法传承了。。
1〉海明威的自杀是因为失去了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是我们所谓的目标)更加确切地说是一种信念的瓦解与坍塌。在其代表作品《老人与海》弘扬人与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他的顽强不懈。所以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深的烙上了“硬汉”的形象。但实际上在他的内心你细细的发现会发现他矛盾的一面。而他的硬汉形象也没有维持多久。最终他以“死”这种否定自己的形式肯定了自己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背后”,当然他的死也是有很多因素的,还有身体上的原因,他曾经受过很多次伤,有诸多的后遗症。他的死曾经引世界文坛一片哗然,当然众说纷纷,都是各自猜测。
〉2 个人认为 普希金因该算得上是自杀。其中也有楼主自己所言的那种对政治的绝望。他的死和他的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微妙的联系。我比较欣赏普希金那种纯粹的人。普希金在赴战之前就已经明白(起码他感觉到这是一场阴谋)。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源于他对当时政治的绝望和抗议。至于那场决斗本人认为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提到的这些作家当中普希金之死毫无疑问是最有分量的。
〉3 川端康成的一生都笼罩在自己创造的灰暗中。他生就了一幅格外灰暗的面孔。他不断的给自己酿造孤独,最终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他自己曾认为,死亡是一种开悟,死就是生。这和川端康成对禅道的认识和理解也很大的关系。日本人认为没有地狱,人死后都可以升入天堂。川端康成说死亡是一种开悟就不足为怪了。三岛由纪夫之死也对作为挚友和老师的川端造成了很大影响(他曾见过三岛由纪夫死后的样子,貌似也受到很大的刺激)。
〉4三岛由纪夫作为一个扬名世界的作家,曾被诺贝尔委员会数次提名入选其作品水平绝对不可非议。而作为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性的作家他的死的却很值得惋惜。三岛由纪夫不是同性恋!!!也没有同性恋的任何倾向。如果把他的死因完全归于军国主义这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的精神,要了解一个日本人则要从支撑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入手。三岛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武士。他和所有的武士一样充满对鲜血、死亡、暴力的迷恋。因该说三岛的死是一种三岛美学思想的展现。三岛在作品中展现这种迷恋的时候总是苦心孤诣地将它们升华成一种美表现出来。并用运传统的日本美来表现这种残酷。也就是着中他对“残酷美”的留恋和执著,让他把现实和他作品中表现的这种美混淆在了一起。
〉5太宰治没怎么看过。或者说看过一点点,一个悲观颓废的作家,他的死因一个是因为他的悲观颓废,还有一个是因为政治原因吧?他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和二战日本的失败。这因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
唉.....死的最可惜就是普希金了~
好像是自己作品没得诺贝尔奖还有他感觉国家军队缺少武士道精神
正如电影最后日本天皇说的:不要忘记我们是谁,我们的根在哪里
最后的武士
导演: 爱德华·兹威克
编剧: 约翰·洛根
主演: 汤姆·克鲁斯、渡边谦
类型: 剧情
地区: 美 国
语言: 英 语
上映: 2003-12-05
时长: 154 分钟
性取向不是外表决定的
是天生的
没有办法改变